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学习总结(17) 责任链模式

本系列主要记录设计模式的意图是什么,它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它;它是如何解决的,掌握它的结构图,记住它的关键代码;能够想到至少两个它的应用实例,一个生活中的,一个软件中的;这个模式的优缺点是什么,其有哪些使用场景,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尊重作者,转载请注明晔阳的Bloghttp://blog.csdn.net/hacke2

 

17.责任链模式


意图: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主要解决:职责链上的处理者负责处理请求,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所以职责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什么时候使用:在处理消息的时候以过滤很多道
如何解决 :拦截的类都实现统一接口
结构图

设计模式学习总结(17) 责任链模式_第1张图片

关键代码:Handler里面聚合他自己,在HanleRequest里判断是否合适,如果没达到条件则向下传递,向谁传递之前set进去
应用实例:1、红楼梦中的“击鼓传花”2、JS中的事件冒泡 3、JAVA WEB中 Apache Tomcat 的对Encoding的 处理,Struts2 的拦截器, jsp servlet 的Filte
优点:1、降低耦合度。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解耦。2、简化了对象。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3、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允许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 4、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
缺点:1、不能保证请求一定被接收。 2、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在进行代码调试时不太方便;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3、可能不容易观察运行时的特征,有碍于除错。
使用场景: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注意事项:在JAVA WEB中遇到很多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