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
1、英语-是工具
2、电路原理图-补充“数电”的知识
3、阅读内核代码的能力
linux:vi+ctags+cscope
windows:source insight
驱动开发的步骤
I、编辑
模块的组成:
1、许可证的声明,许可证通常使用GPL协议,如果不声明许可证内核会产生“抱怨”信息,同时内核中的一些遵循GPL协议的功能函数将会无法使用,造成驱动功能受限。
2、加载函数,初始化模块,在使用insmod加载驱动模块时自动调用,该函数必须声明为int init_module(void),insmod调用时会自动加载这个函数。
3、卸载函数,恢复函数,在使用rmmod卸载驱动模块时会自动调用,函数必须声明为void cleanup_module(void),rmmod会自动调用这个函数。
完整示例代码:
hello.c
/**
* 驱动示例程序
* 实现驱动的加载和卸载
*/
//引入相应的头文件,内核和模块的头文件
#include <linux/kernel.h>
#include <linux/module.h>
//声明许可证信息,也可以使用这个来声明许可证
//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
//这表示支持BSD和GPL两种协议
MOUDLE_LICENSE("GPL");
//insmod自动加载的函数,必须如此声明
int init_module(void)
{
//内核中打印信息,需要使用printk函数
printk("Hello world!!!");
return 0;
}
//rmmod自动调用的函数,必须如此声明
void cleanup_module(void)
{
printk("goodbey!!!");
}
保存
II、编译
使用内核的编译文件
1、拷贝代码到内核文件中;
2、修改对应的Kconfig/Makefile文件
3、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选中对应的菜单项,<*>表示编译进内核,<M>表示编译成模块。
4、编译
make zImage
make modules
前者编译内核,后者编译模块,编译完成后生成相应的xxx.ko文件。
外部模块的编译,上面的方法必须要到内核的源文件中修改Kconfig和Makefile,实际操作中比较复杂,通常我们会采用这种编译方法。
使用内核文档查看编译的方法,进入Linux内核目录下的Documentation
使用命令make –C <path-to-kernel> M=`pwd`命令进行编译,该命令的使用依赖于内核源码树,必须针对特定的硬件平台,并且有编译过的内核。
其中make -C /lib/modules/3.2.0-29-generic-pae/build M=`pwd`,使用该命令提示错误,是因为在当前目录中缺少Makefile文件,现在建立Makefile文件输入以下代码:
obj-m += hello.o
保存再次编译
编译通过。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通用的Makefile文件来完成这个步骤
代码如下:
ifeq ($(KERNELRELEASE),)
KERNELDIR ?= /lib/modules/$(shell uname -r)/build
PWD := $(shell pwd)
modules:
$(MAKE) -C $(KERNELDIR) M=$(PWD)
clean:
rm -rvf *.o *.ko *.mod.c module* Module*
.PHONY:modules clean
else
#修改hello.o文件为自己需要的文件即可
obj-m += hello.o
endif
编译生成hello.ko模块
III、测试
1、插入模块
sudo insmod hello.ko
当前的终端并没有显示输出的信息,这是因为终端默认会屏蔽掉所有的内核信息,解决方法有:
1、切入物理终端
2、使用dmesg显示当前的日志信息
3、vi /var/log/messages显示日志信息
2、lsmod列出当前系统动态加载的模块
3、rmmod hello 卸载模块,成功卸载的前提是存在/lib/modules/$(shell uname -r)/build目录
4、modinfo显示模块的信息
modinfo hello.ko显示如下信息:
5、modprobe 模块名-按依赖关系加载所有的模块,使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