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CP概述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Transportlayer)通信协议。TC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6。
二、TCP数据段
1、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字段:各占2字节。端口是运输层与应用层的服务接口。运输层的复用和分用功能都要通过端口才能实现。
2、序号字段:占4字节。TCP连接中传送的数据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序号字段的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3、确认号字段:占4字节,是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4、数据偏移:占4 bit,它指出TCP报文段的数据起始处距离TCP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数据偏移”的单位不是字节而是32bit字(4字节为计算单位)。
5、保留字段:占6bit,保留为今后使用,但目前应置为0。
6、紧急比特URG――当 URG= 1时,表明紧急指针字段有效。它告诉系统此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尽快传送(相当于高优先级的数据)。
7、确认比特ACK――只有当ACK= 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当ACK= 0时,确认号无效。
8、推送比特PSH(PuSH) ―― 接收TCP收到推送比特置1的报文段,就尽快地交付给接收应用进程,而不再等到整个缓存都填满了后再向上交付。
9、复位比特RST(ReSeT) ―― 当RST= 1时,表明TCP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如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运输连接(重新连接)。
10、同步比特SYN――同步比特SYN置为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11、终止比特FIN(FINal) ――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当FIN= 1时,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端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
12、窗口字段:占2字节。窗口字段用来控制对方发送的数据量,单位为字节。TCP连接的一端根据设置的缓存空间大小确定自己的接收窗口大小,然后通知对方以确定对方的发送窗口的上限。
13、检验和:占2字节。检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这两部分。在计算检验和时,要在TCP报文段的前面加上12字节的伪首部。
14、紧急指针字段:占16bit。紧急指针指出在本报文段中的紧急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15、选项字段:长度可变。TCP只规定了一种选项,即最大报文段长度MSS(Maximum Segment Size)。MSS告诉对方TCP:“我的缓存所能接收的报文段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是MSS个字节。”
MSS是TCP报文段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数据字段加上TCP首部才等于整个的TCP报文段。
16、填充字段:这是为了使整个首部长度是4字节的整数倍。
三、TCP连接管理
1、连接建立(TCP的三次握手(three-wayhandshake))
第一步,A端的TCP首先向B端的TCP发送一个特殊的TCP报文段SYN,此报文段中的SYN标志被置1,同时初始化一个起始序号;
第二步,当B端收到A端发来的SYN报文段,会为该TCP连接分配TCP缓存和变量,并向A端回复一个允许连接的报文段SYNACK;
第三步,在收到允许连接的报文段后,A端也要给该连接分配缓存和变量。然后向B端发送另一个报文段,用于对B端允许连接的SYNACK报文段进行确认。
2、数据传输(见图1)
一旦建立起TCP连接,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就可以相互发送数据了。
通信双方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字节流方式的。发送方主机中的TCP将来自进程的数据放到该连接的发送缓存里,然后TCP就会不时从发送缓存里取出一块数据准备发送。
3、连接终止(四次挥手)
在数据传输结束后,通信双方都可以发出释放连接的请求。
基于网络服务的不可靠性,必须考虑到在释放连接时,可能由于数据包的失序而使释放连接请求的数据包会比其他数据包先到达目的端。此时,如果目的端由于收到了释放连接请求的数据包而立即释放该连接,则势必造成那些先发而后至的数据包丢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把TCP连接看成是一对单工来处理连接的释放,每个单工连接独立的释放。
四、TCP特点
1.面向连接的传输;
2.端到端的通信;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
3.高可靠性,确保传输数据的正确性,不出现丢失或乱序;
4.全双工方式传输;
5.面向字节流,采用字节流方式,即以字节为单位传输字节序列;
6.紧急数据传送功能。
注意:
TCP是一条虚连接而不是一条实际存在的物理链路。
五、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
1,TCP协议面向连接,UDP协议面向非连接
2,TCP协议传输速度慢,UDP协议传输速度快
3,TCP协议保证数据顺序,UDP协议不保证
4,TCP协议保证数据正确性,UDP协议可能丢包
5,TCP协议对系统资源要求多,UDP协议要求少
六、TCP数据编号与确认
TCP协议是面向字节的。TCP将所要传送的报文看成是字节组成的数据流,并使每一个字节对应于一个序号。
在连接建立时,双方要商定初始序号。TCP每次发送的报文段的首部中的序号字段数值表示该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的确认是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最高序号表示确认。接收端返回的确认号是已收到的数据的最高序号加1。因此确认号表示接收端期望下次收到的数据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
七、TCP的三种基本发送机制
1、TCP维持一个变量,它等于MSS,只要发送缓存从发磅进程得到的数据达到MSS字节时,就组装报文发送出去。
2、发送端的应用进程指明要求发送的报文端,即TCP支持的推送(push)操作。
3、发送端的一个计时器时间到了,这时就把当前已有的缓存数据装入报文段发送出去
八、Nagle算法
若发送端应用进程将欲发送的数据逐个字节地送到发送端的TCP缓存,则发送端就将第一个字节先发送出去,将后面到达的字符先缓存起来。
当发送端收到对第一个字符确认后,再将缓存中的所有字符装成一个报文段发送出去,同时继续对随后到达的字符进行缓存
只有在收到对前一个报文段的确认后才继续发送下一个报文段。
九、TCP的流量控制
1、滑动窗口
TCP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窗口大小的单位是字节。
在TCP报文段首部的窗口字段写入的数值就是当前给对方设置的发送窗口数值的上限。
发送窗口在连接建立时由双方商定。但在通信的过程中,接收端可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随时动态地调整对方的发送窗口上限值(可增大或减小)。
2、发送过程及详细分析
1)
发送端要发送900字节长的数据,划分为9个100字节长的报文段,而发送窗口确定为500字节。
发送端只要收到了对方的确认,发送窗口就可前移。
发送TCP要维护一个指针。每发送一个报文段,指针就向前移动一个报文段的距离。
2)
发送端已发送了400字节的数据,但只收到对前200字节数据的确认,同时窗口大小不变。
现在发送端还可发送300字节。
3)
发送端收到了对方对前400字节数据的确认,但对方通知发送端必须把窗口减小到400字节。
现在发送端最多还可发送400字节的数据。
3、利用可变窗口大小进行流量控制(双方确定的窗口值是400)
十、慢开始和拥塞避免
1、发送端的主机在确定发送报文段的速率时,既要根据接收端的接收能力,又要从全局考虑不要使网络发生拥塞。
因此,每一个TCP连接需要有以下两个状态变量:
接收端窗口rwnd(receiver window)又称为通知窗口(advertisedwindow)。
拥塞窗口cwnd(congestion window)。
2、接收段窗口rwnd和拥塞窗口cwnd
(1)接收端窗口rwnd:这是接收端根据其目前的接收缓存大小所许诺的最新的窗口值,是来自接收端的流量控制。接收端将此窗口值放在TCP报文的首部中的窗口字段,传送给发送端。
(2)拥塞窗口cwnd:是发送端根据自己估计的网络拥塞程度而设置的窗口值,是来自发送端的流量控制。
3、发送窗口的上限值
发送端的发送窗口的上限值应当取为接收端窗口rwnd和拥塞窗口cwnd这两个变量中较小的一个,即应按以下公式确定:
发送窗口的上限值=Min(rwnd, cwnd)
当rwnd< cwnd时,是接收端的接收能力限制发送窗口的最大值。
当cwnd< rwnd时,则是网络的拥塞限制发送窗口的最大值。
4、慢开始算法原理
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
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
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可以使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
5、慢开始和拥塞避免算法的实现举例
1)当TCP连接进行初始化时,将拥塞窗口置为1。图中的窗口单位不使用字节而使用报文段。
慢开始门限的初始值设置为16个报文段,即ssthresh= 16。
发送端的发送窗口不能超过拥塞窗口cwnd和接收端窗口rwnd中的最小值。我们假定接收端窗口足够大,因此现在发送窗口的数值等于拥塞窗口的数值。
2)在执行慢开始算法时,拥塞窗口cwnd的初始值为1,发送第一个报文段M0。
3)发送端收到ACK1(确认M0,期望收到M1)后,将cwnd从1增大到2,于是发送端可以接着发送M1和M2两个报文段。
4)接收端发回ACK2和ACK3。发送端每收到一个对新报文段的确认ACK,就把发送端的拥塞窗口加1。现在发送端的cwnd从2增大到4,并可发送M4~ M6共4个报文段。
5)发送端每收到一个对新报文段的确认ACK,就把发送端的拥塞窗口加1,因此拥塞窗口cwnd随着传输次数按指数规律增长。
6)当拥塞窗口cwnd增长到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时(即当cwnd= 16 时),就改为执行拥塞避免算法,拥塞窗口按线性规律增长。
7)假定拥塞窗口的数值增长到24时,网络出现超时(表明网络拥塞了)。
8)更新后的ssthresh值变为12(即发送窗口数值24的一半),拥塞窗口再重新设置为1,并执行慢开始算法。
9)当cwnd= 12 时改为执行拥塞避免算法,拥塞窗口按按线性规律增长,每经过一个往返时延就增加一个MSS的大小。
6、乘法减小(multiplicativedecrease)
“乘法减小“是指不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出现一次超时(即出现一次网络拥塞),就把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设置为当前的拥塞窗口值乘以0.5。
当网络频繁出现拥塞时,ssthresh值就下降得很快,以大大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
7、加法增大(additiveincrease)
“加法增大”是指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后,当收到对所有报文段的确认就将拥塞窗口cwnd增加一个MSS大小,使拥塞窗口缓慢增大,以防止网络过早出现拥塞。
【附】
“拥塞避免”并非指完全能够避免了拥塞。利用以上的措施要完全避免网络拥塞还是不可能的。
“拥塞避免”是说在拥塞避免阶段把拥塞窗口控制为按线性规律增长,使网络比较不容易出现拥塞。
十一、快重传与快恢复
快重传算法规定,发送端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的ACK即可断定有分组丢失了,就应立即重传丢失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超时。
不难看出,快重传并非取消重传计时器,而是在某些情况下可更早地重传丢失的报文段。
1、快重传举例
2、快恢复算法
(1)当发送端收到连续三个重复的ACK时,就重新设置慢开始门限ssthresh。
(2)与慢开始不同之处是拥塞窗口cwnd不是设置为1,而是设置为ssthresh+ 3*MSS。
(3)若收到的重复的ACK为n个(n> 3),则将cwnd设置为ssthresh+ n*MSS。
(4)若发送窗口值还容许发送报文段,就按拥塞避免算法继续发送报文段。
(5)若收到了确认新的报文段的ACK,就将cwnd缩小到ssth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