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有个地方叫硅谷,半个世纪前,这里因盛产苹果而闻名美国,如今,这里因诞生了“苹果”而更加恢弘,前者是农作物苹果,5块钱一斤,后者则是设计了全球最风靡智能手机iPhone4S的伟大公司,他们攫取整个行业72%利润,所向披靡。而硅谷更可怕的地方在于,苹果也仅仅是其中一家比较优秀的公司,事实上,择址硅谷的电子公司已经发展到1500家,囊括了全球几乎所有的科技明星企业,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等等,无一不是行业的翘楚,全世界都为之疯狂,而且顶礼膜拜。
但在硅谷,科技明星们非常普通,这里没有人在意蒂姆-库克私家车或者拉里-佩琪的豪华游艇,只要有新思想和风投,车库里鼓捣新东西的年轻人随时可能改变世界,而且名正言顺的发一笔横财,马克-扎克伯格30岁之前存款40亿美元就是最好的证明,更重要的是,这些年轻人永远不用担心两只企鹅。
文化和风投,硅谷的真正脊梁
硅谷最早从事的行业是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也因此得名,但如今的硅谷俨然成为高科技术产业的代名词,这里是全球最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随便扔出一块砖头,就有可能砸到6个百万富翁,当然,财富还真不是硅谷最迷人的元素,真正让人为之神往的还是其对创新思想的保护和肯定。
稍微有点水平的人都知道,硅谷人奋斗的第一动力肯定不是财富,比尔-盖茨奋斗一生,捐出90%的财产做慈善,乔布斯也从没有兴趣盯着财务报表超过5分钟,拉里-佩琪只有在购买豪华游艇时,才会想到自己的银行卡….这些大佬更痴迷于技术创新、系统革命和商业模式的演进,赚取巨额财富只是顺便的事情。在硅谷,没有钱的人不会遭遇鄙视,没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坐在电脑旁边目不转睛的那个人,可能会在两周后就跑到中国和郭台铭谈判:怎么样,给你3%的利润,帮我做代工吧!
“无法预知未来,允许年轻人失败”,硅谷的文化激发了人们的冒险精神,这里几乎每天都会传出诸如“Facebook上市”的消息,让很多人都有了强烈的创业冲动,安于现状的人自然会倍感压力,相信硅谷的公务员一定是世界上最无趣的工作了。正是对技术和创新的无限崇拜,才有了硅谷强大的新技术孵化能力,正是有了创业的冒险精神,才有了改变世界的豪迈。
硅谷的成功,除却无所顾忌的新想法、新思路之外,风投者的冒险精神也功不可没,事实上,即便是硅谷,90%的风投都会失败,但正是剩下的10%,让风投专家迷恋不已。Sun公司现在是全球开放式网络计算的领导者,但它的诞生基础仅仅是一个不成熟的构想和25万美元的风投,据创始人麦克尼利回忆:1982年,我只是打了一个草稿,甚至连Sun的名字都还没有起好,没想到就获得了25万美元的投资,谢天谢地,我没有用这些钱去购买豪宅、私人飞机或者去泡妞!Sun公司的成功只是硅谷风投的一个缩影,这里获得风投的时间短,一些新企业可能3周就能搞定风险资本,流程的简化大大提升了风投的效率,而且经过50年的发展,硅谷的风险投资体系已然非常成熟,这里的专家是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过人的胆识,他们的存在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出色创意”胎死腹中的悲剧,而且一些大的公司也开始反哺风投界,谷歌已建立立“创业企业实验室”,弄了一大批领先世界10年以上的科学技术。
如果说文化是硅谷的灵魂,那么,风投就是其美丽的肉体,正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才锻造硅谷的魅惑和无法复制的科技传奇。
天时、地利、人和,缔造硅谷科技圣域
硅谷是全球科技的圣域,它在世界科技版图中的地位,相当于巴西之于足球,日本之于A片,希腊之于圣斗士…连这里的泥土都有25%的科技含量。自硅谷的企业风靡之后,全世界都在试图打造本土“硅谷”,我们经常能听到印度硅谷,英国硅谷,当然,还有中国硅谷的说法,但时至今日,硅谷还只有一个,集天时、地利、人和等于一身,即便是连美国人也难以复制。
首先,硅谷成长壮大的过程基本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事实上,很多新技术都是诞生于硅谷,随后向全球推广开来,从最早的半导体工业,到芯片设计、加工、制造,再到PC风靡,改变世界,直至如今最流行的社交网络,与其说硅谷具有天时因素,倒不如说,它安排了科技发展的schedule; 其次,硅谷位于海边,有数不尽的野外徒步线路,有利于营造乐观和开放的文化,地利因素更像是分析家们扯淡的素材,硅谷破败的车库比起政府建筑的“新技术研发中心”要寒碜多了,这算哪门子地利?
事实上,真正成就硅谷传奇的还要归结于人的因素,这里是全美国乃至全世界高科技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科技人员达到100万以上,科学院院士就有近千人,诺贝尔奖得主就能组成一个加强排,而且他们大多不写书,此外,硅谷还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世界超一流学府,每天都会有猎头跑到学生宿舍里,讲述硅谷真实的传说,于是每天都有人搬出宿舍,投身创业,盖茨和扎克伯格就是这样的辍学生。硅谷的人从来没有过“铁饭碗”的概念,他们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跳槽率和创业率,这让企业明白,只有协作和竞争才能创造成功,在这种挑战性极高的生态系统中, 冒险精神备受推崇,创新自然遍地开发,而且人才的流动也使得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得到最大限度的分享,从而加速整个硅谷的发展。除却美国的本土人才外,硅谷也聚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据统计,硅谷52.4%的工程和技术创业公司都至少都有一位创始人是在美国以外出生的,这达到美国整体比率的两倍,他们用印度语、西班牙语、闽南话,或大声交流,或窃窃私语,硅谷的餐馆里不仅有热高和汉堡,也出现了寿司、料理、意大利面、油条和豆浆,这是一个包容的文化,而且足够平等。
中国想要复制硅谷,实在难比登天,事实上,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把创新精神糟蹋地如此狼狈不堪,也没有 哪个国家的青年如中国般迷恋公务员的编制,中国想要出现一个硅谷,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大学生明白:每天打魔兽、挂QQ、玩微博,毕业后考公务员、啃老,做着80岁老人都能做得事情,不去旅行,不去探险,要青春是没有用的。
忘记社交,硅谷需向实体业转型
硅谷企业引领了最新的移动互联网热潮,Google, Facebook、Twitter等科技企业改变了人类的交流习惯,而且有强大的吸金能力,但他们在整个经济中占的比例却很小,贡献的就业岗位更少的可怜。伟大如苹果,他们的员工每年人均创造利润42美元,但奥巴马还是执意要求苹果的产品要回到美国本土组装,事实上,受到政府压力,库克已经把一部分iMac组装带回美国,显然,在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上,苹果还真比不过老搭档富士康,而苹果、Twitter的问题也正代表着硅谷的困境,也即如何平衡虚拟经济与实体行业的比例。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20年,为美国创造就业最多的三大行业中,有两个是医疗和建筑,但硅谷的风投显然没有正眼瞧过这两个行业。关注新鲜的想法,是风投成功的关键,但漠视传统实体行业同样也会是硅谷走向衰败的开始。其实,美国从2008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到近期一连串的经济动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过于痴迷资本的流动、重组和再分配,而忽视了实体行业的发展,而这也正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事实上,去Twitter上发个微博或者上传个照片,绝对抵消不了真实的社交。诚然,社交网站的风靡创造了大量财富和一定的就业几乎(数字媒体营销每年最多创收5000亿美元,并且为美国增加500万就业)但相比于实体经济和1.5亿待就业人口简直是杯水车薪,而且社交网络能衍生的经济领域也太少,基本为零。
显然,现在的硅谷不完美,它应该把其创新精神延伸到能创造GDP的领域,汽车、建筑、医学都已经病入膏肓,亟待硅谷精神的拯救,或许也只有关注实体企业,硅谷才能真正称得上科技圣域吧。(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88328702 MSN:[email protected]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科幻星系群交流6629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