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内核


CPU内核结构


分类: 电脑组成2011-10-30 19:57186人阅读评论(0)收藏举报


CPU内核主要分为两部分:运算器和控制器。

(一) 运算器
1、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
ALU主要完成对二进制数据的定点算术运算(加减乘除)、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以及移位操作。在某些CPU中还有专门用于处理移位操作的移位器。
通常ALU由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整数单元有时也称为IEU(Integer Execution Unit)。我们通常所说的“CPU是XX位的”就是指ALU所能处理的数据的位数。

2、 浮点运算单元FPU(Floating Point Unit)
FPU主要负责浮点运算和高精度整数运算。有些FPU还具有向量运算的功能,另外一些则有专门的向量处理单元。

3、 通用寄存器组
通用寄存器组是一组最快的存储器,用来保存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和中间结果。
在通用寄存器的设计上,RISC与CISC有着很大的不同:
a) CISC的寄存器通常很少,主要是受了当时硬件成本所限。比如x86指令集只有8个通用寄存 器。所以,CISC的CPU执行是大多数时间是在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而不是寄存器中的。这就拖慢了整个系统的速度。
b) 而RISC系统往往具有非常多的通用 寄存器,并采用了重叠寄存器窗口和寄存器堆等技术使寄存器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c) 对于x86指令集只支持8个通用寄存器的缺点,Intel和AMD的最新CPU都采用了一种叫做“寄存器重命名”的技术,这种技术使x86CPU的寄存器可以突破8个的限制,达到32个甚至更多。
d) 不过,相对于RISC来说,这种技术的寄存器操作要多出一个时钟周期,用来对寄存器进行重命名。

4、 专用寄存器
专用寄存器通常是一些状态寄存器,不能通过程序改变,由CPU自己控制,表明某种状态。


(二) 控制器
运算器只能完成运算,而控制器用于控制着整个CPU的工作。

1、 指令控制器:
指令控制器是控制器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它要完成取指令、分析指令等操作,然后交给执行单元(ALU或FPU)来执行,同时还要形成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2、 时序控制器:
时序控制器的作用是为每条指令按时间顺序提供控制信号。时序控制器包括时钟发生器和倍频定义单元,其中时钟发生器由石英晶体振荡器发出非常稳定的脉冲信号,就是CPU的主频;而倍频定义单元则定义了CPU主频是存储器频率(总线频率)的几倍。

3、 总线控制器:
总线控制器主要用于控制CPU的内外部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等。

4、 中断控制器:
中断控制器用于控制各种各样的中断请求,并根据优先级的高低对中断请求进行排队,逐个交给CPU处理。

(三) CPU核心的设计
CPU的性能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单纯的一个ALU速度在一个CPU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ALU的速度都差不多。而一个CPU的性能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CPU内核的设计。

1、超标量(Superscalar)
既然无法大幅提高ALU的速度,有什么替代的方法呢?并行处理的方法又一次产生了强大的作用。所谓的超标量CPU,就是只集成了多个ALU、多个FPU、多个译码器和多条流水线的CPU,以并行处理的方式来提高性能。
超标量技术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不要去管“超标量”之前的那个数字,比如“9路超标量”,不同的厂商对于这个数字有着不同的定义,更多的这只是一种商业上的宣传手段。

2、流水线(Pipeline)
对于一条具体的指令执行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取指令,指令译码,取操作数,运算(ALU),写结果。
其中前三步一般由指令控制器完成,后两步 则由运算器完成。
按照传统的方式,所有指令顺序执行,那么先是指令控制器工作,完成第一条指令的前三步,然后运算器工作,完成后两步,在指令控制器工作, 完成第二条指令的前三步,在是运算器,完成第二条指令的后两部-----很明显,当指令控制器工作是运算器基本上在休息,而当运算器在工作时指令控制器却在休 息,造成了相当大的资源浪费。解决方法很容易想到,当指令控制器完成了第一条指令的前三步后,直接开始第二条指令的操作,运算单元也是。这样就形成了流水线系统,这是一条2级流水线。
如果是一个超标量系统,假设有三个指令控制单元和两个运算单元,那么就可以在完成了第一条指令的取址工作后直接开始第二条指令的取址,这时第一条指令在进行译码,然后第三条指令取址,第二条指令译码,第一条指令取操作数……这样就是一个5级流水线。很显然,5级流水线的平均理论速度是不用流水线的4 倍。
流水线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CPU资源,使每个部件在每个时钟周期都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流水线有两个非常大的问题:相关和转移。
在一个流水线系统中,如果第二条指令需要用到第一条指令的结果,这种情况叫做相关。以上面哪个5级流水线为例,当第二条指令需要取操作数时,第一条指 令的运算还没有完成,如果这时第二条指令就去取操作数,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所以,这时整条流水线不得不停顿下来,等待第一条指令的完成。这是很讨厌的问 题,特别是对于比较长的流水线,比如20级,这种停顿通常要损失十几个时钟周期。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乱序执行。乱序执行的原理是在两条相关指令中插 入不相关的指令,使整条流水线顺畅。比如上面的例子中,开始执行第一条指令后直接开始执行第三条指令(假设第三条指令不相关),然后才开始执行第二条指 令,这样当第二条指令需要取操作数时第一条指令刚好完成,而且第三条指令也快要完成了,整条流水线不会停顿。当然,流水线的阻塞现象还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尤其是当相关指令非常多的时候。
另一个大问题是条件转移。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第一条指令是一个条件转移指令,那么系统就会不清楚下面应该执行那一条指令?这时就必须等第一条指令的 判断结果出来才能执行第二条指令。条件转移所造成的流水线停顿甚至比相关还要严重的多。所以,现在采用分支预测技术来处理转移问题。虽然我们的程序中充满 着分支,而且哪一条分支都是有可能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总是选择某一分支。比如一个循环的末尾是一个分支,除了最后一次我们需要跳出循环外,其他的时候我们 总是选择继续循环这条分支。根据这些原理,分支预测技术可以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预测下一条指令是什么,并执行它。现在的分支预测技术能够达到90%以上的 正确率,但是,一旦预测错误,CPU仍然不得不清理整条流水线并回到分支点。这将损失大量的时钟周期。所以,进一步提高分支预测的准确率也是正在研究的一 个课题。
越是长的流水线,相关和转移两大问题也越严重,所以,流水线并不是越长越好,超标量也不是越多越好,找到一个速度与效率的平衡点才是最重要的。

转载http://hi.baidu.com/halleyzhang/blog/item/e45ed35c3ebb0442fbf2c09d.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cpu,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