javax.sql.rowset 自 JDK 1.4 引入,从 JDK 5.0 开始提供了参考实现。它主要包括 CachedRowSet,WebRowSet,FilteredRowSet,JoinRowSet 和 JdbcRowSet。 除了 JdbcRowSet 依然保持着与数据源的连接之外,其余四个都是 Disconnected RowSet。
相比较 java.sql.ResultSet 而言,RowSet 的离线操作能够有效的利用计算机越来越充足的内存,减轻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由于数据操作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然后批量提交到数据源,灵活性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RowSet 默认是一个可滚动,可更新,可序列化的结果集,而且它作为 JavaBeans,可以方便地在网络间传输,用于两端的数据同步。
类继承结构
RowSet 继承自 ResultSet,其他五个 RowSet 接口均继承自 RowSet。下图是它们的继承关系。
图 1. 继承结构图
实验环境
本文示例的实验环境如下:
Java 环境:Sun JDK 6.0
数据库:derby-10.3.1.4
数据库名:TESTDB
数据库用户名及密码:均使用 derby 默认用户名和密码。
表及测试数据:创建两个表:CUSTOMERS 和 ORDERS,并分别插入测试数据。
示例代码以附件形式提供 下载。
表 2. 表 CUSTOMERS ID NAME REMARK
1 Tom Tom is VIP
2 Jim null
表 3. 表 ORDERS ID USER_ID PRODUCT
1 1 Book
2 1 Computer
3 2 Phone
使用 CachedRowSet
填充 CachedRowSet 的两种方式
CachedRowSet 提供了两个用来获取数据的方法,一个是 execute(),另一个是 populate(ResultSet)。
使用 execute() 填充 CachedRowSet 时,需要设置数据库连接参数和查询命令 command,如下示例代码:
清单 1. 使用 execute()
cachedRS.setUrl(DBCreator.DERBY_URL); cachedRS.setCommand(DBCreator.SQL_SELECT_CUSTOMERS); // derby 默认用户名和密码都是 "APP",也可以不设置。 cachedRS.setUsername("APP"); //$NON-NLS-1$ cachedRS.setPassword("APP"); //$NON-NLS-1$ cachedRS.execute();
cachedRS 根据设置的 url、username、password 三个参数去创建一个数据库连接,然后执行查询命令 command,用结果集填充 cachedRS,最后关闭数据库连接。execute() 还可以直接接受一个已经打开的数据库连接,假设 conn 为一个已经打开的数据库连接,下段示例代码与上段代码结果一致:
清单 2. 使用 execute(Connection)
cachedRS.execute(conn); cachedRS.setCommand(DBCreator.SQL_SELECT_CUSTOMERS); cachedRS.execute();
填充 CachedRowSet 的第二个方法是使用 populate(ResultSet)。
清单 3. 使用 populate(ResultSet)
ResultSet rs = stmt.executeQueryDBCreator.SQL_SELECT_CUSTOMERS); cachedRS.populate(rs); rs.close();
CachedRowSet 本身也是继承于 ResultSet,因此,也可以用一个有数据的 CachedRowSet 来填充另一个 CachedRowSet。
更新、删除、插入数据
更新数据。先把游标(cursor)移到要更新的行,根据每列的类型调用对应的 updateXXX(index, updateValue),再调用 updateRow() 方法。此时,只是在内存中更新了该行,同步到数据库需要调用方法 acceptChanges() 或 acceptChanges(Connection)。如果 CachedRowSet 中保存着原数据库连接信息,则可以调用 acceptChanges();否则,则应该传入可用的数据库连接或重新设置数据库连接参数。下段示例代码更新第一行的第二列。
清单 4. 更新
cachedRS.first(); cachedRS.updateString(2, "Hello"); //$NON-NLS-1$ cachedRS.updateRow(); cachedRS.acceptChanges();
删除数据。把游标移到要删除的行,调用 deleteRow(),再同步回数据库即可。
清单 5. 删除
cachedRS.last(); cachedRS.deleteRow(); cachedRS.acceptChanges();
在删除数据时,需要注意布尔值 showDeleted 这个属性的使用。CachedRowSet 提供了 getShowDeleted() 和 setShowDeleted(boolean value) 两个方法来读取和设置这个属性。showDeleted 是用来判断被标记为删除且尚未同步到数据库的行在 CachedRowSet 中是否可见。true 为可见,false 为不可见。默认值为 false。
插入数据。插入操作稍微比更新和删除复杂。先看下段示例代码。
清单 6. 新增
cachedRS.last(); cachedRS.moveToInsertRow(); cachedRS.updateInt(1, 3); cachedRS.updateString(2, "Bob"); //$NON-NLS-1$ cachedRS.updateString(3, "A new user"); //$NON-NLS-1$ cachedRS.insertRow(); cachedRS.moveToCurrentRow(); cachedRS.acceptChanges();
新插入的行位于当前游标的下一行。本例中,先把游标移到最后一行,那么在新插入数据后,新插入的行就是最后一行了。在新插入行时,一定要先调用方法 moveToInsertRow(),然后调用 updateXXX() 设置各列值,再调用 insertRow(),最后再把游标移到当前行。注意一定要遵循这个步骤,否则将抛出异常。
冲突处理
当我们使用 CachedRowSet 更新数据库时,有可能因为内存中的数据过期而产生冲突。此时更新数据库的方法 acceptChanges() 会抛出 SyncProviderException,由此我们可以捕获产生冲突的原因并手动进行解决。
清单 7. 冲突
ResultSet rs = stmt.executeQuery(DBCreator.SQL_SELECT_CUSTOMERS); CachedRowSet cachedRS = new CachedRowSetImpl(); cachedRS.populate(rs); cachedRS.setUrl(DBCreator.DERBY_URL); // 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stmt.executeUpdate("UPDATE CUSTOMERS SET NAME = 'Terry' WHERE ID = 1"); // 在 CachedRowSet 中更新同一行 cachedRS.absolute(1); cachedRS.updateString(3, "Tom is not VIP"); cachedRS.updateRow(); SyncResolver resolver = null; try { chedRS.acceptChanges(); } catch (SyncProviderException e) { resolver = e.getSyncResolver(); } while (resolver.nextConflict()) { System.out.println(resolver.getStatus()); }
我们首先填充 cachedRS,然后在数据库中直接修改 ID 为 1 的行,将 NAME 字段设为 "Terry",同时用 cachedRS 修改 ID 为 1 的行的 REMARK 字段,最后使用 acceptChanges 跟数据库进行同步。此时 cachedRS 中记录的原始值与数据库中的值不一致,从而产生冲突,抛出 SyncProviderException,数据也会更新失败。接下来我们通过 SyncProviderException 得到 SyncResolver 实例并遍历了产生的所有冲突。
SyncResolver 继承了 RowSet 接口,我们可以像使用一般 RowSet 一样操作它。SyncResolver 的实例拥有与正在同步的 RowSet 相同的行数和列数。使用 nextConflict() 和 previousConflict() 可以遍历所有产生的冲突,getStatus() 可以获得冲突的类型。在 SyncResolve 中定义了四种类型,分别是:DELETE_ROW_CONFLICT,INSERT_ROW_CONFLICT,NO_ROW_CONFLICT,UPDATE_ROW_CONFLICT。上例中产生的是 UPDATE_ROW_CONFLICT。
注:目前 Sun JDK 对 SyncResolver 的支持非常有限,只实现了 SyncResolver 接口中定义的方法,调用从 RowSet 接口继承的方法都会抛出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异常;getConflictValue() 返回都是 null。
事件监听
一个监听器需要实现 RowSetListener 接口。RowSetListener 支持三种事件监听:cursor moved、row changed 和 rowSet changed。假定 Listener 实现了 RowSetListener 接口,看示例代码。
清单 8. 注册事件监听器
Listener listener = new Listener(); cachedRS.addRowSetListener(listener); updateOnRowSet(cachedRS); cachedRS.removeRowSetListener(listener);
updateOnRowSet() 所做的操作就是将游标移到第一行,更新,再同步回数据库。在这个方法中,依次触发了 Listener 的三个事件。下表列出了 CachedRowSet 中会触发监听器的所有方法。
表 4. CachedRowSet 中会触发监听器的方法
cursor moved row changed rowSet changed
absolute() √ relative() √ next() √ previous() √ first() √ last() √ beforeFirst() √ afterLast() √ updateRow() √ deleteRow() √ insertRow() √ undoDelete() √ undoUpdate() √ undoInsert() √ populate() √ acceptChanges() √ acceptChanges(Connection) √ execute() √ execute(Connection) √ nextPage() √ previousPage() √ restoreOriginal() √ release() √
事务
事务对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CachedRowSet 专门提供了处理事务的接口,从而可以保证同步数据的原子性和一致性。CachedRowSet 默认是不使用事务的。
清单 9. 事务代码一
cachedRS.absolute(1); // 第一列不能为 null,更新时将产生冲突 cachedRS.updateNull(1); cachedRS.updateRow(); cachedRS.next(); cachedRS.updateString(2, "Terry"); cachedRS.updateRow(); try { cachedRS.acceptChanges(conn); } catch (SyncProviderException e) { // expected } rs = stmt.executeQuery(DBCreator.SQL_SELECT_CUSTOMERS); cachedRS = new CachedRowSetImpl(); cachedRS.populate(rs); printRowSet(cachedRS);
我们更新了 cachedRS 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并将第一行第一列错误的设置为 null。由于 CachedRowSet 默认不使用事务,第一行没有更新,而第二行更新成功。我们也可以手动控制事务的作用范围。
清单 10. 事务代码二
conn.setAutoCommit(true); rs = stmt.executeQuery(DBCreator.SQL_SELECT_CUSTOMERS); cachedRS = new CachedRowSetImpl(); cachedRS.populate(rs); printCachedRowSet(cachedRS);
与前面的例子不同的是,这里我们关闭了自动提交模式,并且在同步失败后回滚了事务,避免了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手动控制事务的范围,在调用 execute 或 acceptChanges 时必须传入 Connection,否则再调用 CachedRowSet 的 commit() 或 rollback() 会抛 NullPointerException。实际上 CachedRowSet 依然是通过在内部保存 Connection 的引用来实现事务操作的。
文章出处:http://www.diybl.com/course/3_program/java/javaxl/2008625/128208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