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理捷是新浪SAE团队的产品经理, 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回顾了自己做新浪云计算这三年来的经历,SAE的起源、发展和战略在文中也有所涉及。
陈理捷在2008年时曾自己创业,在开放平台上做社交应用,但是:
我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讲我是做应用的,因为我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弄服务器。我本来是个PHP程序员,哪儿想过要自己买服务器、自己找IDC托管、自己抱着一台1U的Dell去机房配置网卡地址……
我依然梦想着有一天,有一个团队能帮我搞定服务器的一切,我只需要把代码放上去,然后只管睡大头觉。
某个机缘,陈理捷成为了新浪云PHP版GAE的产品经理。他说明了新浪选择App Engine方向的两个主要原因:
- 首先,新浪需要有一个规范化的开发平台来大规模提升开发效率,在这个方向上,之前已经有动态应用平台,但粒度不够细,SAE一直被视为新一代的动态应用平台,它将在应用层次上规范和提升开发流程;
- 其次,我们觉得开放平台在中国会崛起,这必然会引来大量的开发者,这些开发者肯定需要这么一个平台;
SAE确实为开发者节省了成本,但是开发者也必须要遵守SAE的规则,陈理捷指出:
这就是PaaS,典型的双刃剑。要想获得极高的性能,就必须严格按照平台规则优化;要想什么都由系统来做,就要符合系统规范。对于新开发的应用来说,这不算大问题,但对于很多运行得很好的已有应用来说,改造成本是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门槛。 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点——将来应用如何迁移。
陈理捷认为:PaaS面对的市场,是更大的问题。在独立开发者市场上,“SAE作为微博应用第一大承载平台,PV也一度超过GAE,但在整体收入上连收支平衡都没做到。原因挺搞笑,因为太省钱了”。而对于中小企业市场来说,有两个主要问题:
一个是迁移成本太高,另一个是根本迁移不了。因为SAE当初是面向Web应用设计的,而很多企业的程序跑在Windows服务器上,还用着SqlServer。
在IaaS层面的策略,陈理捷的看法是:
新浪起步稍晚,但选了个好策略——全面融入开源。对OpenStack项目的高度参与不但让SWS很快进入可用阶段,更提升了新浪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当然这方面也面临很大挑战,“随着虚拟化技术和开源云方案的成熟,IaaS市场不会再是一个技术导向的市场。新浪云必须构筑起一个足够高的产品门槛。”而他们的策略是:混合云方案。
我们把PaaS和IaaS打通,做出了一个高性价比&高兼容性的混合云方案。
将企业的网站、web应用和新编写的程序放到SAE上,将企业原有的软件、做过深度开发和优化的系统放到SWS上,然后通过一个合理的安全策略,允许它们之间互相访问。
这就是我们的混合云,最近的一个例子里边,采用这个方案后费用降低了60%。
在SaaS这个层面,陈理捷认为SaaS要想在国内落地,有几个问题必须解决:
- 第一,企业数据安全问题,如何保证企业的数据不泄露和被盗用。
- 第二,依赖SaaS的业务的可控性问题,当SaaS服务商倒闭了,企业的业务怎么办?
- 第三,SaaS应用匮乏的问题,当应用不够时,平台就无法规模化。
在陈理捷看来,新浪的云商店模式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因为云商店采用了三方模式:
这种类似三权分立的方式,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理解数据格式的供货商接触不到数据;存储数据的云平台不理解数据的结构;客户则对数据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可以随时删除数据。
和之前的SAE环境不同,云商店采用了几乎完全兼容标准的PHP的环境,这有效地解决了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云商店现在的发展势头很不错:
从我们目前的数据来看,它显然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在微盘点击云商店广告的人里边,有4~5%都购买了我们的云应用;而这些人里边,有15%以上的客户进行了第二次购买(不包含续费和升级)。
总结这三年,陈理捷认为:
我们一路走来,做了很多不错的东西,新浪云也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能覆盖云计算三大层次的云平台。
我们随着成长不可避免地被改变,好在我可以欣慰的说,我们还是一个有梦想的团队。
我深信我们还是改变了世界的,也许就那么一点点,但没有我们会不一样。
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对此文发表了评论。
雨夜听书指出:
新浪开始建立自己的护城河了, 象传统产品一样,公有云就是成本和服务的竞争。PaaS层降低了成本,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不过还需要时间去让客户适应。
刘黎明3000的评论是:
好像都有类似的问题,为客户省钱省到自己赚不到钱。不过@Easy 兄在文中重构了SaaS和混合云的定义,让我眼前一亮。
InfoQ中文站内部的编辑流程系统,目前就托管在SAE上。读者们,你们是否有过使用SAE的经历?欢迎在留言中说出你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