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中的西诺达

         前几天有个朋友一直追问我两个问题,于是有感而发引出了下面的思考。朋友的问题是:

  1. 现在建站型公司特别多(他以为我是以建站为主),竞争很激烈,根本就赚不到钱,公司怎么生存?
  2. 没门槛、没技术含量,而且开源产品很多,公司以电子商务技术服务为主会不会遇到方向性错误?

         先不回答问题,引用悲观者对中国经济的一段看法:人民币持续升值,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价格大幅提升,土地、劳动力和环境成本迅速提高,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正在被削弱;西方对中国产品质量的质疑前所未有的高涨。他们认为,中国仅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占据了支配地位,中国的竞争力仅仅是低成本的制造能力,相对于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中国在价值创造上的成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这样的模式不具可持续性,一旦成本上升的趋势开始,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将难以维系。而这一过程似乎已经开始。

         回过头来看西诺达,没有钱、没有人、没有技术沉淀、没有……

         你可能会觉得很悲观,什么都没有,还干什么?

         老李认为,做事情要看大势,趋势把握对了,扬起风帆必然会飞速前进,当然控制不好也会翻船。电子商务肯定是西诺达看好的,西诺达将来要提供一整套的电子商务服务,针对传统的商家,可以提供按效果付费的套餐,服务和效果会成为西诺达的核心竞争力。

         好了,我们回头看中国经济(呵呵)。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低成本不好,跨国公司的品牌策略和高利润才好。其实现在双方都很苦恼。跨国公司苦恼遭遇中国的价格战,中国公司苦恼不能享受跨国公司的利润。其实双方都在做梦,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自身资源和能力都非常有限的中国企业既缺乏品牌,也无法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来获取垄断性技术(像不像当前阶段的西诺达?),享受由此带来的超额利润,降低价格不得不成为它们主要的竞争方式。过去十年里,残酷的价格战从服装、鞋帽到冰箱、彩电到手机、电脑,竞争中的中国企业被迫竭尽全力地寻找市场空隙、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和掌握新的技术。许多企业在这个阶段中消失了,但华为、海尔、联想、TCL等这些活下来的企业则日益强大,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中国玩家”。

          一个很有意思的判断是,中国企业在残酷的竞争当中形成的某些能力,有可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比如在国内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现在正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中被复制;又比如,在相对成熟的高科技产品上,中国企业擅长在质量、功能和成本之间找到比较难把握的平衡,从而迅速实现这些高科技的普及和大规模生产。而跨国公司更强调研发、强调性能,而不是那么关注成本,因此中国企业对产品性价比的大幅提升产生了巨大的市场冲击力。

         手工业时代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定制。

         工业化时代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福特式的流水线、标准化、大规模。

         后工业化时代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大规模的定制。

         中国企业靠大规模制造进入了全球经济,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全球经济模块化得发展,许多新的空间产生,凭借低成本优势拿下低端产品市场的中国玩家,虽然高端市场仍然够不着,但可以通过大规模定制的方式去占领很多中端产品市场,这是中国未来十年的机会,同样也是西诺达未来五年的机会。(以上观点摘自长江商学院曾鸣教授)

         对于西诺达而言,战略最重要的作用是指导发展方向。要明确发展的方向,就必须知道终点在哪儿?对终局的判断直接决定战略的前瞻性,再在对未来假设的基础之上,选择到达的最有效的路径。西诺达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服务的性价比上找到平衡点,优先服务处于“农村”阶段的低端客户,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实施能力和产品线,实现大规模定制的能力,从厮杀激烈的红海中脱颖而出。对于悲观者,我们这样说,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公司和团队。对于怀疑者,我们这样说,如果您认可电子商务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西诺达这样的专业型公司肯定会与之共同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起步中的西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