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理的形式结构:
2. 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方法:
3. 对于正确的推理,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证明
4. ①自然推理系统P的定义
②自然推理系统P的推理规则:
前提引入规则、结论引入规则、置换规则、假言推理规则、附加规则、化简规则、拒取式规则、假言三段式规则、构造性二难规则、合取引入规则。
③附加前提证明法
④归谬法
1. 理解并记住推理的形式结构的三种等价形式,即
在判断推理是否正确时,用②;在P系统中构造证明时用③。
2. 熟练掌握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三种方法(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范式法)。
3. 牢记P系统中的各条推理规则。
4. 对于给定的正确推理,要求在P系统中给出严谨的证明序列。
5. 会用附加前提证明法和归谬法。
====================================================
数理逻辑的主要任务是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数学中的推理。所谓推理是指从前提出发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而前提是已知命题公式集合,结论是从前提出发应用推理规则推出的命题公式。要研究推理就应该给出推理的形式结构,为此,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样的推理是有效的或正确的。
定义3.1 设A1,A2,…,Ak和B都是命题公式,若对于A1,A2,…,Ak和B中出现的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或者A1∧A2 ∧…∧Ak为假,或者当A1∧A2 ∧…∧Ak为真时,B也为真,则称由前提A1,A2,…,Ak推出B的推理是有效的或正确的,并称B是有效结论。
关于定义3.1还需要做以下几点说明:
由定义3.1可知,只要不出现(3)中的情况,推理就是正确的,因而判断推理是否正确,就是判断是否会出现(3)中的情况。
例3.1 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1){p,p→q}q
(2){p,q→p}q
解 只要写出前提的合取式与结论的真值表,看是否出现前提合取式为真,而推论为假的情况。
(1)由表3.1可知,没有出现前提合取式为真,而结论为假的情况,因而(1)中推理正确,即{p,p→q}q.
(2)由表3.1可知,在赋值为10情况下,出现了前提合取式为真,而结论为假的情况,因而(2)推理不正确,即{p,q→p}q.
表3.1
定理3.1 命题公式A1,A2,…,Ak推B的推理正确当且仅当
(A1∧A2∧…∧Ak )→B
为重言式。
证 首先证明其必要性。若A1,A2,…,Ak推B的推理正确,则对于A1,A2,…,Ak,B中所含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不会出现A1∧A2∧…∧Ak为真,而B为假的情况,因而在任何赋值下,蕴涵式(A1∧A2∧…∧Ak )→B均为真,故它为重言式。
再证明其充分性。若蕴涵式(A1∧A2∧…∧Ak)→B为重言式,则对于任何赋值此蕴涵式均为真,因而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即在任何赋值下,或者A1∧A2∧…∧Ak为假,或者A1∧A2∧…∧Ak和B同时为真,这正符合定义3.1中推理正确的定义。
由此定理知,推理形式:
前提:A1,A2,…,Ak
结论:B
是有效的当且仅当(A1∧A2∧…∧Ak)→B为重言式。(A1∧A2∧…∧Ak)→B称为上述推理的形式结构。从而推理的有效性等价于它的形式结构为永真式。于是,推理正确
{A1,A2,…,Ak}B
可记为
A1∧A2∧…∧AkB
其中同一样是一种元语言符号,用来表示蕴涵式为重言式。
而判断命题公式永真性有三个方法:
由上小节可以看出:形如A→B的重言式在推理中十分重要。若A→B为重言式,则称B为A的推论,记为AB,下面是几个重要的重言蕴涵式及其名称
这几个蕴涵式在下节中将起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前述推理用更严谨的形式推理系统描述出来。
定义3.2 一个形式系统I由下面四个部分组成:
(1) 非空的字符表集,记作A(I)。
(2) A(I)中符号构造的合式公式集,记作E(I)。
(3) E(I)中一些特殊的公式组成的公理集,记作AX(I)。
(4) 推理规则集,记作R(I)。
可以将I记为<A(I),E(I),AX(I),R(I)>.其中<A(I),E(I)>是I的形式语言系统,<AX(I),R(I)>为I的形式演算系统。
形式系统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推理系统,它的特点是从任意给定的前提出发,应用系统中的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演算,得到的最后命题公式是推理的结论(有时称为有效的结论,它可能是重言式,也可能不是)。另一类是公理推理系统,它只能从若干给定的公理出发,应用系统中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演算,得到的结论是系统中的重言式,称为系统中的定理。
P是一个自然推理系统,因而没有公理。故P只有三个部分。
定义3.3 自然推理系统P定义如下:
1.字母表
(1) 命题变项符号:p,q,r,…,pi,qi,ri,…
(2) 联结词符号:┐,∧,∨,→,
(3) 括号和逗号:( , ),,
2.合式公式 同定义1.6
3.推理规则
(1) 前提引入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都可以引入前提。
(2) 结论引入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所得到的结论都可以作为后继证明的前提。
(3) 置换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命题公式中的子公式都可以用与之等值的公式置换,得到公式序列中的又一个公式。
由九条推理定律和结论引入规则还可以导出以下各条推理定律。
(4) 假言推理规则(或称分离规则):若证明的公式序列中已出现过A→B和A,则由假言推理定律(A→B)∧AB可知,B是A→B和A的有效结论。由结论引入规则可知,可将B引入到命题序列中来。用图式表示为如下形式:
以下各条推理定律直接以图式给出,不再加以说明。
(5) 附加规则:
(6) 化简规则:
(7) 拒取式规则:
(8) 假言三段论规则:
(9) 析取三段论规则:
(10) 构造性二难推理:
(11) 破坏性二难推理规则:
(12) 合取引入规则:
本条规则说明,若证明的公式序列中已出现A和B ,则可将A∧B引入序列中。这就完成了P的定义。
P中的证明就是由一组P中公式作为前提,利用P中的规则,推出结论。当然此结论也为P中公式。
例3.3 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1)前提:p∨q,q→r,p→s,┐s
结论:r∧(p∨q)
(2)前提:┐p∨q, r∨┐q ,r→s
结论:p→s
解 (1)证明:
① p→s 前提引入
② ┐s 前提引入
③ ┐p ①②拒取式
④ p∨q 前提引入
⑤ q ③④析取三段论
⑥ q→r 前提引入
⑦ r ⑤⑥假言推理
⑧ r∧(p∨q) ⑦④合取
此证明的序列长为8,最后一步为推理的结论,所以推理正确,r∧(p∨q)是有效结论。
(2)证明:
① ┐p∨q 前提引入
② p→q ①置换
③ r∨┐q 前提引入
④ q→r ③置换
⑤ p→r ②④假言三段论
⑥ r→s 前提引入
⑦ p→s ⑤⑥假言三段论
从最后一步可知推理正确,p→s是有效结论。
可以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推理,所得结论都是有效的,即当各前提的合取式为真时,结论必为真。
例3.4 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若数a是实数,则它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若a不能表示成分数,则它不是有理数;a是实数且它不能表示成分数。所以a是无理数。
解 首先将简单命题符号化:
设 p:a是实数。 q:a是有理数。 r:a是无理数。 s:a能表示成分数。
前提:p→(q∨r), ┐s→┐q, p∧┐s
结论:r
证明:
① p∧┐s 前提引入
② p ①化简
③ ┐s ①化简
④ p→(q∨r) 前提引入
⑤ q∨r ②④假言推理
⑥ ┐s→┐q 前提引入
⑦ ┐q ③⑥假言推理
⑧ r ⑤⑦析取三段论
有时推理的形式结构具有如下形式
(A1∧A2∧…∧Ak)→(A→B) (3.5)
(3.5)式中结论也为蕴涵式。此时可将结论中的前件也作为推理的前提,使结论只为B。即,将(3.5)化为下述形式
(A1∧A2∧…∧Ak∧A)→B (3.6)
其正确性证明如下:
(A1∧A2∧…∧Ak)→(A→B))
┐(A1∧A2∧…∧Ak)∨(┐A∨ B)
┐(A1∧A2∧…∧Ak∨┐A)∨B
┐(A1∧A2∧…∧Ak∧A)∨B
(A1∧A2∧…∧Ak∧A)→B
因为(3.5)式与(3.6)式是等值的,因而若能证明(3.6)式是正确的,则(3.5)式也是正确的。用形式结构(3.6)式证明,将A称为附加前提,并称此证明法为附加前提证明法。
例3.5 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如果小张和小王去看电影,则小李也去看电影;小赵不去看电影或小张去看电影;小王去看电影。所以,当小赵去看电影时,小李也去看电影。
解 将简单命题符号化:
设 p:小张去看电影。 q:小王去看电影。 r:小李去看电影。 s:小赵去看电影。
前提:(p∧q)→r,┐s∨p,q
结论:s→r
证明:用附加前提证明法。
① s 附加前提引入
② ┐s∨p 前提引入
③ p ①②析取三段论
④ (p∧q)→r 前提引入
⑤ q 前提引入
⑥ p∧q ③⑤合取
⑦ r ④⑥假言推理
归谬法
在构造形式结构为
(A1∧A2∧…∧Ak)→B
的推理证明中,如果将┐B作为前提能推出矛盾来,比如说得出(A∧┐A),则说明推理正确。其原因如下:
(A1∧A2∧…∧Ak)→B
┐(A1∧A2∧…∧Ak)∨B
┐(A1∧A2∧…∧Ak∧┐B)
若(A1∧A2∧…∧Ak∧┐B)为矛盾式,正说明(A1∧A2∧…∧Ak)→B为重言式,即 (A1∧A2∧…∧Ak)B,
故推理正确。
例3.6 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如果小张守第一垒并且小李向B队投球,则A队将取胜;或者A队未取胜,或者A队获得联赛第一名;A队没有获得联赛的第一名;小张守第一垒。因此,小李没有向B队投球。
解 先将简单命题符号化。
设 p:小张守第一垒。
q:小李向B队投球。
r:A队取胜。
s:A队获得联赛第一名。
前提:(p∧q)→r,┐r∨s,┐s ,p
结论:┐q
证明:用归谬法
① q 结论的否定引入
② ┐r∨s 前提引入
③ ┐s 前提引入
④ ┐r ②③析取三段论
⑤ (p∧q)→r 前提引人
⑥ ┐(p∧q) ④⑤拒取式
⑦ ┐p∨┐q ⑥置换
⑧ p 前提引入
⑨ ┐q ⑦⑧析取三段论
⑩ q∧┐q ①⑨合取
由于最后一步q∧┐q0,即(((p∧q)→r)∧(┐r∨s)∧┐s∧p)∧q0,所以推理正确。
1.判断下面推理是否正确。先将简单命题符号化,再写出前提、结论、推理的形式结构(以蕴涵式的形式给出)和判断过程(至少给出两种判断方法):
(1)若今天是星期一,则明天是星期三;今天是星期一。所以明天是星期三。
(2)若今天是星期一,则明天是星期二;明天是星期二。所以今天是星期一。
(3)若今天是星期一,则明天是星期三;明天不是星期三。所以今天不是星期一。
(4)若今天是星期一,则明天是星期二;今天不是星期一。所以明天不是星期二。
(5)若今天是星期一,则明天是星期二或星期三。
(6)今天是星期一当且仅当明天是星期三;今天不是星期一。所以明天不是星期三。
2.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1)前提:p→(q→r), p, q
结论:r∨s
(2)前提:p→q, ┐(q∧r), r
结论:┐p
(3)前提:p→q
结论:p→(p∧q)
(4)前提:q→p, qs, st, t∧r
结论:p∧q
(5)前提:p→r, q→s, p∧q
结论:r∧s
(6)前提:┐p∨r, ┐q∨s, p∧q
结论:t→(r∨s)
3.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
(1)前提:p→(q→r), s→p, q
结论:s→r
(2)前提:(p∨q)→(r∧s), (s∨t)→u
结论:p→u
4.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推理:
(1)前提:p→┐q, ┐r∨q, r∧┐s
结论:┐p
(2)前提:p∨q, p→r, q→s
结论:r∨s
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1)如果小王是理科学生,他必学好数学;如果小王不是文科生,他必是理科生;小王没学好数学。所以,小王是文科生。
(2)明天是晴天,或是雨天;若明天是晴天,我就去看电影;若我看电影,我就不看书。所以,如果我看书,则明天是雨天。
==========
答案
1.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r:明天是星期三。
(1)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r)∧p→r
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即 (p→r)∧pr
所以推理正确。
(2)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q→p
此形式结构不是重言式,故推理不正确。
(3)推理形式结构为 (p→r)∧┐r→┐p
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即 (p→r)∧┐r┐p
故推理正确。
(4)推理形式结构为 (p→q)∧┐p→┐q
此形式结构不是重言式,故推理不正确。
(5)推理形式结构为 p→(q∨r)
它不是重言式,故推理不正确。
(6)推理形式结构为 (pr)∧┐p→┐r
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即 (pr)∧┐p┐r
故推理正确。
推理是否正确,可用多种方法证明。证明的方法有真值表法、等式演算法。证明推理正确还可用构造证明法。
下面用构造证明法证明(6)推理正确。
前提: pr, ┐p
结论: ┐r
证明: ① pr 前提引入
② (p→r)∧(r→p) ①置换
③ r→p ②化简律
④ ┐p 前提引入
⑤ ┐r ③④拒取式
所以,推理正确。
2. (1)证明:
①p→(q→r) | 前提引入 | |
②p | 前提引入 | |
③q→r | ①②假言推理 | |
④q | 前提引入 | |
⑤r | ③④假言推理 | |
⑥r∨s | ⑤附加律 |
①┐(q∧r) | 前提引入 | |
②┐q∨┐r | ①置换 | |
③r | 前提引入 | |
④┐q | ②③析取三段论 | |
⑤p→q | 前提引入 | |
⑥┐p | ④⑤拒取式 |
①p→q | 前提引入 | |
②┐p∨q | ①置换 | |
③(┐p∨q)∧(┐p∨p) | ②置换 | |
④┐p∨(p∧q) | ③置换 | |
⑤p→(p∧q) | ④置换 |
①st | 前提引入 | |
②(s→t)∧(t→s) | ①置换 | |
③t→s | ②化简 | |
④t∧r | 前提引入 | |
⑤t | ④化简 | |
⑥s | ③⑤假言推理 | |
⑦qs | 前提引入 | |
⑧(s→q)∧(q→s) | ⑦置换 | |
⑨s→q | ⑧化简 | |
⑩q | ⑥⑨假言推理 | |
q→p | 前提引入 | |
p | ⑩假言推理 | |
p∧q | ⑩合取 |
①p→r | 前提引入 | |
②q→s | 前提引入 | |
③p∧q | 前提引入 | |
④p | ③化简 | |
⑤q | ③化简 | |
⑥r | ①④假言推理 | |
⑦s | ②⑤假言推理 | |
⑧r∧s | ⑥⑦合取 |
①t | 附加前提引入 | |
②┐p∨r | 前提引入 | |
③p∧q | 前提引入 | |
④p | ③化简 | |
⑤r | ②④析取三段论 | |
⑥r∨s | ⑤附加 |
3. (1)证明:
①s | 附加前提引入 | |
②s→p | 前提引入 | |
③p | ①②假言推理 | |
④p→(q→r) | 前提引入 | |
⑤q→r | ③④假言推理 | |
⑥q | 前提引入 | |
⑦r | ⑤⑥假言推理 |
①p | 附加前提引入 | |
②p∨q | ①附加 | |
③(p∨q)→(r∧s) | 前提引入 | |
④r∧s | ②③假言推理 | |
⑤s | ④化简 | |
⑥s∨t | ⑤附加 | |
⑦(s∨t)→u | 前提引入 | |
⑧u | ⑥⑦假言推理 |
4.(1)证明:
①p | 结论否定引入 | |
②p→┐q | 前提引入 | |
③┐q | ①②假言推理 | |
④┐r∨q | 前提引入 | |
⑤┐r | ③④析取三段论 | |
⑥r∧┐s | 前提引入 | |
⑦r | ⑥化简 | |
⑧┐r∧r | ⑤⑦合取 |
①┐(r∨s) | 结论否定引入 | |
②p∨q | 前提引入 | |
③p→r | 前提引入 | |
④q→s | 前提引入 | |
⑤r∨s | ②③④构造性二难 | |
⑥┐(r∨s)∧(r∨s) | ①⑤合取 |
5.(1) 令p:小王是理科生,q:小王是文科生,r:小王学好数学。
前提:p→r, ┐q→p, ┐r
结论:q
证明:
①p→r | 前提引入 | |
②┐r | 前提引入 | |
③┐p | ①②拒取式 | |
④┐q→p | 前提引入 | |
⑤q | ③④拒取式 |
①s | 附加前提引入 | |
②r→┐s | 前提引入 | |
③┐r | ①②拒取式 | |
④p→r | 前提引入 | |
⑤┐p | ③④拒取式 | |
⑥p∨q | 前提引入 | |
⑦q | ⑤⑥析取三段论 |
关于Discrete Mathematics更多讨论与交流,敬请关注本博客和新浪微博songzi_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