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岂能因“恶意竞争”置用户利益于不顾?

在互联网行业,恶意竞争的案例偶有发生,远的不说,去年腾讯和360闹得沸沸扬扬,这不正是由恶意竞争引发的么。诸如此类的案例在商界已经屡见不鲜,我们隐约感觉到,当一个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它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对竞争对手开展恶意竞争,著名的3Q大战,正反映了这一点。

无独有偶,在3Q大战平息之后不到一年,腾讯又陷入了恶意竞争的风波,而这次竞争对象从互联网领域移到了移动互联网领域,指向了手机浏览器的老大哥——UC。UC最近发布了一则公开声明,指责腾讯利用第三方数据作假、恶意竞争及损害用户利用等种种行为,面对UC的指责,腾讯也迅速做了回应,腾讯方面认为,数据来自第三方机构,言下之意,UC的指责是无稽之谈。然而,稍加注意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腾讯辩护完全是在“避重就轻”、“舍本逐末”。

稍加分析不难明白,UC的指责其实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腾讯利用第三方数据作假,虚夸自己的用户数量和市场规模;第二部分是腾讯对竞争对手实施恶意竞争,伤害竞争对手的利益;第三部分是,腾讯在恶意竞争中存在损害用户利益的行为。显然,腾讯应该就这几个问题一一回答,但腾讯显然没有底气。

既然腾讯说数据来自第三方,也罢,即便腾讯主观上有造假的嫌疑,也完全可以撇清关系,将一切问题推给第三方。那么恶意竞争呢?腾讯如果真正存在的话,那可是百口莫辩的。

所谓无风不起浪,之所以腾讯被称为“全民公敌”,这不仅仅由于腾讯涉足的业务众多,还因为腾讯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对竞争对手恶意打击,腾讯旗下产品众多,例如QQ、搜搜、QQ门户等等。如果和竞争对手开展,腾讯可利用的手段也有很多,举几个例子看看。

比如,如果你和腾讯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腾讯可能利用自己的平台和资源封杀你,当你使用腾讯的搜索时,是找不到想要的东西的。例如某网友使用“腾讯应用中心”下载UC浏览器时,搜索结果居然是毫不相关的“手机大头”。而且,360安全卫士和腾讯干过架,也不在搜索之列。相反,如果搜索QQ自己的软件,以“QQ”为关键词,腾讯的产品必定会排在最前列,哪怕和用户的搜索需求不相关。

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腾讯轻则降权,重则封杀,而对自己的产品,却始终置于最高的位置,这难道不是恶意竞争么?

再来说这对用户的利益会造成什么损害?去年3Q大战时,腾讯最后使出了杀手锏,即只要用户电脑上安装有360的产品,便无法正常使用QQ,这招果然凑效,虽然用户利益受损,但腾讯却迅速扭转了战局,将360逼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也侧面说明,在商业竞争中,腾讯是毫无顾忌的,只要能让自己树立领先地位,不管什么方法,都可以使用。既如此,用户的利益又怎么会有保障呢?

总而言之,作为互联网巨头的腾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商业行为,否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越来越多用户发现他们的利益受损时,腾讯会面临什么后果相信大家可以想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腾讯,第三方,竞争对手,3Q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