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的奥秘》笔记2

第3章 布莱叶盲文与二元编码

 

布莱叶生平

    路易斯·布莱叶1809年出生于法国的Coupvray,他的家乡在巴黎以东25英里,父亲以打造马具为生。3岁时,在这个本不该在父亲作坊里玩耍的年龄,小布莱叶意外地被尖头的工具戳中了眼睛。由于伤口发炎,感染了另一只眼,他从此双目失明。布莱叶原本注定在贫困潦倒中度过一生(正如那时大多数盲人一样),但他的聪明才智和求知欲不久即显露了出来。在本地牧师和一位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布莱叶和其他孩子一道上了学, 1 0岁那年又前往巴黎的皇家盲人青年学院学习。
     布莱叶在12岁时就熟悉Barbier方法了(一种将字母凸印以供阅读的方法),不出3年(在他15岁时),他创建了自己的系统,其原理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布莱叶系统有很长时间仅局限在他所在的学校使用,后来它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1835年,布莱叶染上了结核病。1852年,在他43岁生日过后不久,他便去世了。

    遗憾的是,在布莱叶有生之年,因为学校的阻挠,他创建的六点制盲文一直被局限。布莱叶逝世后,他发明的6点制盲文逐渐为世人承认。1887年,布莱叶的盲文被国际公认为正式盲文。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创造者,1895年,人们将他的姓——布莱叶,作为盲文的国际通用名称。

 

布莱叶编码的本质

 

    图1 布莱叶盲文

        通过仔细的检查,会发现上面的布莱叶编码存在特定的规律。第1行(从字母a~j)只用了小格的上面4个点—点1、2、4、5;第2行除了点3凸起外其余都与第1行相同,第3行则除了点3、6凸起外其余都与第1行相同。
    在布莱叶之后,布莱叶编码在许多方面有了扩展,现在大多数英语出版物所使用的系统是二级布莱叶码。二级布莱叶码采用了许多缩写来简化编码树以提高阅读速度

 

    6个元素(凸点)恰好形成64个码字。这64个码字根据上下文大多有双重含义,其中有数字标识以及取消数字标识作用的字母标识。这些标识改变了跟随其后的码字的含义—从字母变数字或从数字变字母。起这种作用的码字常被称为“先行码/前置码”或“转义码”,它们更改其后字符的含义直至更改作用被取消。
    大写标识表示其后的字母(也仅有字母)应写成大写,这种码字被称为“换码代码”。“换码代码”使你“避免”那种单调的、常规的码字解释,而转入一种新的解释方法。当把书面语言转换为二元码字时,“换码代码”和“转义码”的使用是很普遍的。

 

第4章手电筒剖析   第5章绕过拐弯的通信  

 

    主要是电路基础知识。

    过去的嘀嗒电报—虽说是一个简单易行的设备,但是通过它,整个计算机得以构造。

 

第6章发报机与断电器

 

电报的原理

    原理上讲,电报思想很简单:你在线的一端做某些事引起线的另一端发生了某些事。
    实现电报思想,摩尔斯使用的是电磁现象:
    如果你取一只铁棒,用细导线将它绕几百圈,然后让电流通过导线,铁棒变成了磁铁,这时它就能吸引其他的铁和钢。(电磁铁上细线的电阻足够大以防止电磁铁形成短路。)移开电流,铁棒的磁性消失。

    电磁铁是电报的基础。一端上开关的闭合引起另一端上的电磁铁产生一些动作。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上来说,电磁铁实现了电能和动能的转换,这样下来,人们得以利用电力来模仿机械类的动作。

 

最初的电报机

     最初摩尔斯坚持要用纸记录下发报内容的,所以最初电报机所记载的也只是摩尔斯电码,电报机上的笔上下蹦弹把点划记录在纸上,懂得摩尔斯电码的人再将这些记录翻译成字母和文字.
    电报机使用者很快发现只要简单地利用笔跳上跳下的声音他们就能翻译编码。笔的装置最终被撤消,代替的是传统电报机的发声装置,称为“发声器/音响器”。

    电报的发明真正标志着现代通信的开始。人类首次能够在眼、耳的范围之外以快于马奔跑的速度通信。发明中使用的二元码是其精华所在,但在后来的电子和无线电通信中,包括电话、收音机和电视,二元码都没有用到,只到最近二元码才出现在计算机、CD盘、DVD盘、数字卫星电视广播和高清晰电视中。

 

继电器系统
    由于长距离导线存在电阻,所以信号会衰减,所以刚开始大约每200英里就让某位发报者通过发声装置接收消息再用按键发送出去。
    而后,继电器的发明使得这一切都自动化。
    一个继电器就像一个发声装置,输入的电流形成电磁用以拖动金属杆,金属杆作为开关的一个部分连接到外接的导线上。这样,微弱的输入电流被扩大形成比较强的输出电流。
    继电器是一种卓越的设备。它是一个开关,但并不是由人工而是借助于电流进行开关操作的。利用这种设备可以做出令人惊奇的事情。事实上,你可以用继电器装配出一台计算机中的大部分部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J#,idea,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