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打假初显成效 个人维权路仍漫漫

    11月20日在义乌乌镇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的演讲中谈到所有人都关心的假货问题时,表示淘宝可以很快查到来源,所以造假的不敢在淘宝上做生意。

    淘宝大数据打假初显神威

    12月18日,淘宝网正式发布了《2014淘宝联动警方打假报告》,报告表示2014年淘宝与公安机关展开了紧密的联合行动,截至12月12日,共破获18个集群案件,端掉200多个制售假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人。


    其中报告中提到一个新的字眼,叫大数据。报告中表示,淘宝将持续利用大数据协助执法机构彻底打击假货源头。这是淘宝官方首次对外提到利用大数据打假,可算是对马云在互联网大会上关于打假言论的最好注解。

    报告数据采集自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12日期间,是淘宝与警方联合打击假货的情况汇总。由于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每一笔交易在技术上都有记录,每一个售假者的信息都有迹可循,这就意味着,传统线下因假货的隐蔽性和流传广特点而导致发现假货难的问题会得到很大解决,所以这份报告也是迄今为止,线上线下联手打击制售假行动最为精确的数据呈现。

    报告显示,2014年,淘宝网一方面整理并向各地公安机关提供发现的假货信息;一方面配合政府执法机关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与各地公安机关联合协同对线下制售假窝点进行打击。

    整个报告不仅列举了一些大型造假案件,还通过数据对制假造假产业的趋势做了分析,指出了热门的造假行业运动鞋、围巾、箱包、衣服、化妆品、减肥药等以及造假城市等。

    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专家表示,假货是全社会性的问题,假货的源头在线下,对于假货的整治需要线上线下联合协同。“阿里非常愿意,并热切希望开放互联网方面的优势,与各地各级执法机构合作、协同,精准打击假货产业根源,真正解决困扰社会的假货问题。”

    淘宝是第一家敢于向外界揭示自家平台售假的电商,并且利用大数据与公安机关建立常态长效的打假联动机制,从这个角度来说,淘宝在打假的路上无疑走得更令人信服。

    个人消费者怀疑买到假货

    通过大数据分析,查到怀疑的对象,然后通过神秘买手购买该店铺商品,同时联系真实品牌方和专业的认证机构,根据这两方的鉴定,最终确定这家店铺是否售假。整个过程无懈可击,也特别适合侦破交易量巨大的造假类案件。

    可是当个人消费者遇到大批量造假时又该如何呢?在淘宝平台上,交易量、好评度、DSR动态评分都是可以无痕刷出来的,当这几个最重要的因素已经失去参考价值时,消费者买到假货的几率必将急剧增加。

    双十二期间,热衷网购的王先生在淘宝聚划算平台上看中一双彪马运动鞋,价格只是正常价格的一半。在王先生看来,能进聚划算平台的都应该是被淘宝严格审核过,交了足够保证金,质量上不存在问题的,所以即使有对低价的担心,凭着一丝侥幸下单了。


    事实上,这家店铺的生意一直很火爆,这双鞋子在平时的售价就比其他店铺里要便宜不少,虽然购物评论里有一些质疑产品的真假,可是大多数的评价依旧中肯,所以交易量也是淘宝里最高的(月交易量过千)。收到鞋子之后,王先生第一感觉是鞋子像假的,虽然外观上看着和官网的基本一致,但是浓烈的橡胶味和坚硬的鞋底都像是一种不好的信号,跟以往买的彪马手感明显不同,产地来自福建(国内有名的制鞋集散地),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也得不到任何相关产品信息,这更让王先生担心。


    无奈之下,王先生再次咨询这家淘宝店,客服信誓旦旦,保证是正品,也信心满满的表示他们是官方授权店;对于如此低价的原因客服解释是老款,现在降价处理,可王先生表示在官网查询得知这是新款时,客服又说是新款,却又解释不清为何低价;王先生提出查看他们的官方授权书,客服只是表示授权书不在,暂时没法查看,说话明显的前后矛盾。

    越发怀疑的王先生决定直接找彪马官方咨询,无奈多次拨打客服电话均无人接听。即便如此,王先生心里也已经认定这双鞋子是假货,只是苦于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

    鉴定渠道缺失


    淘宝利用大数据追查到可疑商品之后,通过买回来找官方和第三方认证机构来做鉴定,这是明显的利用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特权”来做的工作,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难度系数太大。

    以王先生买到的鞋为例,通过淘宝大数据,相信也能查到这批鞋子的产品、发货地以及店主的相关信息。而对于产品鉴定,相信淘宝以打假的名义去找彪马的官方或者第三方认证机构出具鉴定报告,都问题不大,但是这样的鉴定行为,对个人来说,却是相当不易。

    从官方鉴定上来讲,一般的专卖店是没有鉴定真伪这样的业务的,并且也不可能会给个人消费者出具任何形式的鉴定证明,这一点也是所有品牌商的共识,在衣服、化妆品、奢侈品等众多领域都是如此,官方公司也同样不会接受个人行为的鉴定,最好的情形也只是告诉消费者一些基本的鉴定知识,甚至进一步的细节也属商业机密,难以透露。

    同样,对于第三方鉴定,大多也是针对企业集团类的鉴定,一般不对个人开放,即便是开放,其鉴定费用个人也往往很难承受。此外,承担检测功能的质监系统所提供的检测工作,也是对物品只做质量、材质和性能的检测,而不是做真伪检测。“比如,鉴定材料是不是牛皮,是不是具备防水功能,但若检测不是牛皮也并不代表它不是真品。”也就是说质检的结果也不能作为真假的判断依据。


    所以在不针对个人检测开放的情形下,哪怕消费者有十足的把握,拿到假货鉴定的证据也依旧很难,这一点也成为掣肘消费者维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假货鉴定的问题一直都是维权的难点,2014年新版的《消法》对假货问题也只是将赔偿由一倍提到了三倍,而在鉴定的问题上依旧“一筹莫展”。

    互联网或许是契机

    消费者维权的最大难点在于怀疑假货和证明假货,在质疑假货方面消费者有着天生的敏感,虽然有主观臆断的成分,但是综合各方投诉数据来看,这些质疑大多有效。而证明假货方面虽然品牌商和官方鉴定机构不对个人开放,但是淘宝大数据的这种模式却为消费者提供了路径。此外,在消费者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去鉴定缺的也只是一个能让品牌官方和认证机构能接受的企业资质而已。

    互联网已经彻底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对于网购打假,我们也一样充满期待。如果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快捷,将消费者对产品的质疑迅速收集整理,通过大数据系统分析无疑更能提高假货的辨别度。而能迅速得到鉴定结果,给消费者相应赔偿,对涉事店铺进行处罚追究也必将大大优化国内网购的环境。当然我们最终期待的是一个店铺主动不售假的网购环境。

 

大数据打假初显成效 个人维权路仍漫漫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打假初显成效 个人维权路仍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