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中使用Sleep函数的注意事项

VC中的Sleep函数在延时应用中很好用,比如通信程序中,一方需等待另一方若干个毫秒后再处理,或者在死循环中,让出CPU不至于资源占用100%等等;

但是,在界面操作中不要使用Sleep函数,比如按钮事件中,不要调用这个函数,否则会出现意外的情况!!那么如何处理延时一段时间执行呢?使用定时器,将按钮事件中调用Sleep函数中的地方,改为启动一个一段时间执行后的定时器:SetTimer(定时器编号,毫秒数后执行,NULL);执行的动作放到定时器回调函数中执行,如果仅执行一次的,那么进到回调函数后首先将定时器关闭(即不是周期执行);

这样做的好处是,所有的“操作”(处理),都是在“本类”中。


另一个方案是启动一个线程:AfxBeginThread(处理回调函数,传递给回调函数的参数);但是也不建议使用!!因为,一般使用该函数都是这样使用,调用时:

AfxBeginThread(Fn, this);<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this是“目前正在处理这个类”的指针

而在回调函数Fn中一般:

UINT Fn( LPVOID pParam )
{
	CMyDlg *pDlg = (CMyDlg *)pParam;//切换到“正在处理”的类中

	//其他处理

	return 1L;
}

这涉及到RTTI,微软MFC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太好(我在使用codeproject上的一些派生类控件就遇到了几个不解的问题,不知道是微软MFC的问题,还是那些派生类控件的问题),保守一点,使用定时器,可以避免这方面的弯路!


2. Sleep()的精度是可以保证的,如Sleep(4),能保证延时4个毫秒,但是不能用GetTickCOunt()函数来探测(最小精度15毫秒,不信自己验证),而是需使用: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stdio.h>

//链接库
#pragma comment(lib, "Winmm.lib")

void main()
{
	timeBeginPeriod(1);
	Sleep(100);

	int j=0;

	//探测10次Sleep的延时
	for(int i=0; i<10; i++)
	{

		DWORD s = timeGetTime();//开始时间(毫秒级)

		//延时函数
		Sleep(2);
		//for (j=0; j<10000000; j++);//测算34~40毫秒,所以for循环每条指令为3~4个ns

		DWORD e = timeGetTime();//结束时间(毫秒级)

		printf("%d\n", e-s);//
	}

}

小心,在一个复杂的工程中,使用windows多媒体库,有可能对原有系统的功能造成不稳定,如CPU占用率过高、破坏原有的定时频率等!!

2015_09_27编辑:在intel的x86上,还是采用“查询机器的工作频率”方式更好用: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LARGE_INTEGER freq;
	LARGE_INTEGER c1, c2, c;

	//查询该机器本身的工作频率,并检查是否支持
	BOOL b =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freq);
	if(b)
		printf("频率 = %I64d\n", freq.QuadPart);
	else
		printf("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 失败\n");


	//查询该机器本身的工作频率,并检查是否支持
	b = QueryPerformanceCounter(&c1);
	if(!b)
		printf("QueryPerformanceCounter 失败\n");

	//下面检验Sleep(1)的精度
	int i;
	for (i=0; i<10; i++)
	{
		QueryPerformanceCounter(&c1);
		c.QuadPart = c1.QuadPart - c2.QuadPart;
		printf("%I64d, %.5fs\n", 
			c.QuadPart,							//计数器差
			c.QuadPart/(double)freq.QuadPart	//周期值,单位:秒
			);
		c2 = c1;


		Sleep(1);
	}

	getchar();
}








你可能感兴趣的:(null,mfc,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