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帖,But请注明出处谢谢: http://blog.csdn.net/shootyou/archive/2011/01/13/6135669.aspx
先说说原理:
客户端(PC浏览器或者手机浏览器)在接受到Tomcat的响应的时候,头信息通常都会带上Content-Length ,一般情况下客户端会在接受完Content-Length长度的数据之后才会开始解析。而在Tomcat上,页面处理过程中会将需要out.print的数据都放在缓存中,然后一次性的返回给客户端。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头信息中不存在Content-Length ,取而代之的是Tansfer-Encoding:chunked ,这个头信息的的意思是response的内容会被Tomcat分成一块一块的发送,客户端也就不需要等到内容都传输完毕了才解析其中的内容。因为这个时候被传送的数据长度是无法预计的,所以存在Tansfer-Encoding:chunked的话也没有存在Content-Length 的意义了。
那么问题来了,具体在应用的时候如何控制Tomcat响应的是Content-Length还是Tansfer-Encoding呢?
我们都知道内置对象out,在调用print或者write的时候都会先往内部buffer里头写数据,而不是直接输出到客户端。Response Header 的 Content-Length 其实就是计算了buffer的数据长度。那他什么时候输出到客户端呢?有几种情况:
1. out的属性autoFlush为true,那么当buffer(默认大小是8 * 1024)的数据满了,Tomcat会自动向客户端flush一次数据,之后buffer就被重置了。必然Content-Length就拿不到了。所以这个时候Repsonse Header就成了Tansfer-Encoding:chunked。
2. out的属性autoFlush为false,如果数据超出了buffer的容量,这个时候会抛出异常IOException。
3. 如果数据在buffer的容量范围之内,那么Content-Length可以被计算,头信息就会带上Content-Length。
4. 如果手动调用了out.flush(),那么buffer中的数据立即会被输出到客户端,这个时候响应数据其实还未传输完毕,所以这种传输也可以看做分块传输了。Repsonse Header自然是Tansfer-Encoding:chunked。
从以上几种情况可以看出,一旦调用了out.flush,buffer就被重置了,Content-Length就无法计算了,Repsonse Header必然是Tansfer-Encoding:chunked。
另外如果有需要自己编写客户端的,可以参考下:http://hfutxf.javaeye.com/blog/807647 ,里面会说到Tansfer-Encoding:chunked的时候的一种需要考虑的情况,本人没有验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