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oogle TV,反观国内智能电视

   近期有幸体验了一把Google TV,真是惊诧万分,我似乎很难想象什么样的群体会使用这样的产品,并且趋之若鹜。用户体验太不人性化了,低头看键盘,抬头看电视,仰俯之间,估计啥兴致都没有了。
    于是,突然想起当年YouTube在中国,掀起了视频分享的浪潮,跟随者众,但最后却都逐步或消逝或失落在互联网的历史中,而这次的Google TV,似乎也有这种趋势,带点盲目,带点跟风。我接触了很多公司,似乎都有成立了互联网电视方面的部门。但能否带来预期的效益,这个周期有多长,不好说。
     国外的互联网智能电视的发展有国内所不能企及的优势,便是用户的付费意识和付费通道,依托此,能很好的构建其商业模式。但国内呢?付费电视的探索,经历了这么多年,依旧处于积重难返的阶段。即使IPTV上的PPV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这是依赖于和电信账单挂钩的便利付费方式的推动。而无论是互联网电视还是智能电视,在撇开电信运营商的情况下,仅在付费上便是一道难过的槛。至于依托广告来支撑,虽然是个办法,但需要时间,需要用户规模,并非一蹴而就。因此,2011年,无论是互联网电视牌照运营商还是家电厂家,需要好好考虑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点,而非排斥。
     互联网智能电视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目前产业需要考虑的,有可为有可不为,而非单纯的把互联网上热门的业务都搬到电视上来体现其互联网化、智能化。譬如有些厂家把微博搬到了电视,并沾沾自喜。其实大谬。任何一个业务必须考虑其使用环境。家庭需求和个人需求是完全不同的。手机可以为用户提供数十甚至上百业务,那是因为手机和用户的随身性和时间碎片化的使用特点。而且双手,近距离的操作,便捷的切换以打发时间的目的和个性化的多样需求,造就了各类互联网业务在手机的流行。手机承担了电脑的使用延伸,而其中最大的衔接点是个人空间。但电视机的使用场景局限在家庭客厅,是公共场合,同时使用时间有限,用户的使用目的更明确,不可能如用手机般在数十种业务中挑用,更别提电视输入法等等不便的体验了。因此如果不能看到智能手机和电视这一差异,那就很有可能出现,淮南之橘,淮北为枳的悲剧。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Google TV把电视使用从简单重新推向复杂化,成为Google TV被列为2010年十大失败产品的理由,而从我的体验来看,也的确如此。因此究竟是把互联网当成是传输通道还是内容来源,究竟互联网智能电视的智能体现在业务迎合用户的需求还是让用户通过自己的智能来迎合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信息海洋,这是从业者需要考虑的。
     在国外,Google TV遇到了来自NBC、ABC等内容制作方的压力,那是因为Google TV无偿享用了他们的蛋糕引发的利益冲突,这样的矛盾可以通过双方的协商来进行解决,在国内,互联网电视遇到的是来自国家机构的政策监管,对内容来源的强制限定,这固然是导致今年互联网电视发展不顺的根源之一,但其背后的核心并不在于内容问题,而是在于主导权的隐性争夺影响了内容建设,其实,如果双方的心态平和些,通过内容建设的提升,来带动设备的销售,并且返利上游,起码在产业的初期可以保持一个良性的发展。只是现在随着广电总局牌照的滥发,已经打破了产业链的格局,使得牌照商和家电厂家间陷入了6对7的多元化互相匹配,导致事态复杂化,合作乱局状。产业越加混沌。
    互联网智能电视的发展,如今是没有直播频道,但如果随着规模的扩大,增加直播不存在技术问题,而这将对数字电视形成比直播卫星更大的威胁(似乎总局的规范里没有说不允许直播)。而内容牌照商的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双重身份,也将导致在内容上的趋同和商业模式上不同的截然反差。
    2011年,互联网智能电视更会是机顶盒+电视机的发展年,无论是APPLE还是微软,都会将终端+服务作为其发展重心,而国内的视频网站,如乐视、优朋等厂家的高清播放设备已经上市,其他的视频网站也会陆续跟上,以实现内容的多渠道覆盖。而上亿不具备互联网功能的电视存量市场,更是值得国内运营商关注的拓展空间。
    因此,2011年,中国的互联网电视机将成为电视设备的标配。但有可能依旧停留在产品销售而难服务性突破。且在中国很难出现类似Google TV的互联网智能电视形态。而基于互联网视频的山寨盒子即使受到封杀,也会层出不穷。因为有存量电视市场的广泛需求,所以产业链各方在关注一体机的增量市场同时,必须重视机顶盒所带来的存量市场的生机。而如何协调互联网电视和IPTV间的关系是考验牌照商智慧的难题,至于电信运营商,则可以静观其变,无论是IPTV还是互联网智能电视,在现阶段都还是拉动宽带的重要手段,做生不如作熟,毕竟IPTV历经多年,其产业链更加成熟。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tv,从Google,反观国内智能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