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银河际网络

    如果列出所有对现代Internet的起源和演变有杰出贡献的人的话,这些书页将被填满。但是有一个人奠定了思想基础:J. C. R. Licklider,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坚持要别人称他Lick而不是Licklider博士,而且乐于让别人因他的想法获得声誉。Licklider具有广泛的好奇心和(按他所说的)短暂的专注力。这些特性和解决问题的天赋相结合,使他成为了在许多领域具有深入洞察的通才。他是心理学家而非工程师的事实就说明了为什么他早期的关于计算和网络的想法侧重其文化角色而非科学技术。
    1950年代中期在MIT研究心理声学期间,Licklider对利用计算机进行人的知觉建模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此期间以及后来任Bolt Baranek and Newman(BBN,一家专攻声学工程的咨询公司)副总裁时,他和他的学生开始激发了以计算机作为认知和通讯工具的想法。Licklider沉浸得如此之深,以至于到了1960年代初他就成了广受认可的计算机科学领导者,而在1955年以前他对计算机几乎一窍不通。 [1]他的创意思想见于许多备忘录,后来刊在两个重要论文上,“人机共生”和“以计算机为通讯工具”。 [2]
[1]   Lick预见了家用电脑、图形用户界面、指点输入设备以及现代计算技术的许多其他方面。他的工作也使他成为人工智能之父。
[2]   J. C. R. Licklider,“人机共生”, IRE 汇刊之电子学人机工程,卷HFE-1,1960年3月,及“以计算机为通讯工具”,科学与技术,1968年4月。
Bob Taylor作序的两论文的重印版由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系统研究中心1990年8月出版,可在网上找到,"In Memoriam: J.C.R. Licklider,19151990," gatekeeper.dec.com/pub/DEC/SRC/research-reports/SRC-061.pdf。
    Licklider公布的重要思想之一是实时交互性计算机处理,在“人机共生”论及。1950年代,计算由批处理完成:你把问题用公式表示,编出程序以计算结果。批处理的难处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处理进程会改变最初的问题。未预见到的选项意味着从头开始再编一个批处理程序。Licklider引用Poincare的话:“问题不是‘答案是什么?’而是‘问题是什么?’ ”人机实时交互允许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修改问题以适应发现的新信息。
    批处理也意味着计算机在某一个时间内只运行一个程序;每个人都必须等待,轮着来。如果跟计算机的交互能实时发生,多个人就能够同时使用计算机。实时交互计算思想的一个扩展就是分时共享。
    同篇论文论及的另一个思想是以计算机作为人类思想过程中的辅助手段的概念。以其自己典型的工作日为例,Licklider认为他大部分活动是文员式或机械式的:“我的‘思考’时间大约有85%用来找个地方思考、做决定和学点需要知道的知识。花在寻找或获取信息上的时间远多于消化它。”计算机在查找和整理信息方面比我们快得多;人机共生把取得信息和数据处理的苦差事交给计算机,使我们在新信息出现时有时间指引处理问题的进程。
    从这些思想里生出了另一个思想--“思考中心”。如果一台计算机要用于取回信息,那它可能需要访问远超单机所能存储的海量数据。Licklider的想法里,思考中心是跨大区域互连的多个计算机形成的一种新型图书馆。用户在任意一台计算机上可访问思考中心任意计算机上的信息。当然,这把我们引到了基于WAN的网络互连的核心概念。
    “以计算机为通讯工具”中提出的想法不只是联网的计算机能把广阔区域的人连起来,而且可以在基础传播心理学中起辅助作用。“创造性的、互动的交流需要一个可塑的或可模压的介质,这种介质是可建模的、动态的,在其上立出前提能自动得出结果。最重要的一点,是通用的,能贡献给大众使用。” Licklider认为计算机就是这种介质,能创造出人脑所不能的模型:“到目前为止最大量的、最复杂的、最重要的模型存在于人的大脑。在丰富性、可塑性、便利性和经济性上,人的思维模型无可比拟,但在其他方面有短处。它不会静止下来让人研究,也不能使它重复一件事。没人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它对拥有者的希望服务得比对理智更忠实。它只能访问一个人脑中存储的信息,只能被一个人观察和操控。”这个概念构建于更早的人机共生概念上,但正好把我们引入使用广域网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
    1962年10月,Licklider受聘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3] ,领导指令与控制研究和行为科学这两个分部。指令与控制研究分部很快更名为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IPO)。Licklider不仅带来了分时和人机共生思想,也吸引了许多当时的顶尖计算机科学家到ARPA。他把这个紧密的科学家团体称为银河际计算机网络――一个反映出他关于全球计算机网络的最重要思想的内部玩笑。
[3] 1972年ARPA更名为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这有点没必要。
    虽然Licklider只在IPTO待到1964年,但他的想法深深植入了银河际计算机网络。这些科学家成了ARPANET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Web的早期设想

Licklider 关于人机共生的早期想法是受另一个空想家 Vannevar Bush 的影响。 Bush 提出了一个他称为 memex 的机器的概念。这种机器能用来补充感知过程。
 
1945 Bush memex 的概念刊登在一篇文章“我们可能这样思考”上[4] Bush 设想的 memex 用于获取存储在微缩胶卷上的信息:“ memex 是这样一个设备:人们把书籍、唱片和通信存在里面。它是机械化的,人们能够很快速灵活地进行查询,是对人的记忆力的一种扩大的亲密补充。它的组成是一个办公桌……桌上是倾斜的半透明屏幕,用来放映资料……有键盘、按钮和控制杆……因为他(用户)有多个放映位置,他可以在调用另一个东西时把这个留在原地。他可以添加旁注和评论……”
 
这个想法的前卫之处不是获取信息的机制,而是提出了一种将需要调用的信息链接起来的机制――把几篇信息绑到一起:“当用户建立记号时,给它起个名字插入代码本,在键盘上打出来。在他面前两个要合并的项目显示在相邻的观看位置上……用户只用敲击一个键,项目就永远合并在一起了。以后任何时间查看其中一个项目时,其他的就能被立刻调出来……还有,当大量项目如此合并形成一个记号后,就可以挨个儿查看,快慢随意……就像项目实物被汇集起来做成了一本新书。不止如此,任一个项目都可以合并到许多个记号中。”
 
就这样, 1945 年,在当时科技的局限下, Vannevar Bush 预见了超文本的信息链接能力和 World Wide Web 的信息获取能力。
 
[4]   Vannevar Bush, "我们可能这样思考," 亚特兰大月刊, 1945年7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internet,休闲,银河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