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版机房重构中,我们尽可能的加入设计模式,目的就是学习设计模式如何应用,加深对设计模式的理解。
在整体架构中,应用了抽象工场+反射,目的是创建接口。好处自然是降低了B层与接口层的耦合度,从而使系统更加的灵活。当然,在U层与B层之间加入外观,应用外观模式,同样是为了解耦合。
在下机计算金额中,自然会用到策略模式。当时我仿照着抽象工厂+反射的例子,将策略模式也加上了反射,当时也不清楚为什么要加,只是感觉要加上,后来才发现,反射可以很方便的遵守开闭原则,当发生变化时,只要修改配置文件即可,感觉太好了。
在几个组合查询中,应用了以下模版方法模式,因为它们的框架结构基本相同,所以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在这里只说几个我们需要注意的几点
(1)每个图中的提示信息一定要有。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
(2)用例图中的包含和扩展关系要分清
(3)时序图中的对象都是从类图中拖放进去的,不是自己画的。而且其中的每个方法的调用以及参数都应该是在类图中写好,时序图中只要引用一下即可。最容易出错的是:时序图中的关系到接口为止,不会出现D层(如果没有接口层,就会出现D层)
(1)首先是文档的格式。
大标题当然是软件名称,然后是该文件的名称(需求分析还是概要设计),然后是版本信息(有些文档需要多次修改,需要将每次修改的时间、原因、内容等信息记录下来),接下来是目录,至于文档内容,每个图或者表都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只出现一张图。当然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左侧一定要有导航栏(方便查阅)。
(2)几个重要文档
可行性分析,这个没什么好说,只要准确的分析出该软件是否值得开发以及是否有能力开发即可。
需求分析,最主要的要有用例图和原型图。用例图需要必要的文字说明等,原型图是为了使用户和程序设计者更好的对目标产品达成共识。
项目开发计划,这里必须要有甘特图,需要进行每个时间段的任务划分。
概要设计,要有包图和类图,从整体上来描述系统的运行状况。
详细设计,要有包图(文字说明)、类图(方法,参数,返回值,都要详细描述)、时序图(业务逻辑)及IPO图(是用来说明每个模块的输入、输出数据和数据加工的重要工具)。
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ER图(实体关系图)以及数据库名称、表结构、各字段的详细说明、视图说明、SQL创建语句等。
测试计划,针对每个模块要有具体的测试用例(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
用户说明书,也就是使用手册。要有详细的安装和操作步骤,使用户能够参考着,正确使用该软件。
通过这次重构,对之前的UML以及文档又加深了认识,对设计模式的应用,也增加了自己对设就模式的好感。
一个软件的开发,最难的不是代码的编写,而是前期的设计,一个项目的成败全靠前期设计,只有在前期设计中让程序降低耦合,增加灵活性,才会使该软件的寿命更长。这就好比我们的人生,只有前期好好规划,努力奋斗,才会让我们的寿命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