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树协议个人总结

RSTP 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系列协议的统称,它与 RPVST+ ,MST 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STP 是一种单独的协议,还是对 CST,PVST,PVST+ 的协议的总的称呼, CST,PVST,PVST+ 是不是运行在 STP 之上 ,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个人认为 STP 或是 RSTP 都是一种底层技术(或说是一种协议),而相对应的是一种解决方案,只是利用了这两种技术
 
STP RSTP 的进化,在故障时间上的缩短时间。
STP(IEEE 802.1d )
30 秒进入转发状态 (2x7=14 ,15 秒保存都都到 hello 消息, 15 秒转发延迟,学习 MAC 地址,最终 15+15 30 秒)
50 秒故障恢复   (前面的 30 秒,加上在 10 个周期内的避免振荡即 10x2 , 这里代表这个在这个 10 个周期继续阻塞,不向外发送 hello BPUD 包)
节省 30 秒的转发延迟   portfast,uplinkfast
 
RSTP IEEE 802.1w 
替代端口与备用端口
端口角色改变,备用端口的出现,使实际操作中两交换之间如采用两条链路,在一条出现故障的时候马上切换到另一条链路 ( 实际操作中建议
两交换之间选用双连接 )
选用 RSTP 端口状态精简了阻塞
缩短了以前防止网络震荡的 10 个周期,三次没收到邻接原处于转发状态接口的 BPUD 即认为发生了故障,即震荡时间为 6S
 
RSTP STP 相比,优点有三
1 ,可利用端口角色,快速切换根端口,至于多长时间,等一下验证一下(减少了震荡时间,能更快协商与生成树有关的端口,我估计是设计的人感觉 10 个周期太长了
2 ,指定端口依托点到点传输方式,能快速协商切换
3 ,速端口更智能,只要接收到 BPDU 就可恢复成正常生成树状态(防止短时间环路产生)
 
MST(IEEE 802.1s)
 
 
 
为防止二层环路,的实际配置过程对策:
默认思科路由交换采用的协议,
默认状态思科路由使用的是 PVST+
可选择使用的有 RPVST+ 以及 MST 至于什么 PVST CST ,一种是过时的东西,另一种是 MST 的前身,都被取代了吧,没有提及。
 
实际上我们操作并不会考虑那样多理论,相反我们只关注,采用哪种生成树协议,从逻辑上断环路,同时又让故障恢复时间减小,以及连接到非交换
设备上的时间缩短(绕过运行生成树的几个状态,侦听,学习,转发)
 
配置思路解析: 确认端口连接正确,处于开启状态,点对点模式,选择模式,进行配置( VLAN- 根网桥-端口优先级-速端口)
以下是来自百度关于本章的一些说法
IEEE 的角度来说,只有三种形式的 spanning tree 定义:
1 STP 802 1D )也就是所说的 classical spanning tree ,大概意思是每 2s 发送一个 hello 15s forward delay 20s max age ,与 vlan 无关,整个 bridge 只有一个 spanning tree 实例这些。。。。。这个协议是 Radia Perlman 为早期的 DEC 桥所写,后被 IEEE 收容形成 802 1D 标准,而在那时,大部分 layer2 设备还是以端口数较少的网桥为主,所以没有考虑到端口数较多的 layer2 switch ,随着技术的发展, layer2 switch 开始盛行,这就导致了 vlan 的盛行,致使 802 1D 已经不在适用,因为两台 switch 间存在冗余链路不一定就会导致环路,所以 Cisco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就对 802 1D 进行了扩展,便出现了 PVST ,它是基于 vlan 的,每个 vlan 都会有一个对应的 spanning tree 实例。需要注意的是, PVST 在通常状态下只有在 default vlan
1 中才使用 untagged STP 报文,所以 vlan 1 spanning tree 实例又有一个独立的名称,就是 CST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很对只支持 STP 协议的设备只能与 cisco vlan1 中进行互操作,就是这个原因了。
 
2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感觉传统 spanning tree 的收敛时间过长,简直无法接受,特别是 Cisco 在别出心裁的提出了 Portfast,Backbonefast,Uplinkfast 等一系列 spanning tree 特性后, IEEE 不得不对已过时的 802 1D 进行修改,便有了 802 1W ,也就是所说的 RSTP ,基本就是在 802 1D 的基础上添加了几个类似 Cisco 的特性,对 Cisco 来说,为和上一代 PVST 区分,便把有这些特性的 spanning tree 称为 PVST+ Rapid PVST.
 
3 。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本以前被认为是经典的东西,现代人可能感觉他是那么的冗长复杂, PVST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年 PVST 的设计者可能怎么也没想到,真的会有这样的疯子要在一个交换机上配置成百上千个 vlan ,这就要求运行相同数目的 spanning tree 实例,这不论从管理上还是 spanning tree 的运算上,都是人类和一颗普通的 Power PC 无法承受的,因而便应运而生了 802 1S ,即 MST ,这次 Cisco 很聪明,为了避免出现类似 PVST 这样的尴尬局面(虽然很好,但无法与众多其它厂家兼容),便在协议研发阶段就将其提交到了 IEEE ,再联合上 Foundry Extreme RiverStone 等几个业内定级厂家,很快就把这个协议做出来了,至于这个协议的好处,俄也就不说了,那是相-当-的明显。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以前学习的心得,但从现在来看, spanning tree 似乎不会再有往日的盛行,因为随着 layer 3 技术的进步, panning tree 已经开始逐步失去自己仅存的接入网市场,更别说 Metro distribution 或是 core 了,因而建议大家如果从研究协议本身出发,可以学习它的设计理念,但最好就不要有其它想法了。。。。。。。。。
                                                          2010-7-21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协议,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