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再现
================
{一次非正式谈话}
部长:前几天我看过你提交的项目总结报告,感觉里面有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比方说“Release Miss 那条”,完全事先做一个CheckList,然后再安排一个人监督就可以了。
这样低级的失误被客户指摘,感觉有点冤呀。
PM:是呀。
有很多问题都是细节没有做到位,如果我能抽出点时间多看看、多查查,也不会这样狼狈。
部长:细节决定成败啊
PM:我有不解 “我不能事必亲躬、事无巨细,但您又谈细节决定成败,是不是哪里我理解错了”
部长:……………
================
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有类似的经历。
项目失败了做AAR(After Action Review),在逆推真因的时候,往往会定位到某一个细节的疏忽,然后作为总结教、训整理成册。为避免类似问题再发生,在新项目开始时往往会参考这方面资料做成风险管理计划,这样就有效的避免同样错误二次发生。
在AAR会议上,当得知因某一细节的疏忽导致全盘皆输时,我恨不得时间能倒流,当时间回档到这一刻,我发誓“我会把这一细节作为当做我的Task来做,并要做到尽善尽美”失败的教训就是这样,没有重新来过,只有总结和反省。
我也曾有场景中{PM}的疑惑,甚至有段时间认为两者是矛盾、对立、互斥的,但随着时间的沉淀,我想试着写出我对其的认识和理解。
管理过项目的朋友都知道,项目中无外乎有两类事:
这些事都由你PM一个人来做,所谓“事必亲躬、事无巨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更是做不到的。
即使你付出了常人数十倍的努力你做到,你换来的是什么?你想了吗?
l 有一天你因私事请假,团队会乱作一团。
l 有一天你加班至深夜,望着空荡荡的四周,你感叹道没有能帮助你的人。
l 有一天当你要离开这里升迁时,你却发现没有可提拔的候选人。
这就是你“事必亲躬、事无巨细”换来的结果,难道不是吗?
“管理者不应该事必亲躬、事无巨细”铁则是对的,没有错。学会放权、授权,学会项目的事大家做,才能保证自己有时间做他人代替不了你的事。
管理项目可以看似是金字塔管理,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都自己要做的事。
比方说,高层管理者会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管理多个点上,而每个点下方的面,则由低级管理者(或责任人)去完成,下级对上级负责,作为上级的你是不是省去了很多工作。
话已至此,不得不谈谈“细节决定成败”。
很多管理者把任务、权力下放之后,缺少前期、中期、甚至后期的监督、WT(Walk Through)意识。有时候听到下属主动报告工作状况时,也不知其云里雾里,当下属交付任务时,管理者却骂道“你这废物,这是我想要的吗?你没听懂我说的话吗?这点事都办不好,你还能做什么?”
有人把其归结于“沟通MISS”。
我个人认为项目中的细节无外乎包括三种规章制度、计划与监督(验收标准),细节疏忽注定事与愿违。(当然了除此之外还包括与客户沟通的言谈举止等等细节,此处暂且不述)
这里不是号召大家把制度做得越完善越好;把计划做得越细越好,甚至到以小时为单位分配任务;监督做得越严越好。我是想说三者(制度、计划、监督)是相辅相成、相互弥补的,项目细节的体现皆见于此。比方说 管理者向下属分配任务,下属可以根据任务量及内容,制定或是详细、或是简单、或是口头、或是书面的计划,然后双方再合意拟定出相应的监督方法及检验标准,最后按照工作流程、制度作业。
一来,可以统一意识,避免歧义
二来,事事有章可循。做事前,看着计划和监督/验收标准,可以洞察出有哪些不足或是缺陷,大大提高了做事的成功率。
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会有想不到的、顾及不周的从你眼皮底下溜走,注重细节只是控制溜出的个数罢了,这样做或许会占用你部分时间,但这总比“事后诸葛亮”“懊悔时拍大腿”要强的多吧。
规章制度、计划、监督/验收标准是项目细节的体现,只要制度得当、计划正确、监督有力,任何人或事都会达到预期效果。“细节决定成败”铁则也是对的,没有错。
“管理者不可能事无巨细”和“细节决定成败”两句话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管理者不能面面俱到、事事亲躬地处理每一件事,唯独可以把控的便是制度、计划和监督的细节。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偏激?
您是否也曾有过场景中{PM}的疑惑呢?是否也有您独到的见解呢?
希望能留下您的足迹,期待您的参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