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为新引擎

    抓住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奋力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可持续之路。贵阳被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大会评为“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城市”。


    截至目前,贵阳市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签约了京东电商产业园、金贸云计算中心、贵阳高新云计算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并与阿里巴巴、惠普公司、北京云基地等开展全面合作,拟定了公安云、城管网格化管理云、智慧交通云、等云工程实施方案。


    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贵阳正在改革创新、科技驱动的大道上一路疾行,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区域合作创新发展


    翻开北京与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签约项目的进展表,161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78.54%。贵阳福中达电子商务产业园、西南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等4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初步建成,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对外开放,5000台云计算服务器已在高新区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行。成立贵阳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投资发展公司,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产业扶持基金。


    成果的收获,源自于发展思路的创新。贵阳明确了以科技创新、区域合作为引领,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平台,确立抓两头促中间,抓开放促产业,抓软件促硬件,抓平台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共同前进。


    同时,对全市的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一轴、两基地、多园”的大数据产业空间格局,建设了贵阳综合保税区和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其中贵阳综合保税区已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年底即将封关运行。


    创新为发展带来了高速“引擎”。“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2014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贵阳峰会暨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年会”三次招商活动,引进项目205个,投资总额1331亿元。


    产业引领协同前进


    依靠在生态、能源、人力等优势,贵阳市将大数据作为推动贵阳经济发展提质转型的主攻方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协同发展。


    实施“强基工程”,建设“宽带中国”、wifi无线城市,打造西部区域通信枢纽。实施“筑云工程”,通过实施政务云、工业云、旅游云、环保云、等云工程,形成大数据云服务产业集群。以呼叫中心为重要切入点,与中国呼叫中心及BPO服务外包联盟全面合作,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实施“智端工程”,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实施“掘金工程”,通过“政务大数据开放”、“智慧贵阳”、“工业大数据智造”、等项目的实施,培育大数据应用市场。


    通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大数据产业飞速前进,其他产业也提升速度。


    9月25日, 7个呼叫中心产业项目在贵阳签约,总投资42亿元,全部建成后可达18万坐席规模,今年底将实现1万坐席规模。3到5年后,全市呼叫中心坐席规模达到30万席,从业人员达到70万人,将建设成为“黔中声谷”。


    与惠普合作建立大数据平台,建设“健康医疗云工程”、“农业云”;与北京云基地并联合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市场;引进天地超云等企业在贵阳市建设云计算设备生产基地……如今,电子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互联网金融业等产业已在贵阳落地扎根。


    年底,位于高新区的中电高新大型数据中心以及高新翼云、翔明科技、航洋信息等5个中小型数据中心建成投入运营,公安云、城管云、旅游云、政务云等示范工程投入使用。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初步形成大数据产业链。


    集聚资源策马扬鞭


    产业要发展,除了项目建设的保质保量,还得抢抓时间。


    盘活存量,挖掘增量,成了贵阳市加快步伐的选择。


    经开区采取腾笼换鸟方式,与华唐公司共同建设大数据及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及产业园;在清镇职教城,建设中电贵云数据服务科技园项目,设置10000个坐席呼叫中心;南明区充分盘活存量,利用现有楼宇资源开展花果园云产业呼叫基地建设;贵阳讯鸟公司,利用花果园现有办公写字楼打造500坐席规模的高端呼叫中心。


    继首都科技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落户贵阳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贵阳分部、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协作网络贵阳分中心等先后落户并投入运行,共引进444名高层次人才。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贵州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和大数据学院、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实用人才培训学校成立运行。


    集约手中的空间、人才、教育等资源,贵阳市加快发展,向着“2015年底,形成大数据应用市场,基本完成大数据产业布局”,“2016年底,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产业体系”的目标阔步前进。


    截至目前,已有54个大数据产业项目启动建设,注册资金100万以上的新增注册登记大数据及关联企业227家,项目到位资金80亿元。


    数据储存方面,中电乐触、高新翼云、中电高新云计算产业基地等数据中心已部分落地建设,将形成一万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规模,预计三年内将形成五十万台服务器的规模。数据应用方面,食品安全云、天下图遥感测绘、动视云游戏、聚光科技环保等项目已入驻建设。智能终端产品制造方面,中兴通讯、富士康等企业已入驻,将形成1000万台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规模。


    通过不断创新驱动,扬起发展的风帆。今年上半年,贵阳市完成生产总值1007.83亿元,同比增长14%,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增速排第一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7.81亿元,同比增长17.2%。在工业经济增速上,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万元口径)304.95亿元,同比增长11.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0.2个百分点。上半年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3元,同比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9元,同比增长13.1%。

 

 

以大数据为新引擎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贵阳,规模,贵阳市,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