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辉谈技术会议:干货是要自己去挖的

个人简介 冯大辉,现任丁香园网站CTO。 此前曾在阿里巴巴集团工作5年,历任支付宝首席DBA、数据架构师等职,曾为支付宝的技术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是支付宝技术发展的见证人之一。 知名技术Blogger,狂热的Twitter用户,网名Fenng。

QCon是由InfoQ主办的全球顶级技术盛会,每年在伦敦、北京、东京、纽约、圣保罗、杭州、旧金山召开。自2007年3月份首次举办以来,已经有包括传统制造、金融、电信、互联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近万名架构师、项目经理、团队领导者和高级开发人员参加过QCon大会。

   

1. 在QCon2013北京现场,今天有幸邀请到了大辉先生做个简短的采访。我是公益技术沙龙LAMP人的发起人。大辉,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你发一个消息,说今年北京QCon也是你最后一次做主持人了,这个是怎么说?

冯大辉:因为做主持人其实做了有几年了,我觉得我的那几招可能都用掉了,我想看看有没有些新意思,反正需要有新的朋友来接一下这个事情来做一下。总之我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办法,来点新花样,一定要新人,或者是更有经验的人来做这个事情。另外因为我现在在创业团队,自己的时间也确实不那么充足,难免在准备上就不够充分,可能会影响会议的质量,所以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2. 那做了这么多年的主持人,有什么感慨呢?

冯大辉:其实主持还是蛮累的一个活,因为只要你想越投入,你就花更多的精力,而且会场上还会有一些意外的事情发生,需要去协调整个会场的气氛,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虽然只是上去说几句话而已,因为大家看到的就是说几句话。前期有一些准备工作,会前有跟讲师的各种各样的沟通,会后还有一些,你要担心自己的这个谈话、这个专题是不是受欢迎,对吧?不能冷落了讲师,不能冷落了这么多嘉宾,还是挺有压力的活儿,但是也挺有意思。

   

3. 刚才你说到关于可能有会议质量的问题,然后网络上有这么一些信息,就比说像QCon,今天也碰到一些朋友说,去了半天,觉得没什么意思。网上也说QCon或者业内的一些大会,等等大会名字我就不说了。这些大会,大家觉得多会上很多可能不是做这块的人来讲这块的事情,而且可能只讲三十分钟、四十分钟,好像不是做这个事的人来讲这个事,这种你怎么看?

冯大辉:所有的技术会议很多人都喊着听干货,可是干货究竟存在于哪里呢?干货可能存在于一瞬间或者是别人的一句话,也可能存在于就是那40分钟的演讲,也可能存在于我们在饭后的闲谈,或者跟朋友互相聊天中会产生一些大家期待的干货。有些人会觉得嘉宾是不是以前奋战在一线,或者怎样。但不可否认QCon还是整个中国地区业界技术含量最高的技术会议,而且确确实实是很大一部分人仍然奋战在一线的。以我来说,大家觉得我可能是不干活的人。但是我可能,比如我可能不会编码,我就做具体的技术的实施,但是实际上这跟技术关系的还是非常紧密。我可能会从其他方面去出谋划策,比如专业团队技术方案的实施、选型,供应商的提供选择。所以我理解的干货就是不一定一定要去讲纯技术的细节,因为技术的细节可能在短短的这一时间很难去讲清楚。但是我们可以在抓住个人沟通的机会,抓住跟大家沟通交流的这些场景,多去了解一些自己想了解的东西。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干货,但至少我每次会从会议上去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我会用在我的团队里边,我用在我自己的工作当中。所以我想大家不要太纠结,究竟有多少人会在台上会讲多少好东西。当然我们要提前去选好,我要从会上获取多少东西。但这些完全是你自己控制的,因为有这么多牛人、这么多技术的高手在现场,只要你多找十几个人,都能去聊一两句的话,那个收获也是蛮大的。而且这些我在会议上几乎是没法做到的,这是我理解的,我对QCon这个话题的理解。

   

4. 无干货不赚钱。那我们在回到别的题,很有名的小道消息,这个小道消息是怎么诞生的?有什么故事?

冯大辉:其实没什么故事,我以前应该说过一次吧,有天我跟我们公司的同事,就是我们CEO,我们俩人中午在路边摊吃饭。吃完饭我说,微信现在影响力很大,我说我们要去尝试一下,但是我们团队没有人对这个有兴趣。我说我就先做,我把它做到一定的规模,比如做到一万人听众的样子,看一看能玩出哪些有价值的事情来。没想到一做就坚持了这么久,并且出现了一点声音,然后现在我们自己的团队也在实践,也在去在这方面想一些运营的手段,包括去怎么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现在也做起来了。

   

5. 如果你来组织一场沙龙,你会以什么形式?

冯大辉:我可能更重要就是要考虑到整个行业现在缺哪些内容,比如这次在我的谈话里面,我可能就会涉及到有讲架构的,有讲涉及到安全的,有涉及到数据库的,争取做到荤素搭配。我想大多数技术会议,也最好能够这样,讲点平时不会讲的。因为总讲各种网站架构,有时大家在平时看太多了,总分享各种各样的数据,可能也太多了,但是有一些细节,有些大家讲的少的东西反而对很多人帮助很大。像你做LAMP人这样的活动,我觉得有的时候我想肯定也是这样。就讲一些很窄的技术领域,确实对很多人帮助很多。

   

6. 那就像我们的LAMP人沙龙,我们会说干货更多都是挖出来。

冯大辉:你要挖出来干货才行,总是埋在地下的。上面的可能就要适合这个会议的场景,因为要考虑到听众,有些主要讲的精采一点,如果纯是抠技术细节,那确实会变得非常的枯燥。因为技术细节大家可以看到,会场也有很多出版商,书里面也有很多细节,里面也有很多干货。是不是我们要抱着一大堆书回去看看?可能也不一定。

   

7. 这个目前是靠你一个人在运营吗?

冯大辉:小道消息是我一个人在运营。

   

8. 你每天会半夜十二点写东西?

冯大辉:对,有的时候会折腾到很晚,我也争取尽量在上面少花时间。但又感觉挺对不起读者。但是花太多时间,我自己确实一个人也承受不住的。

   

9. 现在有多少用户量?

冯大辉:现在有八万多(注:本采访录制于2013年4月)。

   

10. 那你每天都写,你期望得到什么?

冯大辉:是这样,这跟我这做人的性格有关系,你做事情不一定非要得到什么。但是我主要是开始做的时候自己很有乐趣,但后来变成一种责任,因为这么多人在看,大家会问,为什么今天没写,为什么会写的这么晚?读者的这种支持会驱动我一直再坚持一段时间,我也不知道这个东西会坚持多久?

   

11. 那么会有一些商业的公司找你?

冯大辉:也会有,会聊有没有一些商务这种合作可能。但我现在我如果做了的话,最多就是一个尝试,我不会把它变成一个常规的事情。我可能会试一下,效果到底怎么样,能不能真正的为商业客户带去真正价值,试一下就行,但我不会这样长期去做。

   

12. 小道消息,也算一个自媒体?

冯大辉:就算吧,我不知道究竟什么算是自媒体。

   

13. 比如说像现在这种自媒体几乎是泛滥的情况,你觉得这种情况未来会怎么样呢?

冯大辉:因为我一直挺不大喜欢别人会把我放在自媒体里面,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喊着自媒体,其实有这样背景大部分都是有媒体背景的人才会去说自媒体,才会去考虑媒体的出路。对我个人而言,我不想把自己定位到一个媒体,我只是个个体,我想发出一些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大也好,小也好,有价值也好,没价值也好,但是这个声音先出来了。最后会怎么样,会不会改变一些人,会不会对某些人有帮助,还是只是一些废话,我都不知道,就是想把这个实验区做下去而已。我不知道它未来会有多大的前景,有多大的商业前景,有多大的这种社会价值,能改变多少人,改变什么东西。

   

14. 你希望往它朝哪个方向去发展?

冯大辉:我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正面的价值,比如像我们技术圈子的这些在运营工作帐号的人,我觉得他们的提供的内容都很好,像MAC技巧,还有道哥的黑板报,有些文章我一看,我就赞叹,这个我肯定写不出来,还有我早晚把它推荐给更多人,这样会有更多人看到他们写的精彩的东西,我就高兴死了,这样就蛮好了。就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分享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大家没注意到,就是微信这个公众平台火了以后,其实是带动了一批原来已经不写Blog的人,重新把他们的热情激发了出来,他们又写出来一些高质量有价值的东西。我现在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会重新激发写作的热情,是不是因为跟读者更近了,大家互动更密切了,还是怎么样。很明显绝大数人是没有什么收益的,就是在做一些义务的事情。

   

15. 小道消息应该也有很多用户的反馈?

冯大辉:有。

潘少宁:有哪些比较有意思的,分享一下。

冯大辉:各种各样的都有,很多也有诉说失恋的,也有诉说苦闷的,还有分享经验的,也有给我苦口婆心,告诉我不要做公知的,也有来骂我的,什么样的都有,跟论坛上的那些反馈其实都差不太多。但是绝大多数人会真诚一点,因为毕竟是用手机在输入,他们输入也不像在键盘上打那么方便。反正我是通过大家的反馈,也是学到很多东西,也算我的一个收益吧。

   

16. 你都会去回复他们吗?

冯大辉:有价值的我会回复。但有必要承认,有时候量很大,我回复根本做不出来,所有我在找别的人帮我去做,那样性质就变了,我还是想自己把这个事情做好。

   

17. 那一天大概会有多少的量?

冯大辉:每天的量,我收到信息量少说有几百条,多的有两千条、三千条都有。

   

18. 你至少都会去看一下?

冯大辉:我会全看一遍,但回复的比例不一样,有的时候回复的比例会非常的高,有的时候会低一点。因为我收到信息里面也有一些完全的噪音,比如它就一些查询,或者说就是想问一下,今天有什么选择,明天有什么选择,这样的话我就不去回复了。有的写的蛮真诚、蛮长的,我就要去认真地写一下,问的多了,我最后会形成一个问答,直接在微信里就公众出去了。

   

19. 这些用户群偏哪方面的多一些?

冯大辉:偏互联网行业的蛮多的,现在也有很大的比例都不是做互联网的,做什么的都有。我收到的有来自船员,他在海上唯一的乐趣就是能够收收微信,看看有没有消息,日子非常苦闷,有这样的人;也有一些比如学生也有,家庭主妇也有,还有各个行业好像都有,但互联网更多。

   

20. 你回的哪些内容会多起来?

冯大辉:不一定,有的比较典型的问题,或者我很感兴趣的问题,我会专门去回一下。

   

21. 你回了之后,他也会再继续反馈?

冯大辉:有的时候会继续的,有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我春节的时候会收到,比如不少人回到家里,然后看到家里的互联网的情况是怎样的,然后家里有一些人会参加传销,他会不会讲那种传销的模式具体是怎样的,他会写的很长。他问我能不能把这个去广而告之,让更多人别上当。我可能会去支持他,会去广播一下。

   

22. 比如说未来小道消息也好,或者微博也好,或者其他的一些新媒体再进来之后,用户越来越多的情况之下,我们希望去传递正能量。同时也有很多人,正能量的反馈,或者说困惑,你有什么要求吗?但是人如果越来越多,基数越来越大的时候,一个人做不过来,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冯大辉:想过。现在已经有点过不来,但是我这想这个就跟QCon这个模式差不多。如果能用借助外界的力量,那可能不得不借助,也或许比如我最后支持不下去了,或者说读者可能觉得别人写的更好,更多价值,我可能也会放弃。两种选择,要么就去招更多的人去帮我,要么去放弃。

   

23. 有没有考虑商业化?

冯大辉:不会商业化,没有被商业化的东西。我觉得我那个东西不配去商业化,有些经验我可能会喜欢分享,去用到我的团队里面,用到其他的地方。

   

24. 这个事情和你现在的工作会有冲突吗?

冯大辉:没什么冲突,有的时候还挺有帮助的。比如我帮忙我的团队去招招人,推广推广产品;或者帮朋友的公司去招人、推广产品,宣传一下,就蛮好的,帮一些美女朋友去宣传一下她们的帐号,帮一些公司去宣传一下他们的微信平台,就是举手之劳嘛,很可能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也会经常去做。

   

25. 会不会有一些比较奇怪的反馈,比如你发的博客他不喜欢,然后发一些针对你个人同时又涉及你公司的负面信息?

冯大辉:会有,但是因为关注我的人,他们多少会看一些微博上的东西,因为微博上我已经那个样子了,他可能也就信了。但微信这种反映可能就不太强烈,这也是我喜欢微信的一个原因吧。我甚至有点像InfoQ,LAMP人,我慢慢可以利用一下这个平台,因为它噪音其实更小一点。因为在网络上,大家是无从判断对方,对面是一个真实的人,还是一个匿名的帐户。在微信我觉得每一个都是真实的,大家的反馈也会更谨慎一些,内容质量更高一些。我觉得我们做互联网的技术员应该去尝试一下,尝试一下另外的渠道。

   

26. 是整个反馈来说,正能量相对来说还是远远大于负面的?

冯大辉:真的会比负面的要好一些,因为我也会尽可能去解释清楚这个事情。比如对工作、对生活尽可能去减小,我完全说没有影响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不做这个事情,我也可能做别的事情。我把它这两个小时,我这一个小时,我就去看看电影,我去在其他地方浪费掉的,也可能就浪费掉了。

   

27. 那我们再换一个话题,就是聊聊你工作的事情。丁香园现在做了七八年了,你觉得现在的量怎么样?一方面是用户量,一方面是丁香园的品牌影响力也好,社会价值也好。

冯大辉:丁香园是这样,我们作为一个网站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其实作为正式注册的公司才6年,我加入公司到现在也不到三年,才两年多一点。在我加入之前,丁香园已经是很有价值的品牌,在医生这个领域几乎是占有统治力量的,没有第二家能跟我们去平分秋色,至少第二名已经被我们甩的很远。但是它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确实是有,但商业价值我无法判断说现在有多大的商业价值,这也是我们以后去争取能够提供更大的商业价值。至于你说用户量,包括我们的其他这些,我到目前还是觉得还可以,挺满意的,已经不是最担心的事情。最担心的事情是怎么把价值扩大、放大。

   

28. 目前的状况有没有符合你的预期?

冯大辉:在我预期之内。但如果有可能,我还是想把它做得更好一点。就是我们公司团队现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然后按照这样的规模可以一直往前走,整个团队可以保持一个正常的增长这样,所以挺不容易的。我觉得一个团队能养活自己,并且能够持续的向前发展,我觉得已经是算还可以。

   

29. 一方面可以养活自己,同时我可以活的比较好一些?

冯大辉:比方我们还提供了不小的社会价值,我们更看重的是网站先有社会价值,然后我们再去想是否能够做出来更好的商业价值,现在商业价值真的是需要一些商业模式,包括行业的成熟才能一点点做出来。但这个阶段,我们更想把社会价值做的再好一点,现在医疗这么糟糕,医患这么矛盾,乱七八糟的事情。我本人也是个患者,慢性病患者,所以我感同身受。

   

30. 那这个我们理想是美好的。

冯大辉:对,理想是美好的。

潘少宁:但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

冯大辉:确实很残酷,对。

   

31. 那就是说,我一直这么认为,就是我们一个很有理想的一个事情,或者说我们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它往往需要更多的背后的商务秩序去支撑它,才可以做得更好。就好像国际的不收费,我们国际上的不收费,其实背后都有很好的这个商业模式去支持的。那比如说,银联,和现在的Visa都已做得很好,如果商业模式不是特别的,不是想的特别清楚,或者说不是特别成功的,会不会有问题呢?

冯大辉:我觉得可能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因为既使我们没有探索出更有效的这种模式的话,按照我们已有的模式,我们团队依然可以,可以把公司做的越来越小,但小而美的公司,现在都在做小而美的公司,至少可以做成这个样子。但如果我们有更大的愿景,我们有更大的这种企图,肯定会做一些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是各种尝试,我们都不会危机团队自身生存的基础。我们团队首先要生存下来,并且要活的很好。然后我们才有可能去做别的事情。但我们不会冒进,也不可能去砸钱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因为一家小公司不能改变一个行业的,我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业内去改进。

   

32. 那是不是考虑比如说我们再多融一些钱进来,然后把我们的事做的更大,去影响更多的人,更多的?

冯大辉:很难,我只能说很难,现在是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这个里面要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结构,还有体系,还有一些上层结构,这不是一家小公司能解决掉的。我想既使是巨头,像阿里、百度、腾讯,现在这几家直接做进来也很难,也不怕去改变中国医疗卫生这个大话题,非常大的话题。

   

33. 这个话又让我想到了马云最开始那会儿。

冯大辉:电子商务。

   

34. 当时的整个环境也是那样,几乎看不到希望。但是马云现在做得很好。

冯大辉:这就是阿里,阿里十年变成那么大的公司。但是我们小小的,只能变成一个小小的,这就是差异。因为这个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因素,我也不方便在这里分析,只能说尽我努力吧。但也希望跟很多做技术的朋友去传递一个信息,就是如果大家有可能,也可以去考虑做一下这方面的事情。因为很多事情,比如我们做技术的都喜欢做很酷的、很炫的、很高深的技术,但是大家从来没意识到,我们有些很浅显的技术,很一般的技术,也能改变很多人,甚至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他们的生老病死。这个可以把你的价值一下子放大的很大,如果大家有这种愿景,有这种心愿的话,不妨投入到这个行业来试试看。

   

35. 你们现在发展遇有什么瓶颈了吗?

冯大辉:有,就比如说我们招不到更好的人,我们希望有更多人才一起改变这个行业。

   

36. 找不到人可以来QCon来,有一堆好的。

冯大辉: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去关心这个行业,去更了解。

   

37. 据我了解,有很多的巨头们也在看,可是他们没有贸然去做,丁香园已经发展在前面了。我个人是觉得是非常非常,这个决定太少的时期。很多猎头在看,可能这个猎头要看背后的商业价值,消费价值考虑的不是很多。

冯大辉:我是蛮希望,我们慢慢的能够认可社会价值,并且从社会价值里也能够去找到一些商业的东西。我想像做社区什么其实都是,你可以理解为社区价值,那慢慢的我们会从中找到一些,比如说能够支撑社区一直运营下去的这样的收入,有点类似小的商业模式这样的。我们还是愿意跑市场,至少我觉得是好事情,我也很欣慰有人支持我,或者有人慢慢的知道了这一家公司,知道我们做得事情,非常好。

   

38. 那我们采访接近尾声,你做个简短总结,就是人生苦短,大辉你的理想是什么?

冯大辉:我的理想,我可能就是我多少有点理想主义,我希望能够在还能干动的下面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能做点对行业,或者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赚多少钱可能就听天由命了,所以也算个理想,如果这个事情能够出了,能够对很多人有帮助,就坚持做下去。

   

39. 这也是我们纳税人的一个理想,就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社区,去帮助更多人去成长。有很多这个大学生也好,或者工作两三年,或者工作几年的,他们总需要一些平台,需要一些途径去成长和提高。

冯大辉: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刻意要做很多事情反而做不来。但是慢慢的做,确实无心插柳有可能就会变得影响很多人,或许会对别人产生一些正面促进的作用。

潘少宁:让大家一起来交流,才会有更多,迸发出更多的想法,彼此才有更多的提高。好,谢谢大辉。

你可能感兴趣的:(冯大辉谈技术会议:干货是要自己去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