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分块编码Trunked

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Content-Length,服务端给浏览器发送报文时,必须告诉浏览器报文的大小,这样浏览器可以根据报文大小来判断报文的完整性以及在长连接中确定报文的截尾。但是很多服务器的报文是动态创建的,在发送之前是无法确定其大小的。服务器只有等待内容全部创建后,计算出主体的大小,才能响应客户端的请求,这样的处理方法大大延迟了响应。传输编码中的分块编码为这种困难提供了解决方案,服务器可以逐块发送主体,并说明每块的大小就可以了。HTTP协议中只定义了两个首部来描述传输编码:

  • Transfer-Encoding
  • 响应首部。告诉浏览器传输编码方式,一般为分块编码。
  • TE
  • 请求首部。告诉服务器自己可以接受的编码方式。

HTTP分块编码的响应报文结构大概是这样的:以HTTP响应首部块开始随后是一系列的分块。每个分块包含一个长度值和该分块的数据,长度值是十六进制形式并将CRLF与数据分隔开。分块中数据的大小以字节计算,不包括长度值和数据之间的CRLF序列。最后是长度为0的结束块,表示分块编码传输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http,分块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