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前端工程师都有自己喜爱的javascript框架,说情感也好,道信仰也罢,javascript框架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便捷的开发,更有一种纯粹的逻辑美感,不管是jquery曼妙的简洁,还是yui魔术般的沙箱,都使我们产生无穷的想象。然而,js框架却又必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完美无瑕,比如jquery在OO方面做出的让步,以及yui在性能上做的牺牲,无不给人传达一种缺憾美、一种理想的现实主义。今天,我们来看看yui3在框架设计中的这些牺牲和让步,以便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yui3的全貌,并将其优势发挥至最佳。
1,种子的一步到位 or 颗粒化
所谓种子一步到位是指只要在页面引入一个种子文件的script标签,比如prototype和jquery,只要引入一个prototype.js或jquery.js就可以了,他们将各自对dom操作和event的封装等等都囊括进一个文件中,并尽力将其做到最小,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使用框架非常简单。然而yui将这些功能做了级别划分和颗粒化设计,从概念上抽象出来“核心”、“工具”和“组件”,每个小功能放在一个文件当中,需要的时候则要自行去引用,yui文档中给出的大量demo都采用这种方法,这种设计显然不像jquery那样对初学者友好,而且使用起来不够傻瓜,为了实现一个小功能,甚至要引入三四个js文件。yui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yui实在太大,把所有功能都搞进一个文件中确实有点不靠谱,二是为其动态加载的框架设计做铺垫。
2,手动引入 or 动态加载
往页面中写js的传统方法是,直接将js文件作为script标签路径写在页面中,使用yui也可以这样引入页面,但yui更推荐使用loader进行动态加载。动态加载脚本的渊源很复杂,目前来看主要原因有三,其一,页面中手写js标签无论如何都会占用一个http请求,即使这个请求是一个304,动态加载的文件缓存后则不必发起真实的http请求,其二,动态加载可以实现按需加载,而且可以根据js文件之间的依赖进行去重和排序,手写标签加载js文件则必须让开发者去额外关注一下文件的排序、重复等等,其三,动态加载有利于页面代码的语义化,这使得开发者只关心“需要什么”,而不用去在意“如何得到”。当项目变得越发臃肿,维护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这中小技巧会有不小的好处的。
3,逻辑启动的单一入口 or 沙箱
我们在页面中启动一个js逻辑通常是放在一个类似onDomReady的方法中,如果页面中存在多个逻辑的时候怎么办呢?比如,a实现了逻辑A,页面代码是这样的
<script src=”logicA.js” />
<script>
$.onDomReady(function(){
___LogicA.start();
});
</script>
这段代码通常写在页面的尾部,这段逻辑所伴随的html代码是埋藏在页面的某处,这时b要在页面中增加逻辑B,b的做法是首先找到尾部的这段代码,然后更改成如下模样:
<script src=”logicA.js” />
<script src=”logicB.js” />
<script>
$.onDomReady(function(){
___LogicA.start();
___LogicB.start();
});
</script>
同样,B逻辑所伴随的html代码也是埋藏在页面的某处,这样看来,js逻辑和其伴随的html代码如此分离,以至于到了删减功能的时候,往往删掉html却忘了删js,或者删掉js忘了删除html,在重用代码的时候也会是个麻烦。同样,在调试的时候,工程师也要打开两个窗口分别关注js和html,即使这两段代码在同一个文件当中。如此则不如把代码写成这样:
<!–A逻辑的html代码段–>
<script src=”logicA.js” />
<script>
$.onDomReady(function(){
___LogicA.start();
});
</script>…
<!–B逻辑的html代码段–>
<script src=”logicB.js” />
<script>
$.onDomReady(function(){
___LogicB.start();
});
</script>
这种coding写法正是yui所提倡的,也就是所谓的沙箱,每个逻辑包含在一个沙箱中,各司其则互不干扰。当第三者浏览代码的时候也立即明白这就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块,包含典型的html结构和启动逻辑的js,要重用,整块拷走即可。
4,代码污染 or 沙箱
刚才提到的沙箱可以解决一部分代码污染的问题,新人阅读代码不用再看着乱码般的源码,“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寻找html和js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写法也存在隐患,现在的前端开发越来越复杂也更多的使用分层,比如底层使用yui,中间层是自定义的工具库,或者再加一个项目的widget组件库,写页面逻辑则是基于这些库进行开发。这样的话,每段逻辑可能写成这个样子:
<!–A逻辑的html代码段–>
<script src=”widget.js” /><!–项目的widget库–>
<script src=”logicA.js” />
<script>
$.onDomReady(function(){
___LogicA.start();
});
</script>
尽管我们可以约定,将项目用到的所有的组件都统一加载进页面中,但当组件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出现了上文所说的一步到位和颗粒化之间的矛盾,当每个控件单独占用一个js文件和与之相伴随的css皮肤,一个相对复杂的逻辑就变成了上文所说的手动引入js文件,并随之引入一些显而易见的弊端:
<!–复杂的A逻辑的html代码段,使用了日历,弹层,幻灯–>
<script src=”calendar.js” /><!–日历–>
<script src=”box.js” /><!–弹层–>
<script src=”tabview.js” /><!–幻灯原型–>
<script src=”slider.js” /><!–幻灯–>
<script src=”logicA.js” />
<script>
$.onDomReady(function(){
___LogicA.start();
});
</script>
首先,手写大量的js文件会各自占用单独的http请求,在者,这个场景中,slider.js继承自tabview.js,因此要着重关注他们的顺序,第三,如果别人在页面的其他地方也使用了日历或者幻灯,还要再加两个相同的js标签?其实,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隐约看到大项目团队开发的影子了,在一个迭代及其频繁的项目中,开发者需要在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复杂页面的某个功能的开发,而且不能影响到页面的其他功能,毕竟,每添加一个功能,QA mm们都要将与之牵连的所有功能都要回归,可辛苦了我们的QA mm们。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功能的开发可能和同一个页面其他功能的开发相互并行。互相不属于同一个项目组,也不知晓对方的实现。这种模式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多人开发,冲突也大都由此产生,每个功能单独看来是正确的,合并到一起会产生冲突和bug,这时调试bug则需要两个工程师同时进行,很麻烦。甚者,当组件升级了,比如,tabview.js再继承自tab.js,则又要去联系各个工程师,将每个引用tabview.js的地方之前再加上一个tab.js,很麻烦。我们说,这种多人协作模式所带来的冲突也是代码污染的一种,因为每个人只能掌控类似tms区块那么巴掌大的地方,所组成的最终页面是什么样,都不知道。更何况,这种生猛的引用js,也会阻塞页面加载,占用http请求,影响性能。
鉴于此,yui将js的动态引入机制也并入其沙箱设计之中,我要引用的只是一个名字,比如slider.js,他依赖tabview.js,tabview.js依赖tab.js,这样我只需引用一个名叫”slider”的东西即可,不用操心他依赖什么,更不用管如何引入到页面中,yui都帮我们搞定:
<script>
TB.addmoudle({
___logicA:{
______fullpath:’logica.js’,
______requires:['slider']
___}
}).use(‘logicA’,function(Y){
___LogicA.start();
});
</script>
当我们看最终组成的页面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埋藏在页面各个角落的这些简短的结构一致的js代码段。很易理解,这点代码也不用像长的代码块压成一行。(更多细节可参照 前端弱架构导致的代码污染 )
5,颗粒化 or http请求数
这的确是一对矛盾,颗粒化带来了项目开发、管理、和代码重用的高效率,却又引入了更多的http请求数,好在yui提供了combo,可以将所有的http请求合并成一个。只需在YUI引入的时候配置下combo属性即可,高颗粒化的请求数瞬间降低一倍以上。在之前做雅虎关系的时候,在yui2和yui3pre并存的情况下,可以将请求降低到4个,yui2和3各一个种子,各自一个combo。当然这是在hack掉yui的loader的前提下。yui默认不会合并非yui文件(更多细节可以阅读基于yui的团队开发)。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可以控制我们的http请求数,在不hack yui的情况下,可以解决部分性能问题。
6,懒惰加载 or 即时加载即时执行
上文提到,逻辑依赖沙箱,沙箱依赖的js文件则是延时加载的,这样就导致一个问题,当页面比较庞大的时候,会等待页面js加载完毕才会渲染动作,这样的用户体验不佳,而即时加载即使运行则可以渲染出模块后随即渲染动作,当网速一定的时候,两者看似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yui 动态加载的机制比较折中的处理了这个问题,A逻辑需要a.js,B逻辑需要b.js,A逻辑则只会在a.js加载完成后执行,而不管b.js是否加载完成,而当A需要a.js和b.js的时候,A则需要等待a.js和b.js都加载完成才会执行,B逻辑只需判断当前是否已经加载b.js,如果b.js已经在其他模块中引入进来,B则可以立即执行。但确定的是,所有的js的引入一定是在domReady后执行的,也就是说,不管怎样,动作的渲染一定是在页面html结构出来后才开始执行的,用户体验上还是会有损失。
7,面向接口的设计 or 面向dom的设计
我们知道jquery的插件习惯将所有的动作都加载到一个$(‘#id’)上,使用的时候只要执行类似$(‘#id’).init()即可。这看起来简洁明快,开发者的逻辑的思路也始终没有离开“节点”,很方便理解,而对yui3 的node扩展就不那么方便,从yui3的pre版到正式版,对node扩展的方法在不断的修改(更多细节看这里:扩展yui3 node的定时器),这也可以看出yui设计者在对node扩展性设计时的纠结和苦恼:要不要允许开发者去扩展node节点呢?大概是因为设计者们对prototype先天的弊端心有余悸。目前看来,设计者还没有完全走出纠结,尽管对node扩展相比yui3第一个预览版方便了很多,开发者仍然不能像写jquery插件那样优雅自如的对node进行扩展。相反,zakas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widget接口的设计上,在这一点上,相比jquery,yui3则具有无可限量的优越性,因为在yui3中,组件不仅仅是组件,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他可以出生,可以成长,可以被改造,可以死亡,组件在这些复杂的运行时环境中自我锤炼,因此,一个复杂页面在yui3的技术体系中,变成了一个由无数组件链接而成的生态系统,这种生物链所带来的设计创新和新视野是其他js框架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的。关于yui3的组件开发更多细节可以参照:基于yui3的组件开发1 和 克军在D2上的分享《从yui2到yui3看前端的演变》
8,苗条的身材 or 庞大的身躯
说到这里,大概会有很多人拍砖。其实jquery和yui同属两类不同的js框架,一个苗条纤细,一个身重如山,两者之间其实没有什么水深火热,只是使用范围不同罢了,类似jquery的轻框架的使用范围是博客级别的小网站,尤其适合单人开发,代码写一次不再修改,而且很适合初学者学习使用,给初学者带来自信。yui则使用与企业级的项目中的团队开发,项目维护周期远远超过开发周期,因此yui性能一定比不过jquery,jquery的续航能力也一定不如yui,没有最优秀,只有最适合。当然这自然也挡不住我个人对迷人的jquery的喜爱,只要我们能从各个js框架学到东西,能提高自己做前端架构的能力,就ok。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观点,人无完人,框架无完框架,缺憾之处必有权衡。以上YY,欢迎拍砖!
引:http://ued.taobao.com/blog/2010/01/yui3%E8%AE%BE%E8%AE%A1%E4%B8%AD%E7%9A%84%E6%BF%80%E8%BF%9B%E5%92%8C%E5%A6%A5%E5%8D%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