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b早在半年前的0.7.0版本就已经具备了二维空间数据的存储/查询的能力;基于此能力,可以构建基于位置实时服务, 比如实时查找附近的地理位置,附近的人等LBS类型服务。以下介绍Ardb中空间索引的实现原理以及如何使用。
Ardb中的二维空间索引实现从原理上说,可以简化为GeoHash + Sorted Set。 在比较早的时候写过一篇英文原理介绍在这里, 这里用中文再介绍一次。
所谓二维空间索引, 就是对二维空间数据建立索引, 通常key-value形式的存储只能存储一维的数据, 针对二维数据, 就需要做降维处理。降维的方法有很多种,Ardb中采用的是成熟的GeoHash。 GeoHash是一种对经纬度进行编码的实现,利用GeoHash可以将二维的坐标编码成一维的数据, 如字符串。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二维的坐标作为索引的key保存了。
大部分的GeoHash实现都是将二维的坐标编码编码为Base32的字符串, 这种结果不适用于Sorted Set(只支持double类型的score),另外也存在精度问题。 由于Base32字符串中一个字符代表5个bit,和GeoHash编码步骤每次产生2bit不匹配,当Base32字符串长度为奇数时,此GeoHash值代表一个长宽不相等的矩形,这个对于计算半径精度误差较大。 此外,由于一个字符代表5个bit,意味着增加/减少位置精度需要每5bit增减,这对于范围查询时,存在较大的浪费。
我另外参考GeoHash原理写了另外一个GeoHash-Int库, 只生成64bit integer结果,每增加/减少位置精度只需要2bit增减。
关于GeoHash于GeoHash-Int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这篇文章GeoHash介绍与改进的GeoHash-Int.
关于Redis的Sorted Set, 可以暂时理解为一个排序的集合。 由于GeoHash有一个特点,相近的坐标的GeoHash值有很大几率非常接近,从属于同一个GeoHash编码区域,即使在边缘情况不相邻下,也可以通过通过查找邻居的方法找到所在GeoHash编码区域。 我们可以将GeoHash值作为score,坐标点的名称作为value存储到一个sorted set中。 这样,在查找相近坐标时,可以利用Sorted Set的ZRANGEBYSCORE
方法找到相近的指定范围的坐标集合。
以下介绍在Ardb中的具体实现与相关协议命令。
Ardb扩展了一个Redis命令,用于存储二维坐标数据. 格式如下:
GeoAdd key longitude latitude value [longitude latitude value ...]
GeoAddde的内部实现大致可以用两步描述:
ZAdd key score value
将数据存储Ardb扩展了一个Redis命令,用于二维空间数据查询. 格式如下:
GEOSEARCH key MERCATOR|WGS84 x y <GeoOptions>
GEOSEARCH key MEMBER m <GeoOptions>
<GeoOptions> = RADIUS r
[ASC|DESC] [WITHCOORDINATES] [WITHDISTANCES]
[GET pattern [GET pattern ...]]
[INCLUDE key_pattern value_pattern [INCLUDE key_pattern value_pattern ...]]
[EXCLUDE key_pattern value_pattern [EXCLUDE key_pattern value_pattern ...]]
[LIMIT offset count]
查找时, 需要指定某坐标或者已存储的成员作为查找起始位置,同时指定查找半径范围。另外可选的参数支持输出坐标,输出距离,按距离排序, 外键关联,条件过滤,分页输出等。
GeoSearch的内部实现可以大致描述为:
[GeoHashIneger, GeoHashIneger + 1]
值对[GeoHashIneger_60bit, (GeoHashIneger+1)_60bit]
;ZRANGEBYSCORE key GeoHashIneger_60bit (GeoHashIneger+1)_60bit WITHSCORES
范围查找可见,查询实现相比存储实现复杂很多,实际实现里还有很多优化实现(如合并查找区域,大范围查找区域分拆等),额外的功能实现等,这里只列出基本实现步骤,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源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例子, 存储两个坐标点:
geoadd mygeo mercator 1000 1000 poi0 1001 1001 poi1
基于存储成员查找半径100m内的成员:
geosearch mygeo member poi0 radius 100
由于Ardb的默认底层存储是RocksDB/LevelDB/LMDB等持久化的存储实现,且GeoSearch实现涉及大量的范围查找,当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查询性能较低。
Ardb支持基于High Level的Key级别的cache, 对于Sorted Set而言,就是整个Sorted Set可以被cache到内存中,从而可以大大优化查询性能。默认情况下,cache是被关闭的,打开需要修改启动配置文件ardb.conf中的相应配置项并重启:
L1-zset-max-cache-size 10000 //cache中最大的sorted set个数
L1-zset-read-fill-cache yes //sorted set读操作填充cache
L1-zset-seek-load-cache yes //sorted set范围读取时触发加载到cache
这里给出一个简单测试数据以供参考:
机器配置:2个物理CPU、每个CPU 6核、12个Process, 未开启超线程,CPU型号:Intel® Xeon® CPU E5-2620 0 @ 2.00GHz, 内存64G,硬盘1.4T
存储3000w+的坐标数据, Ardb启动时开启4线程
cache开启: 半径50m, 22000 query/s; 半径100ms, 19000 query/s
cache关闭: 半径50m, 9000 query/s; 半径100ms, 7000 query/s (此结果存疑,应是disk cache影响,实际应用中性能应该远小于此)
由于实现基本原理可以简称为GeoHash + Sorted Set, 可以非常简单移植到Redis上;
实际中也有朋友参考Ardb的实现在Redis上实现了一个Redis-Geo, 作者mattsta是redis的主要contributor之一,稳定性可以保证,喜欢纯Redis解决方案的朋友可以试用下。
喜欢自己动手的朋友也可以参考以上说明自行实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