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对于拥有工作,但工作环境差、薪资待遇低的公务员报考者来说,他们报考公务员,可能是为了换一个环境更好、待遇更高的工作,按照这样的想法,他们也会认为已经有这么好的工作环境、这么高的待遇的人,去报考公务员,很不值得,也没必要放弃金饭碗来与低薪者抢饭碗。


 


 


 

其实,这是用自我的价值观去评价他人的行为选择。甚至,我们还可以经常可以看到不少“职业规划指导专家”,大谈“只有出国,才是出路”,“年轻人当公务员,没有意义”,等等,这违背的却是基本的职业规划常识,给大家设置同一个发展模式。每个人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都会因家庭原因、组织原因、环境原因、个人原因,产生不同的需求,这是十分正常的。有人在乎经济收入,有人在意社会地位;有人看重事业发达,有人期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那些拥有20万年薪的人看来,也许从事这份工作压力太大、太紧张,自己的身心已不堪重负,同时家庭也不允许,于是宁可放弃这份职业,从事一份压力相对小、强度相对弱,但工资却低不少的工作。


 


 


 

对于这样的职业发展选择,只要是出于理性的分析,并做好准备去适应职业变化带来的各种变化,都是无可厚非的。职业生涯发展,恰恰反对的是,人与亦云,盲目从众,只在乎外在的评价,而不关注自我内心或者实际的需要。职业规划指导,则是给予被指导者充分的信息,并引导他做适合自己的理性分析、理性选择。


 


 


 

这样的例子其实在求职中频频发生。有的大学毕业生,一直是“面子求职”和“圈子求职”,把自己定位为某一“圈子”的人,只在对应这一“圈子”的工作岗位范畴内寻找职业,要求找到的工作要符合自己的学校身份、学历身份,而且,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这一职业的评价,是否有地位、是否“体面”,而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想干什么,却根本不去分析。最后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迷失自己。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学业规划中。比如报考研究生,不少学生也只在乎好学历的“名声”,而不分析自己是否真有学习的内在需求,对报考的学校、专业,今后的求学过程,根本没有多少理性的分析。直到研究生学业完成,才发现自己读研究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做一件事,值不值得,不是看别人的评价,而要综合各类因素进行理性分析。只有每个人多了这份理性,整个社会才不会出现各类扎堆现象与一窝蜂热潮。破解今天社会的名校热、考研热、考证热、考公务员热、律考热,都需要理性回归。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教育制度、用人制度的改革,为之创造环境,而另一方面,则是个体意识的觉醒。


 

你可能感兴趣的:(规划,职场,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