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 网络编程】TCP 客户/服务器简单 Socket 程序

前面介绍了Socket 编程函数  在编写 Socket 程序之前还需要了解TCP连接是如何建立的。(参考资料《Unix 网络编程》)

建立一个 TCP 连接时会发生下述情形:

1. 服务器必须准备好接受外来的连接。这通常通过调用 socket、bind 和 listen 这三个函数来完成,我们称之为被动打开。

2. 客户通过调用 connect 发起主动打开,这导致客户TCP发送一个SYN(同步)分节,标识希望连接的服务器端口以及初始序号。通常SYN分节不携带数据,其所在IP数据报只含有一个IP首部、一个TCP首部及可能有的TCP选项。

3. 服务器发送回一个包含服务器初始序号以及对客户端 SYN 段确认的 SYN + ACK 段作为应答,由于一个 SYN 占用一个序号,因此确认序号设置为客户端初始序号加 1。

4. 客户端发送确认序号为服务器初始序号加 1 的 ACK 段,对服务器 SYN 段进行确认。

这种交换至少需要三个分组,因此称之为TCP的三路握手。

【Unix 网络编程】TCP 客户/服务器简单 Socket 程序_第1张图片

一旦TCP建立连接,客户/服务器之间便可以进行数据通信。


1. 服务器端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ys/socket.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unistd.h>
#include<netinet/in.h>
#include <errno.h>  
#define PORT 6666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ser_sockfd,cli_sockfd;
	int err,n;
	int addlen;
	struct sockaddr_in ser_addr;
	struct sockaddr_in cli_addr;
	char recvline[200],sendline[200];
	
	ser_sock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创建套接字
	if(ser_sockfd == -1)
	{
		printf("socket error:%s\n",strerror(errno));
		return -1;
	}
	
	bzero(&ser_addr,sizeof(ser_addr));
	
	/*在待捆绑到该TCP套接口(sockfd)的网际套接口地址结构中填入通配地址(INADDR_ANY)
	和服务器的众所周知端口(PORT,这里为6666),这里捆绑通配地址是在告知系统:要是系统是
	多宿主机(具有多个网络连接的主机),我们将接受宿地址为任何本地接口的地址*/     
	s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_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_addr.sin_port = htons(PORT);
	
	//将网际套接口地址结构捆绑到该套接口
	err = bind(ser_sockfd,(struct sockaddr *)&ser_addr,sizeof(ser_addr));  
	if(err == -1)
	{
		printf("bind error:%s\n",strerror(errno));
		return -1;
	}
	//将套接口转换为一个监听套接口,监听等待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err = listen(ser_sockfd,5);                                      
	if(err == -1)
	{
		printf("listen error\n");
		return -1;
	}
	
	printf("listen the port:\n");
	
	while(1)
	{	
		add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
		//等待阻塞,等待客户端申请,并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accept成功,将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并为这个新的套接字分配一个套接字描述符
		cli_sockfd = accept(ser_sockfd,(struct sockaddr *)&cli_addr,&addlen);   
		if(cli_sockfd == -1)
		{
			printf("accept error\n");
		}
		
		//数据传输
		while(1)
		{
			printf("waiting for client...\n");
			n = recv(cli_sockfd,recvline,1024,0);
			if(n == -1)
			{
				printf("recv error\n");
			}
			recvline[n] = '\0';
			
			printf("recv data is:%s\n",recvline);
			
			printf("Input your words:");
			scanf("%s",sendline);
			send(cli_sockfd,sendline,strlen(sendline),0);
		}
		close(cli_sockfd);
	}
	close(ser_sockfd);
	
	return 0;
}

1.首先通过 socket 函数创建套接字,此时套接字数据结构字段并未填充,在使用之前必须调用过程来填充对应字段,这里在地址结构中填入通配地址(INADDR_ANY),通配地址就是指定地址为 0.0.0.0 的地址,表示服务器接受机器上所有IP地址的连接,用于多IP机器上。这样无论客户 connect 哪个IP地址,服务器端都会接收到请求,即接受宿地址为任何本地接口的地址。如果是指定地址,那么机器只有 connect 这个地址才能成功。后面是填充端口号,如果指定为 0,则由系统随机选择一个未被使用的端口。

2. bind 将没有指定端口的 socket(ser_sockfd)绑定到我们指定的端口上(通配地址+指定端口号),服务器是通过它们的众所周知端口被大家认识的。这样 socket(ser_sockfd)就与指定的端口产生了关联,即指向了指定端口。

3. listen 将套接口转换为一个监听套接口,被动打开,允许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然后 accept 客户端的连接请求,没有请求则阻塞。

5. accept 成功后,将创建新的套接字,并为新套接字分配一个套接口描述符,该套接字除了记录本地(服务器)的IP和端口号信息外,还记录了目的(客户)IP和端口号信息。服务器与客户的通信则是通过该新创建的套接字(已连接套接字)进行。


2. 客户端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ys/socket.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unistd.h>
#include<netinet/in.h>
#define PORT 6666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sockfd;
	int err,n;
	struct sockaddr_in addr_ser;
	char sendline[200],recvline[200];
	
	sock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创建套接字
	if(sockfd == -1)
	{
		printf("socket error\n");
		return -1;
	}
	
	bzero(&addr_ser,sizeof(addr_ser));     
	
	/*用通配地址和指定端口号装填一个网际接口地址结构*/ 
	addr_se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_se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addr_ser.sin_port = htons(PORT);                
	
	//TCP:客户(sockfd)向服务器(套接口地址结构)发起连接,主动请求
	//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有参数addr_ser指定
	err = connect(sockfd,(struct sockaddr *)&addr_ser,sizeof(addr_ser));   
	if(err == -1)
	{
		printf("connect error\n");
		return -1;
	}
	
	printf("connect with server...\n");
	
	//数据传输
	while(1)
	{ 	
		printf("Input your words:");
		scanf("%s",sendline);
		
		send(sockfd,sendline,strlen(sendline),0);            
	
		printf("waiting for server...\n");
	
		n = recv(sockfd,recvline,100,0);                      
		recvline[n] = '\0'; 
		
		printf("recv data is:%s\n",recvline);
	}
	
	return 0;
}
1. 客户端同样通过 socket 创建套接字,TCP 客户通常不把IP地址捆绑到它的套接口上,当连接套接口时,内核将根据所用外出网络接口来确定源IP地址,并选择一个临时端口作为源端口。
2. 用通配地址和指定端口填充的是待连接服务器端的套接字地址结购,这里采用的是通配地址,由于服务器端指定的是通配地址,即接受机器上所有IP地址的连接,同样客户也可向机器上任何IP地址发起连接,服务器端都会接收到。

3.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connect 成功后,其请求连接的服务器的IP和端口号信息将会写入该套接字,这样该套接字也同时记录了本地和目的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也就可以进行通信了。

结果如下:

【Unix 网络编程】TCP 客户/服务器简单 Socket 程序_第2张图片

总的说来:

对于服务器程序而言,编程步骤如下:

调用socket,创建一个不与任何网络连接相对应的套接口(socket),其返回值是一个文件描述符;调用bind,将刚刚创建的 socket 与本机的 IP地址和端口号绑定,这样一来 socket 就变成了一个 3元组;调用 listen,将 socket 指定为一个被动套接口(又称监听套接口),专门用于监听客户端到达的网络连接请求;调用 accept,使 socket 进入到可以接收网络连接请求的状态,此时服务器将能够接收客户端发起的连接,但如果没有客户端发起连接,那么服务器将进入阻塞态,直到有客户端连接到达,accept 将返回;此时,accept 的返回值是另一个 socket(文件描述符),这个 socket 被称为连接套接口,此套接口是一个5元组(其中远端IP和远端端口号来自于客户机发起连接时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包,其实就是 3次握手的第一个数据包);调用 read,从连接套接口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如果此时客户端并未发送数据,那么 read将阻塞到有数据到达为止;根据客户端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调用 write,向连接套接口写入处理后的数据,该数据将通过网络达到客户端;当所有数据都已处理完毕,将调用 close 关闭连接套接口,这将在物理上激发 4分节终止序列,在客户机的配合下,成功完成网络连接的关闭,自此通信结束。

对于客户机程序而言,编程步骤如下:

调用 socket,创建一个不与任何网络连接相对应的套接口(socket);调用 connect,将服务器 IP和端口号作为参数输入,系统将选择一个本机尚未使用的大于 1024的端口号作为本地端口号(此时,5元组已经齐备),主动发起连接(这将激发3次握手),当3次握手成功完成后,connect 将返回,此时 socket 已经物理上对应了一个网络连接通道;调用 write 向 socket 写入数据,该数据将达到服务器,被 read所读取,然后调用 read,等待从 socket 获取服务器通过 write 回送的数据;当所有数据都接收完毕,调用 close,激发或者配合完成 4分节终止序列,成功完成网络连接的关闭,自此通信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tcp,socket,Unix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