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与画家》
[美] Paul Graham 著
阮一峰 译
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1章到第4章。(读了《黑客与画家》(1))
第5章到第9章。(读了黑客与画家(2))
第10章到第15章。(读了黑客与画家(3))
黑客伦理
$ 使用计算机以及所有有助于了解这个世界本质的事物都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任何事情都应该亲手尝试。
(Access to computers-and anything that might teach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way the world works-should be unlimited and total. Always yield to the Hands-On Imperative!)
$ 所有信息都应该是自由的。
(All information should be free.)
$ 不信任权威,提倡去中心化。
(Mistrust Authority-Promote Decentralization.)
$ 判断一名黑客的水平应该看他的技术能力,而不是看他的学历、年龄或地位等其它标准。
(Hackers should be judged by their hacking, not bogus criteria such as degrees, age, race, or position.)
$ 你可以用计算机创造美和艺术。
(You can create art and beauty on a computer.)
$ 计算机使生活更美好。
(Computers can change your life for the better.)
> 革新是异端
(某些人认为革新天然正确,同时认为异端天然错误。愚民)
> 优秀的黑客养成了质疑一切的习惯
第1章到第4章,解释黑客如何成长以及他们看待世界的一些观点
> 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
(他们的心思在别的地方)
$ 聪明小孩(书呆子)不受同龄人欢迎是因为,比起让自己更受欢迎,他们更愿意让自己更聪明。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做伟大的事情。
$ 真实世界能友好对待书呆子是因为总体足够大,即使是人数最少的少数派,只要聚集在一起,也能产生可观的力量,做的每件事都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效果。
> 画家与黑客
(黑客也是创作者,与画家、建筑师、作家一样)
$ 计算机科学只是一种表达的媒介。很多不相干的领域被强行拼装在“计算机科学”名下。(A:“修个电脑呗。”B:“给钱”)
$ 黑客搞懂“计算理论”的必要性,与画家搞懂颜料化学的必要性差不多。
$ 编程语言是用来帮助思考程序的,而不是用来表达你已经想好的程序。
$ 大学和实验室强迫黑客成为科学家,企业强迫黑客成为工程师。
$ 一种好的编程语言,应该像油画颜料一样,能够使得我们很从容地改变想法。编程语言的灵活性在于抽象。
$ 正确的合作方法是将项目分割成严格定义的模块,每个模块由一个人明确负责。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经过精心设计。文档说明也尽量写得像编程语言规范那样清晰。
$ “换位思考”并不意味着要做自我牺牲。某些情况下,了解对手正是为了打击对手。可以通过看一个人怎样向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解释技术问题,来判断他是否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
> 不能说的话
$ 不要随大流
$ 如何找出不能说的话
~ 判断言论的真伪
· 正确的,或者看起来正确,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话
· 错误的言论会被当作笑话,或发疯的证据
~ 关注“异端邪说”
· 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都会给“异端邪说”贴标签,目的是在人们开始思考它们是否为真之前就把它们封杀
~ 寻找当代观念与不同时期古代观念的不同处
~ 看看一本正经的卫道者到底在捍卫什么
(我认为让小孩尽早接触更全面的信息,无论“好”“坏”全接触,使其尽早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保护小孩的正确措施。而不是屏蔽各种“不良信息”)
~ 观察禁忌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一个团体强大到无比自信,它根本不会在乎别人的抨击
$ 优秀作品往往来自于其他人忽视的想法,而最被忽视的想法就是那些被禁止的思想观点。
~ 一个好的科学家,要努力打破传统观点,要自找麻烦。这应该是任何学者的研究方式。
~ 智力越高的人,越愿意去思考那些惊世骇俗的思想观点。
$ 对于“不能说的话”,要守口如瓶,只打那些值得打的仗。
(“你连被我打的资格都没有”)
~ 能一起谈论“异端邪说”并且不会因此气急败坏的人,就是你最应该认识的朋友。
$ 永远质疑
(“我选择不质疑只是因为我不愿付出质疑的成本,并不代表我认为你对”)
~ 每个人都会说自己心态开放,愿意接受新思想。实际上他们早就认准了对错,所有观点都可以讨论,除了那些错的观点。
~ 要想清晰地思考,就必须远离人群。
> 良好的坏习惯
(与其他美国人一样,黑客的成功秘诀就是打破常规)
$ 美国财富与力量的源泉是一些不服从管教的人。
(读了《黑客与画家》(2))
(读了《黑客与画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