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的列表可以看出参数对于mysql 优化来说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如果想更好的发挥mysql性能,还是从前面2点入手较好,但并不代表对于参数的优化一点作用都没有,不代表参数优化没必要做。要优化数据库,第一步需要优化的就是IO,即尽可能将磁盘IO 转化成内存IO,众所周知,内存IO和磁盘IO 速度上并不是同一个等级的。
下面就介绍一下一些比较常见的参数的优化:
query_cache_size/query_cache_type (global)
这两个参数是针对Query cache 的优化,Query cache用于缓存SQL语句执行的结果集(仅针对select)语句。若Mysql已打开Query cache,那么当Mysql 接受到select语句请求后,如果命中缓存,则直接通过Query cache 返回结果,从而忽略后面所有步骤(如SQL语句的解析,优化器优化,向存储引擎请求数据等),进而极大的提高性能。
对于Query cache来说最重要的参数便是query_cache_size 和 query_cache_type,前者用于设置缓存resultset的内存大小,后者设置什么场景下使用Query cache。
一般来说query_cache_size 设置为256M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大小,不过具体还得根据Query cache 的命中率(Qcache_hits/(Qcache_hits+Qcache_inserts)*100))来进行相应调整。
query_cache_type [0|1|2]
0(OFF) 表示完全不使用query_cache
1(ON) 表示除显示要求不使用query_cache(使用了sql_no_cache)之外的所有select语句都是用query cache
2(DEMOND) 表示显示要求才使用query cache(使用了sql_cache)
key_buffer_size (global)
key_buffer_size 参数用来设置用于缓存 MyISAM存储引擎中索引文件的内存区域大小。如果有足够的内存,这个缓存区域最好是能够存放下所有的 MyISAM 引擎表的所有索引,以尽可能提高性能。
此外,当我们在使用MyISAM 存储的时候有一个及其重要的点需要注意,由于 MyISAM 引擎的特性限制了他仅仅只会缓存索引块到内存中,而不会缓存表数据库块。所以,我们的 SQL 一定要尽可能让过滤条件都在索引中,以便让缓存帮助我们提高查询效率。
innodb_buffer_pool_size(global)
对应于MyISAM 的 key_buffer_size,InnoDB存储引擎也有自己的缓存。这个常数用于设置用于缓存 InnoDB 索引及数据块的内存区域大小。简单来说,当我们操作一个 InnoDB 表的时候,返回的所有数据或者去数据过程中用到的任何一个索引块,都会在这个内存区域中走一遭。
避免Mysql 的外部锁定,减少出错几率,增强稳定性。
默认情况下,Mysql会自动的进行DNS解析,使用该参数可以禁止Mysql对外部连接进行DNS解析,使用这一选项可以消除Mysql 进行DNS解析时间。但需要需要的是,如果开启该选项,则所有远程主机连接授权都要使用IP地址的方式了,否则Mysql将无法正常处理连接请求。
设定在网络传输中一次消息传输量的最大值,系统默认为1MB,最大为1GB,必须设定为1024的倍数,单位为字节。
指定一个请求的最大连接时间,对于4GB左右内存的服务器来说,可以设置为5-10。(具体数值需根据服务器自身性能来设置)
例如order by 、group by等操作可能会用到临时表,此时如果需要的空间小于该参数tmp_table_size的值,那么mysql会将临时表建在内存中,否则自动转换到磁盘上(仅针对MyISAM 的情况)。
binlog_cache_size
设置binlog缓存大小,一般2MB~4MB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事务较大且写入频繁的数据库环境可以适当调大,但不建议超过32MB。
暂时想到的就这些参数,以后接触到其他的再慢慢补充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