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主流发行版本:Redhat Fedora Ubuntu CentOS SuSE Debian FreeBSD
基础命令
su - 用户名 切换用户
which 查看文件路径
pwd 查看当前目录
目录操作
mkdir 创建新目录
rmdir 删除子目录,但只能删除空的子目录
改变目录命令
cd / 返回根目录
cd 返回到这个用户的主目录
列出目录命令
ls -a 查看指定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与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ls -c 按文件的修改时间排序
ls -l 采用长格式来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
查看文本文件
cat 可以同时查看多个文件
more 一次显示一屏文件,显示满后,停下来。按空格键就可以看到下一屏,但不可以向前翻页。
less 按页显示,允许用户可以向前(按b键)又可以向后(按d键)翻阅文件,还支持在一个文件中快速查找,先按下“/”,再输入单词或词组,按q或Q退出
head 可以查看文件的前几行,格式:head 行数文件名 10
tail 可以查看文件尾部的内容
文件操作
touch 创建新文件也可以用来更新文件的修改日期
cp 复制 cp -r 递归copy
rm 删除
mv 移动
ln 链接
tar 打包 格式:tar 最终打包的包名 原始文件
gzip/gunzip 压缩与解压缩
whereis 查看文件位置,只能查找如/usr/man /usr/sbin 的目录
grep 文件内容查询,可以在一个文件中找到特定的字符串
系统信息命令
date 日期的设置
dmesg 查看启动信息
df -h查看磁盘空闲空间
du -sh查看当前文件夹大小
free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getconf LONG_BIT 查看linux系统是32还是64位
查看内核版本 uname -a
ifconfig 查ip
netstat -tuln 端口检查
netstat -anp | more //查看系统端口占用情况
fsck 修复硬盘
free -m 查看内存
fdisk -l 查看硬盘
uptime 查看平均负载
w 查看系统当前用户
top 反映系统负载情况
kill 杀掉进程
lastlog 列出用户最后登录的时间和登录终端的地址
ntsysv 列出需要重启的服务,未列出的服务一律关闭
wget 从网路上下载文件
vi命令使用
vi编辑器有3种模式:命令模式、输入模式、末行模式
vi默认进入的是命令模式,
输入字母i进入编辑模式,esc返回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输入“:” 进入末行模式
在同一编辑窗打开第二个文件,用:sp [filename]
在多个编辑文件之间切换,用Ctrl+w
vi filename
view filename
进入文件后
i 插入
:w 保存文件但不退出vi
:w file 将修改另外保存到file中,不退出vi
:w! 强制保存,不推出vi
:wq 保存文件并退出vi
:wq! 强制保存文件,并退出vi
q: 不保存文件,退出vi
:q! 不保存文件,强制退出vi
:e! 放弃所有修改,从上次保存文件开始再编辑
:sh 切换到shell状态,exit返回
:set 显示已设置的环境状况
:set nu 显示行号
:set nonu 不显示行号
其他命令
source FileName 在当前bash黄静下读取并执行FileName中的命令,通常用于重新执行刚修改的初始化文件,使之立即生效,而不必注销并重新登录。注:该命令通常用命令“.”来替代。
如:source /etc/profile 与 . /etc/profile是等效的。
解答:/etc/profile这个文件是每个用户登录时都会运行的环境变量设置,属于系统级别的环境变量,设置在里面的东西对所有用户适用;.bashfile是单个用户登录时,比如root会运行的,只对当前用户适用,而且只有在你使用的也是bash作为shell时才行。rpm是red hat,fedora,centos这几个发行版使用的安装包,和其它的tar.gz的区别是有个文件头,多了一些信息。rpm包多数是二进制文件,可以直接运行的,但tar.gz包很多是源代码,要变异后才能运行。二进制文件和windows下的exe文件一个意思,可以直接运行。
安装jdk
执行sudo rpm -ivh /目录/jdk-7-linux-x64.rpm
设置环境变量
vi /etc/profile
在profile最后追加:
#注意,这一步里面每项之间用冒号“:”隔开,不是分号,否则后面执行source /etc/profile时会报错:
-bash: /usr/local/java/lib/dt.jar: Permission denied
-bash: /usr/local/java/lib/tools.jar: Permission denied
安装mysql
rpm -qa | grep mysql // 这个命令就会查看该操作系统上是否已经安装了mysql数据库
rpm -e mysql // 普通删除模式
rpm -e --nodeps mysql // 强力删除模式,如果使用上面命令删除时,提示有依赖的其它文件,则用该命令可以对其进行强力删除
yum list | grep mysql //查看yum上提供的mysql数据库可下载的版本
yum install -y mysql-server mysql mysql-devel //安装mysql
rpm -qi mysql-server //查看mysql-server的版本
service mysqld start //启动mysql服务
chkconfig --list | grep mysqld //查看mysql服务是不是开机自动启动
chkconfig mysqld on //将其设置成开机启动
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root' // 通过该命令给root账号设置密码为 root
mysql数据库的主要配置文件:
/etc/my.cnf //这是mysql的主配置文件
/var/lib/mysql //mysql数据库的数据库文件存放位置
/var/log //mysql数据库的日志输出存放位置
rpm文件是Red Hat公司开发的软件安装包,rpm可让Linux在安装软件包时免除许多复杂的手续。该命令在安装时常用的参数是 –ivh ,其中i表示将安装指定的rmp软件包,V表示安装时的详细信息,h表示在安装期间出现“#”符号来显示目前的安装过程。这个符号将持续到安装完成后才停止。
yum 提供二种安装软件的方式
1,yum install 它安装单个软件,以及这个软件的依赖关系
2,yum groupinstall 它安装一个安装包,这个安装包包涵了很多单个软件,以及单个软件的依赖关系。
启动service mysqld start
安装ruby、rubygems、rails
查看版本:ruby -v、gem -v
安装rails
gem install rails 通过gem安装rails,比较慢,需要等待。
gem list --local 可以查看安装了哪些包
rails -v 查看rails安装版本
安装redmine
创建数据库(这步出错的情况很多):rake db:migrate RAILS_ENV="production"
rz -be 命令,在SecureCRT下就会弹出文件选择框让你选择需要上传的文件了,而且可以选择多个;不过,如果是用putty,那就无能为力了
常用参数
-b 以二进制方式,默认为文本方式。(Binary (tell it like it is) file transfer override.)
-e 对所有控制字符转义。(Force sender to escape all control characters; normally XON, XOFF, DLE, CR-@-CR, and Ctrl-X are escaped.)
如果要保证上传的文件内容在服务器端保存之后与原始文件一致,最好同时设置这两个标志
关于/etc/init.d
init.d目录包含许多系统各种服务的启动和停止脚本
为了能够使用init.d目录下的脚本,你需要有root权限或sudo权限。每个脚本都将被作为一个命令运行,该命令的结构大致如下所示:
/etc/init.d/command 选项
comand是实际运行的命令,选项可以有如下几种:
init.d目录下常用初始化脚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