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序对与卡氏积
2. 二元关系(包括空关系,恒等关系,全域关系等)及其表示(关系矩阵,关系图)
3. 关系的五种性质(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4. 二元关系的幂运算
5. 关系的三种闭包(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
6. 等价关系和划分(包括等价类,商集,划分块等)
7. 偏序关系(包括哈斯图,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上界,下界,最小上界,最大下界等)
1. 掌握:有序对及卡氏积的概念及卡氏积的性质
2. 掌握:二元关系,A到B的二元关系,A上的二元关系,关系的定义域和值域,关系的逆,关系的合成,关系在集合上的限制,集合在关系下的象等概念,3掌握关系的定义域、值域、逆、合成、限制、象等的主要性质
3. 掌握:关系矩阵与关系图的概念及求法
4. 掌握: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的主要性质(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的定义及判别法,对某些关系证明它们有或没有中的性质
5. 掌握:A上二元关系的n次幂的定义及主要性质
6. 掌握A上二元关系的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的定义及求法
7. 掌握:等价关系、等价类、商集、划分、等概念,以及等价关系与划分之间的对应
8. 掌握:偏序关系、偏序集、哈斯图、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上界、下界、上确界、下确界等概念
==========================
定义7.1 由两个元素x和y(允许x=y)按一定顺序排列成的二元组叫做一个有序对或序偶,记作<x,y>,其中x是它的第一元素,y是它的第二元素。
有序对<x,y>具有以下性质:
定义域、值域、域、逆关系
关系的基本运算有七种,分别定义如下:
定义7.6 设R是二元关系。
(1) R中所有的有序对的第一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R的定义域,记为domR。形式化表示为:domR={x|y(<x,y>∈R)}
(2) R中所有有序对的第二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R的值域,记作ranR。形式化表示为 ranR={y|x(<x,y>∈R)}
(3) R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并集称为R的域,记作fldR。形式化表示为fldR=domR∪ranR
例7.5 设R={<1,2>,<1,3>,<2,4>,<4,3>},则
domR={1,2,4}
ranR={2,3,4}
fldR={1,2,3,4}
下面考虑这些基本运算的性质。
定理7.1 设F是任意的关系,则
(1)(F-1)-1=F
(2)domF-1=ranF,ranF-1=domF
证 (1)任取<x,y>,由逆的定义有
<x,y>∈(F-1)-1<y,x>∈F-1<x,y>∈F。
所以有(F-1)-1=F。
(2)任取x,
x∈domF-1y(<x,y>∈F-1)y(<y,x>∈F)x∈ranF
所以有domF-1=ranF。
同理可证 ranF-1=domF。
定理7.2 设F,G,H是任意的关系,则
(1)(FG)H=F(GH)
(2)(FG)-1=F-1G-1
证 (1)任取<x,y>,
<x,y>∈(FG)H
t(<x,t>∈FG∧(t,y)∈H)
t(s(<x,s>∈F∧<s,t>∈G)∧<t,y>∈H)
ts(<x,s>∈F∧<s,t>∈G∧<t,y>∈H)
s(<x,s>∈F∧t(<s,t>∈G∧<t,y>∈H))
s(<x,s>∈F∧<s,y>∈GH)
<x,y>∈F(GH)
所以(FG)H=F(GH)
(2)任取<x,y>,
<x,y>∈(FG)-1
<y,x>∈FG
t(<y,t>∈F∧(t,x)∈G)
t(<x,t>∈G-1∧(t,y)∈F-1)
<x,y>∈G-1F-1
所以(FG)-1=F-1G-1。
在右复合运算的基础上可以定义关系的幂运算。
定义7.10 设R为A上的关系,n为自然数,则R的n次幂定义为:
(1) R0={<x,x>|x∈A}=IA
(2) Rn+1=RnR
由以上定义可知,对于A上的任何关系R1和R2都有
R10=R20=IA
也就是说,A上任何关系的0次幂都相等,都等于A上的恒等关系IA。此外对于A上的任何关系R都有R1=R,因为
R1=R0R=IAR=R
给定A上的关系R和自然数n,怎样计算Rn呢?若n是0或1,结果是很简单的。下面考虑n≥2的情况。如果R是用集合表达式给出的,可以通过n-1次右复合计算得到Rn。如果R是用关系矩阵M给出的,则Rn的关系矩阵是Mn,即n个矩阵M之积。与普通矩阵乘法不同的是,其中的相加是逻辑加,即
1+1=1,1+0=0+1=1,0+0=0
如果R是用关系图G给出的,可以直接由图G得到Rn的关系图G'。G'的顶点集与G相同。考察G的每个顶点xi,如果在G中从xi出发经过n步长的路径到达顶点xj,则在G'中加一条从xi到xj的边。当把所有这样的便都找到以后,就得到图G'。
下面考虑幂运算的性质。
定理7.6 设A为n元集,R是A上的关系,则存在自然数s和t,使得Rs=Rt。
证 R为A上的关系,对任何自然数k,Rk都是A×A的子集。又知|A×A|=n2,|P(A×A)|=,即A×A的不同子集仅个。当列出R的各次幂R0,R1,R2,…,,…,必存在自然数s和t使得Rs=Rt。
该定理说明有穷集上只有有穷多个不同的二元关系。当t足够大时Rt必与某个Rs(s<t)相等。如例7.8中的R4=R2。
定理7.7 设R是A上的关系,m,n∈N,则
(1)RmRn=Rm+n
(2)(Rm)n=Rmn
证(归纳法)
(1) 对于任意给定的m∈N,施归纳于n。若n=0,则有
RmR0=RmIA=Rm=Rm+0
假设R4Rn=Rm+n,则有
RmRn+1=Rm(RnR)=(RmRn)R=Rm+n+1 ,
所以对一切m,n∈N有RmRn=Rm+n。
(2) 对于任意给定的m∈N,施归纳于n。若n=0,则有
(Rm)0=IA=R0=Rm×0
假设(Rm)n=Rmn,则有
(Rm)n+1=(Rm)nRm=(Rmn)Rn=Rmn+m=Rm(n+1)
所以对一切m,n∈N有(Rm)n=Rmn。
(未完成......请关注下节内容.)
关于Discrete Mathematics更多讨论与交流,敬请关注本博客和新浪微博songzi_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