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虚拟运营商?显然,这个概念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它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诱惑了一大堆的小伙伴,也引起了电信大佬的恐慌。干掉垄断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更有激进主义者认为,传统电信业的江山可能会因为这个新概念的出现,而变得摇摇欲坠,品牌含金量、客户分流、资费大跨度调整...都成为时下津津乐道的话题。但从种种迹象来看,虚拟运营商要想主导电信革命,实力还未达标,时机也未成熟,或者说,这些小家伙们短期内只能沦为IT大佬们的马仔,帮着批发批发业务罢了。
如果把传统电信业比作朱由检的大明王朝,那么,虚拟运营商则更像是李自成、吴三桂,这些人虽然骁勇善战,手握重兵,但终因血统、体制、和女人问题,无法建立真正的王朝。
目前,全球共有1100多家虚拟运营商。据Informa Telecoms &Media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全球虚拟运营商用户数将达到1.86亿,占比2.6%。2012年,中国电信业收入9833亿元,按照国际市场1.8%的虚拟市场占有率来算,中国理论上存在大约180亿元的规模。正是这个拉风的数字,让虚拟运营商的概念迅速蔓延,众多巨头包括苏宁、国美等都跃跃欲试,大批普通消费者则高呼万岁、打破垄断,正如李自成带来的“闯王来了,不纳粮”的盛况。但如前文所述,笔者不认为,虚拟运营商将会迎来春天,反倒是一路荆棘,前方尽是坎坷路,他们要想成功突围,必须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可即便如此,小伙伴们还要寄希望于电信大佬能放弃垄断,这不是扯淡吗?
伪命题,马仔岂能打破垄断?
虚拟运营商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第一个魅惑的话题就是:民间资本终于能进入基础电信业了。在这个垄断到操蛋的行业,消费者每天都在期盼有救世主来打破垄断、拯救苍生,但凡有一点的风吹草动,都会有一大批�潘浚�集体做一个春梦;莫说虚拟运营商,连一些OTT服务都让人充满幻想。
事实上,早在2012年6月,工信部曾发放一个名为《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的文件,非常大度地允许民营资本可进入电信业的8个重点领域,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的方式进入基础电信市场。随后,每隔2个月就会有一份名字冗长的《意见》或者《方案》文件,来撩拨民间资本的神经。虽然每一次的文件,都让民营资本更靠近基础电信领域,但却没有实质性地进展。牌照就像是一只紧箍咒,牢牢地控制着民营资本。工信部规定,要想通过审核获取牌照,民营资本首先要与运营商签订协议,于是一个伟大的伪命题诞生了:垄断者挑选了一批竞争者,目的是打破自己的垄断地位。
有这个伪命题做基础,虚拟运营商甚至都没能将传统电信大佬惊出一身冷汗,而对于申请人的资格,这些大佬们还要求:民间资本占公司资本比例不低于50%,且单一最大股东是民间资本的公司。直接把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拒之门外,摧枯拉朽、干净利落,又一点都不要脸。
自古以来,电信业就是中国的一块重要国库,移动、联通和电信联手保持着9000多亿元的市场,虽然内部乱斗,战火不断,但联盟战线却始终牢不可破。而且按照工信部的定义,虚拟运营商又称转售业务商,也就是批发商,他们从运营商处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也即虚拟小伙伴们以自主品牌、优惠的价格和市场策略,帮助电信大佬销售电话卡、短信包和其他数据业务。从这个角度看,虚拟运营商的存在感,简直就是马仔一般,虽然能培植自有品牌,但短时间内肯定无法获得定价话语权,更尴尬的是,一旦他们是把脏活累活全都干了,大佬们就能腾出时间搞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或者市场推广了,当然,控制转售商的能力也会更强。
低资费不再是杀手锏
伪命题的存在,让虚拟运营商的定价权名存实亡。短期内,这些小伙伴们难逃批发商的角色。因传统运营商要顾及合作者们的竞争能力,不太可能真正地以“批发价”把电信业务转售给虚拟运营商。而且,虚拟运营商要培育品牌、市场推广,前期都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所以,伪命题+成本投入,并不能改变垄断的本质,同理,资费也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更何况降低自费根本不是虚拟运营商存在的意义,他们更应着眼于价格意识淡薄的中产阶级。
虚拟运营商没有打破垄断的能力,但却有着丰富市场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不仅包括转售业务渠道上,更重要的是,民营资本的进入,也会带来大量的民营智慧。在这个“客户体验”为王的时代,每一个创意都价值连成。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常年上演价格战,他们在低端人群的资费已经跌入谷底。据相关数据显示,联通的2G ARPU值是41元/月,移动的全网ARPU则是75元/月(包括全球通高端客户),从这两个数字看,低端人群的资费已然没有降价空间;此外,销售渠道方面,移动、联通和电信基本上都认识校长等领导,捆绑销售摧枯拉朽,无往不利。于是,留给虚拟运营商的重要空间,就只剩注重客户服务的中端人群,这不仅是传统运营商最难啃的骨头,也是未来兵家必争之地。好在,传统运营商在提供创新服务方面,还没有形成垄断级的优势,坦白点讲,因天生的傲慢,他们在客户体验上做得非常垃圾。
传统运营商继续赚取垄断利润,虚拟合作者则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这估计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供应方案了。
虚拟运营商各怀鬼胎?
如前文所述,虚拟运营商短时间内基本上没有盈利能力,而要做长期的品牌帖培植,则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他们不用自建基础网络,但需要建立自己的服务网、计费系统、营销体系,这都需要相当地投入,更尴尬的是,这也只是基础性建设,更重要的投入,则是去支撑提高客户体验的创意。纵观潜在的资质企业,不是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就是已经陷入亏损的衰弱巨头,谁又有足够的勇气与毅力,去和垄断者赌一赌明天呢?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对于牌照的趋之若鹜,有很大程度上将其视为一种稀缺资源,或祭出“买电器送话费”的促销手段;或作为资本运作的筹码。这种伎俩就好像,把老百姓对房子的刚性需求,转化为永远上涨的价格,把一种生活必需品,转化为一种商品,从而攫取巨额利润。唯一不同的是,牌照还没有明显的变现能力,虚拟运营商只是做了一次风险投资罢了。
诚然,虚拟运营商不会打破现有电信格局的垄断局面,而且一些企业各怀鬼胎,可能完全背离中央文件的精神原则,但它们的出现,却能帮助传统运营商延伸渠道触角、扩大受众面,拓展新用户等等。当然,如果虚拟运营商能够有足够的资本做支撑,长期培植品牌,一旦获取较高的知名度和客户黏性,说不定会顺带引发一场革命,正如,微信5.0给运营商们的那一记闷棍。(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88328702 MSN:[email protected]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科幻星系群交流6629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