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谷歌事件中的失语症现象

     最新迹象表明,已经在淡化的谷歌退出事件,又起波澜,谷歌退出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话语方面。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度峰会上,谷歌CEO施密特对近期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一事再次表态,“我们喜欢中国在增长方面的作为,我们只是不喜欢审查;我们希望这方面能够改变,希望我们能够施加一定的压力”;行动方面。谷歌中国的页面上,中文“谷歌”两字已经不见踪影,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信号,抑或一个烟雾弹,目前尚难以判断。
    但是,不论是施密特的话语,还是谷歌中国的细微页面变化,都表明谷歌对于是否继续在中国发展,有些摇摆不定。可以想象得到,这段时间的谷歌,进退两难,骑虎难下,对于自己实力的过高估计,使它犯下了大错,不退出的话,自食其言,市场形象将大大受损,名誉扫地;退出的话,现实的经济利益拱手让出,在中国市场数年的辛劳耕耘瞬间化为乌有,而且,可能以后再也难以进入中国市场,因为,它已自断后路。
    对于谷歌何去何从,不是本文探讨重点,笔者感兴趣的是,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后,它留下的市场缺口,谁来填补?当然,这是一个假设命题,假设的前提谷歌退出了。
    如果谷歌真的退出了,那么,谷歌所拥有的市场份额,无疑将被百度、有道、搜搜、必应等搜索引擎所瓜分,但是,笔者奇怪的是,在谷歌退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其他的搜索引擎居然没有借机发力,炒作一下自己;偶尔传出的相关新闻,不过是百度股价又涨了多少,哪些企业开始挖谷歌中国的管理以及技术人才,可是,百度等搜索引擎对于谷歌事件的态度,基本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茫然不顾的样子,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笔者认为,这是由两个外在因素决定的,其一,谷歌中国所处的外在环境,所面对的问题,其他搜索引擎一样遭遇到了,因为都在中国市场,法律、政策的约束与限制是一样的;其二,谷歌一直倡导“不作恶”的理念,以及此次谷歌对外所宣称的退出中国市场的理由,使得谷歌抢占了道德高地,将自己装饰成了正义的化身,并且在一开始赢得了相当数量网民的赞许和同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不会有哪个搜索引擎会站出来支持谷歌,除非吃了豹子胆,不想混了;当然,也不能贸然站到谷歌的对立面,对谷歌横加指责,如果那样,难免会遭到口诛笔伐,因此,权衡利弊,不予置评,保持沉默是一种理性选择,宁愿错过一个炒作和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也不去做个愣头青。
    而盖茨则没有这些顾虑,所以,他说了一些谷歌不喜欢听的话:如果跨国公司想在某个国家做生意,就必须遵守这个国家法律。显然,盖茨的这番话,是有着商业考量的,至少为微软麾下的必应搜索在中国市场拓展,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希望必应能够在中国市场慢慢站稳脚跟。(陆建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盖茨,施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