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认知(上)
下面,就谈谈对工作的认知。
经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工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涉及签约、户口等复杂内容。
以前我也同别人一样,认为只要有工作,学校的事便可以不管了(只要按时回校参加并通过考试即可,而这并不难),但是大学把时间规定为四年,也必然有其道理,经查询(查询资料皆来自网络,因此有待验证,暂假定为真),应届毕业生工作涉及签约(offer与三方两种)、户口、干部身份等。
现根据自我理解整理下。
关于签约,签offer是个人直接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这种合同的约束力不强;签三方合同则是由个人、学校与企业三方协同签定(国家为了统计毕业生就业情况),约束力比较强;其中签定三方合同的企业意味着要为实习生解决户口问题,而签定offer则无此要求。
关于户口,一般来说,个人档案是跟着户口走的,而对于迁户口来说,也不是每个企业能决定的,企业一般每年都会从政府那里拿到一定数额的指标(即户口迁定的数量),这种指标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拿到的,而企业有这个指标后才能为你解决户口迁移问题,也才能和你签定三方协议(生源地公司除外),到时候你拿三方协议回学校领派遣证并前往工作,此时开始计算工龄并拥有干部身份,那什么是干部身份呢?
关于干部身份,中国公民有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和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工人归劳动局管,干部归人事局管。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但前提是你要拿到企业的三方协议,然后学校给你派遣证,此证一式两份,一份跟随档案(派遣证,干部身份的证明材料),一份自己带到企业(报到证,需要妥善保管,日后可能需要,比如提干),此时才拥有干部身份。
那么干部身份有什么用呢?如果毕业没有留住干部身份,那么大学毕业后你只能算是个有学士学位的工人(没有改变根本性质,所以人们认为,这样的话大学就是白念了);没有干部身份,就不能被提干,不能参与职称评定……
由此可见三方协议的重要性,没有三方协议,就没有干部身份,三方协议又和户口挂钩,所以重点还是在户口迁移问题上;但是户口迁移是需要指标的,而且某些城市对户口有比较严格的政策,对于这个问题,主要看将来打算。
如果想在一个城市长期发展,那么户口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很多单位招人时,往往要求生源地户口,如果你没有本地户口,那么你在想跳槽时就会少很多单位可以选择,另外,业务往来也多少受到户口影响。如果没有本地户口,好像就只有办理居住证了,并且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和民工没有什么差别。
由于嵌入式(或者具体到软件和硬件)在沿海一带(都是开放型城市)都比内地发展得更好(少数城市除外,如北京等),所以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到沿海一带长期发展,但是沿海一带对于户口的政策各不相同(尤其是上海,听说采取打分制),所以不可强求。
如果没有取得三方协议,毕业后档案就会被打回生源地,当然你可以将其挂靠到某人才市场或者保留在学校,但是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是两年),如果不在生源地工作,这时可以在生源地找一个公司签三方协议(如果没有关系则需要花一点钱),以顺利取得干部身份,这是没有取得三方协议时的退路。
另外如果你有干部身份,即使没有获得户口,但是你在外地工作时就属于人才流动(属于人事局管),此时你仍然可以通过公司来改变户口;但是你没有干部身份,则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属于劳动局管),与民工并无异同,此时公司肯定不会给你考滤户口迁移。
因此,应届毕业生出去工作,还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注意的。
下面,结合自身情况来认知。
至此学期时,我们的专业课算是学得差不多了,剩下的理论课,说实话,你一天可以看完老师一学期讲的,所以不值得你跟着授课老师走。以前我的打算是,至此就可以出去培训了,然后顺利的话7月份就可以工作了,我的意思是稳定的,而非临时性质的,虽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可以完成一个正式员工的工作,并且你刚入职,积极性肯定比正式员工强,再加上你未毕业,所以薪资又比正式员工稍微少一些,所以公司会很乐意用你,但是我的情况是,培训结束后离毕业还有一年,众所周知,只有拿到毕业证后公司才会正式给你签合同(正式上班),这里不是说公司不愿意用一个未毕业的人,而是我怕公司担心你经常缺班,所以不用。
我的想法是,虽然大四基本没有课,但是至少还有毕业设计(如果培训的话,我想可以在培训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如果你想用毕业设计反映你的水平的话,这个必须用心做,对于这个问题,公司当然也知道,可能会存在某种不定时的情况,让你离开工作职位,但是公司可不像培训机构,你想请假就请假,而且时间因事而定,这些种种原因可能都让一个公司放弃你,即使你很优秀(人无完人,况且你在公司眼里只是一个未毕业生),所以我想外界将工作理想化了,尤其是一个好工作。
为什么对第一份工作这么重视呢?
前面谈到签约,现在和公司签约,一般是三年或者五年,有句话说得好,五年的迷茫,会造成十年的恐慌,二十年的挣扎,甚至一辈子的平庸!所以,工作的前三年或者五年,就必须在行内有所成长,有所成就。这不仅取决于个人的预见和能力,还直接和企业的文化以及职位挂钩。如果企业有一个好的培训体系,你可以很快接触一些前卫的技术,如果你职位恰当,你可以有更多深造的机会……当然,你可以违约,甚至某些公司不要违约金(比如华为),但是丢失的不仅是你的时间,更是你的信誉!(很多公司看简历时会在意你第一次工作时的在职时间)
如此,即使培训,我也想推迟一个学期,如果我在这个学期能很好地把软硬件思想融合在一起,并从实际操作中吸取相关经验,那么再去培训时,便可以直接参与培训项目(这时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即积累各种项目经验,融会贯通),这样在培训班中同样会比较突出,如此发展,要找一个好工作(既和兴趣相符,待遇又优厚。当然,薪资直接和能力及你对公司的价值挂钩),应该不难了。
为什么我总是想去培训呢?
正如前面所说,嵌入式领域靠经验吃饭(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只是在嵌入式中尤其突出),但是经验二字,不是你说有,别人就一定认同的,即使软件行业也是如此,即便你理论知识学得再好,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实践经验,也是过不了上机操作这一关的(一般好企业都有这个环节,在笔试和面试之后)。结合自身情况来说,培训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嵌入式培训至少会花两万多元(加食宿,据我了解),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不过知识无价,到时候再想办法吧。当你有能力并找到一个好企业时,这些钱会很快回来的(这算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投资吧)。
正如您所见,这就是我大学的经过以及思想和计划,不得不说,其中很多想法都充满着未知(科技时刻在变化),并且我想得很简单(社会和人都很复杂),也偏理想,不过俗话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就笨鸟先飞了。另外此篇总结完全是在断网情况下所写,没有参考任何资料,因此可能很多地方有待修正;同时您也看到,这里面有很多偏见和疑问,因为从大一到目前为止,我基本算是自学,无人引导(直到上学期遇到肖老师,让我重新回到嵌入式的道路上),所以走了很多弯路,也着实体会到无人引领的痛苦,所以我写了这篇总结(总结写得不好,很乱,见笑了),如标题所述,即剖析自己对专业、理想和工作的一些认知,又希望能得到前辈的意见和建议!不管是所感所想,还是引导指路,或者激励奋发,或者工作经验,等等……我都乐于接受,在此谢谢!
另外,作为总结,我也谈谈对自我的认知。
我喜欢挑战,也乐于创新;我喜欢朋友,也善于聆听;我喜欢看书,也常读哲学;我追求能力,也向往自由;我希望财富,也想于投资;我感激他人,也帮助他人;我编织理想,也执著奋斗;我缺点很多,也乐于改正。
对于挑战创新,我平时脑海中总是会闪现一些千奇百怪的想法,然后总是喜欢问自己为什么,然后呢,有什么用等等之类的问题;我喜欢看中央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节目,我认为创造是一种艺术。
对于朋友和聆听,俗话说,出门在外靠朋友,况且我自从初中起就独自在外漂泊,因此自然把朋友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喜欢有选择性地交朋友。交朋友交心,一个人有没有把你当作朋友,完全可以从闲聊中了解到;作为一个朋友,他会用他的一些好的习惯和思想去感染身边的人;朋友无所谓多,只所谓真!当两个人互相尊重并善于聆听的时候,一般就是朋友了。朋友不仅是人际关系中的一部分,更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朋友多的人,生活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欢乐,也会有更多的出路和更强的战斗力。
对于看书,我曾经有过很多的看法。初中时,我认为看书具有催眠作用(真的是一看书就想睡觉),认为读书无用(愧对长辈及老师的教诲啊);高中时迷恋小说,无时无刻不想看书(指小说),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感觉,认为读书还是可以陶冶情操的,尤其是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当中,不知不觉,高中就在电子书中度过了;然后就到了大学,思想有了如前文所述的转变,当然是受到外界影响,外出读书,见的世面便广了,从文本(指虚拟的世界,包括小说及游戏等等)到现实(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的反差,让我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第一次让我觉得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观的概念是那么清晰。一个人,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然后有了理想,然后追求目标,最后实现目标;除却所有物质的存在,剩下的只是一个相同的驱壳和一个相异的思想。为什么古代社会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现代社会把公民分为农民、工人和干部,因为思想的不同,因为能力的不同,因为知识的不同,因为看的书不同。如同外行人看和尚,内行人看佛学,这也算是一种哲学思想吧。
对于能力和自由,如同挑战一样,挑战就意味着能力,而人类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通过不断自我学习来提升自己(制造和使用工具),没有能力,就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追求能力,必然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比如青春,比如承受;我听从上级指挥,但并不希望处处受人限制,我据理力争,我追求自由。
对于财富和投资,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钱人请没钱人为他赚钱,坐享其成;没钱人为有钱人赚钱,得其所得;聪明的有钱人用钱赚钱,自得其乐;不聪明的没钱人靠力赚钱,投其所好;不聪明的有钱人将钱给别人赚,高人一等;聪明的没钱人靠能力赚钱,以钱生钱。我很喜欢李开复老师在深圳大梅沙的演讲(《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资》,不过不得不说现实也很无奈),也受教很多。典型的没钱一类,也不算聪明的我,也知道钱不是存出来的,也明白生活需要投资,靠能力赚钱,先投资能力,再用能力投资财富,最后用财富投资财富。
对于感激和帮助他人,我一直铭记于心。从小学到现在,那些曾经帮助关心过我的人,我一直都记得,他们的好,他们的支持,让我走到了今天,也让我帮助更多的人,更让我坚持信念,迎接明天。当年他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句小小的鼓励,在别人看来丝毫不起眼的话语,都会给一个有需要的人莫大的帮助;现在,不是说我不想亲自对他们表达感激之情,而是我觉得我应该以更好的心态和姿态去感激他们,不仅让他们看到欣慰,还有自豪!同样我想将这种情感带给身边的人,去帮助他们,就像当初他们帮助我一样!
对于编织理想和执著奋斗,如你所见,虽然对未来的预见看清得较晚,但是我一直在坚持,所谓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回想起当初的自己,真的是幼稚至极,想法简单(如小5歌中所述,只怪那时年少,总把未来想得太好),虽然我们的童年很天真,但是青春不能迷茫,如诗所述,路漫漫其修远兮!你是战士,就应该生活在战场!
对于缺点,我乐于改正。人无完人,有时候个人的主见,并不一定能为他人所认同,除却主观的因素,每个人都有缺点。我曾经迷恋小说,荒废学业;迷恋游戏,通宵熬夜;懒惰成性,三餐不齐;自负超越,不听劝解……在一个人同外界的不断接触中,他的认知不断扩大,渐渐地变得成熟,渐渐地认识很多优秀的人,看到很多优秀的品性,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然后开始反思自己,开始学习优秀的人,开始体谅其它的人,开始改正缺点,开始改变自己……
作为90后的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主力,所以我们要有勇气面对一切,要有能力承担一切,要有信念改变一切。
一个人,能够给别人留下最深的印象,也便是个性了,每个人的个性都很复杂(到底是人性复杂,还是社会复杂,这很难说,因为人和社会是分不开的),个性如此,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最后附上我最喜欢的几段话。
陈欧代言: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将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一个人要超越他的环境及出身,进步是不够的,非要进化不可,那样大业,岂能人人做到! —《花满楼》
●浅谈那些值得回忆的艰辛●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一个大时代。
一个等待我们去改变的时代,一个等着我们去流泪,去痛苦,去伤心,去疯狂的时代。
有时一个小小的成功让我们沾沾自喜,但谁知彩虹背后还有更大的暴风雨。
但我们却一直不曾食言,我们一直在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战斗,享受每一次暴风雨时的悸动和天晴后迎接彩虹的那一光辉刹那.
对,这就是我们,从骨子里透出的那种不服输的性质.紧握自已的理想,它拥有撼动世界的力量!
90后的一群毛头小子,在被社会的旋窝弄的晕头转向,不知不觉沙漏在我们赋有青春,朝气,阳光,无畏的脸庞轻轻划过.为我们增添了些许沧桑和无所畏的成就感.
匆匆走过些许年华,回首这几年的历程,有酸有甜,有我们一起狂过的兄弟,有我们一起设计好的完美世界,有我们为之疯狂的童话.
●梦想续●
当我合住眼睛,世界就不存在,
但有时我反问自己,你为什么闭住眼睛?害怕现实?现实对你做了什么?
我只是因一个半梦而牵拌.但如今,我又无能为力.
我承认,我害怕被时间那无比锋利的柳叶刀从我富有青春稚气的脸上无情划过,
留给我的只剩下被时间严刑烤问过的苍桑,
可是,那种力量是不可逆的,是无法抵抗的,
时间就好似一个残酷的为达目的不惜一切的艺术家,
他用无形的双手在我的脸上雕刻,印上本不属于我的痕迹,
我更不想被它陈列在一个固定的空间中,
成为一个人或众人的欣赏品,天天听着他们的赞美声和点评声。
我要学会如何走路,我要为自己踏出第一步,
我要去经历,去体验,去冒险,
我不怕粉身碎骨,我不怕众人不理解,更不怕失去我那被众人敬仰而产生的小小的虚荣心,
因为,我拥有了自己。
而且,这只是开始.
●敬我最幼稚的梦●
记着,永远别忘记,倾听自己的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呐喊,我不会改变!
致,最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事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排挤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可是,唯独不能选择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改变了你对一切事物的观点,他们推动了某些事向一个更高的巅峰迈进,或许在别人眼里他们是疯子,但他们却是自己的神,因为他们一直驾驭着自己。
成伟(晓生)亲笔
2013年2月9日(农历2012年12月29日)
本文出自 “创十三” 博客,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