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西游,学做人(代序)

  在物欲时代,可以说,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功利过。一时间,怎么“混”,怎么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成为热门话题,诸如什么老狐狸哲学,怎样讨好你的上司这类书籍尘嚣日上。有些人看到这些书如获至宝,有些人对这些书嗤之以鼻,有些人虽然对这些书口诛笔伐,但实际上却是这种哲学的忠实信徒。
  
  对于这些功利性的实用理论,依我的一家之言,不能将它当作经典,也不能认为它诲盗诲淫。最恰当的处理方式就是妄言之,妄听之,觉得有理就遵循,觉得无理就远离。毕竟无论你承认是否,这是一个潜规则盛行的时代,经常表面现象和实质内容大相庭径。如果仅仅相信冠冕堂皇的道德文章,往往是生活很艰难的。对种种不能明言的规则,倒不一定要学以致用,但是应该知道。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如果善于归纳,就会发现,历史上、生活中、故事里,受到这种理论推动的事情数不胜数。真正的悟道高手,从常见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大道理,从表面现象中找出鲜为人知的真相。
  
  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故事系列,非《西游记》中的故事莫属。对这《西游记》这部书,可以说家喻户晓,只要是中国人,就算没看过,也听说过。但是有点可惜,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把《西游记》当作普通的神话小说。少小时,读得津津有味,稍微长大一些后,却认为这只是一本童趣读物,并无现实意义,因为世上没有所谓的神仙。
  
  固然,《西游记》记述的不是真人真事,但是不能否认,神仙的故事是以人类故事作为原型,加以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所以,神仙事也是人事,不能说没有现实意义。分析怎么做神仙,其实也就是分析怎么做人。进行这样的分析要独具慧眼,也让人感到更多的乐趣。
  
  《西游记》以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造反,然后被镇压,后来皈依三宝,前往西天取经为线索,从而展开一系列精彩故事。故事的始末,和一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开始屡屡碰壁,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被主流文化认可,头上的棱角却已经磨平了的经历十分类似。
  
  鲁迅扯开仁义道德的遮羞布,可以看到吃人两个字。同样,《西游记》那些精彩的神话背后,也隐藏着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品西游-解读职场潜规则》就做了这项考证,作者以理性的分析,解开成人阅读西游记发现的种种谜团。读了该书中诸如馒头引起的血案、取经九烈士考,谁散步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谣言、西天路上的扫黑行动,台前幕后的较量这些章节、你会发现真游记背后的真相远比表面的神话故事精彩。大闹天宫、谁的消息最灵通、漫漫长征路、猴哥做主考官等章节则对脍炙人口的西游故事诸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用幽默言语进行演绎,娓娓道来,让我们感觉孙悟空等的故事,就是一个在职场中成长的青年遇到的故事。《西游记》中的故事,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
  
  《品西游-解读职场潜规则》这本书,表面上看上去是对《西游记》随意想象,天马行空,但仔细分析,又不能说不符合吴承恩的原意。这书作为故事看很精彩,作为说教的书来看,有一定的道理。对喜欢《西游记》的读者,可以把这书当作《西游记》的辅助读物,对热心热心前途的朋友,不妨当作职场教科书。就算两者都不是,还可以当作悠闲读物,博君一笑。因为本书的故事巧妙,行文幽默。
  
  抄这书中的一段话:“无论是做人、做神、要妖精,往往都要吃很多苦,受很多罪,走很多弯路,才能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读者诸君,看了这书后,可以少吃些苦,少受些罪,少走些弯路,则作者幸甚,读者幸甚。
下接: 品西游之大闹天宫(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文学,休闲,西游记,品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