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习惯意识有效实现智能布线管理

 

 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华东区销售总监 丁磊

       经过漫长的试用、接受和再推广过程,我们决定采用“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这一名称替代原来的“智能电子配线架”。从名称的更迭可以看出,该系统在今后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将不仅在布线区域发挥作用,更将朝着整体、全面的设施管理方向发展。同时,布线厂商也逐渐开始成为系统的提供者,并介入到一些基础管理的工作中。

       针对TIA/EIA-606-B的要求, “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应具备自动记录和更新连接信息、提供所有设备的连接记录、根据信息提供自动管理方法等。为实现上述功能,生产厂家基本部采用“用硬件监控链接,用软件管理配置”的方法。
       从软件和硬件角度来看,实麓该系统并不困难。在考察国内用户、设计院所和施工单位后,我认为难点不在于产品,而在于用户的管理体制、使用习惯上的弊端。在安装使用新系统一段时间后的回访中,我们发现,优秀的软硬件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反而被弃之一边,用户把智能配线架当作普通配线架、LED链接引导灯成了装饰灯。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国内的企业架构中,IT部门一般作为后台辅助部门,项目决策者很难体会到IT人员在网络维护I作中的困难。因此,静态的判断和思想的僵化使得决策者忽视了布线管理的重要性,在安排预算时多偏重外观装修,忽视智能管理系统配备的人员和设备不足及忽视IT人员的稳定性和网络的连贯性。
      上述这些弊端,将会导致好的产品和方案、好的管理方式、高素质的IT人才无法长时间服务于企业。而“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的完美实施,恰恰就是需要上面几点。
      另外,IT人员缺乏系统的维护培训、缺乏“用系统而非人脑”的意识,以及没有形成“文档先于变动”的习惯,也是 “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后续实施的难点。
      因此,最关键的是首先要培养fT管理人员的习惯和意识,然后从IT人员掌握的资源人手,重视IT,重视网络。其次,厂商在实际供货中也要意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例如罗森伯格,除了在硬件监控上已有分布式和高速扫描等特点,更在软件架构上花了不少功夫,我们的“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软件管理单元可以和硬件脱离,这为IT从业人员形成良好的习惯创造了条件。如使用这一方式进行管理,一个1万点的大型项目从完工的竣工图到能使用“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软件管理单元所需时间不超过2天。
         综上所述,综合布线系统的智能化发展,除了依托各厂商不断地研发和演进,夏需要广大IT从业者、数据中心管理者、项目施工者自身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良好的管理方式等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现智能布线管理,重视习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