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论和商业的两线作战

前言:本月17号,我就物联网,感知中国,互联网进化,智慧地球等问题接受了佛山日报采访,详细表达了我们应该在理论和商业两个层面同时与西方竞争的观点。否则,即使在一个同起跑线的新领域,我们也会逐渐落后

 

 

采访内容电子版地址:http://www.citygf.com/szb/html/2010-05/21/content_184851132.htm

 

全文:                                         警惕“智慧地球”背后的安全陷阱

 

像堂吉诃德一样,刘锋很多时候会奋力向IBM这个“巨人”开战。IBM公司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后,这位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一直没有停止过他的质疑。

 

  “‘智慧地球’抄袭了我的‘互联网虚拟大脑’概念”,“‘智慧地球’危害国家安全”,这是刘锋一直坚持的观点。不过,在昨天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他还是对IBM高明的商业智慧表达了应有的敬意。

 

  “中国企业应当好好学习对手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竞争策略。”刘锋说。

 

  “虽然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确实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管理手段仍无法与之相匹配的话,它反而会成为一种不必要的负担,这种案例其实非常多。

 

  建设智慧城市应当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应当盲目地被人牵着走。道理就好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当你根本还用不上电脑的时候,完全没必要花几万块钱买一部电脑放在那里做摆设一样。”

 

  ●谈理论

  “虚拟大脑”先于“智慧地球”

 

  记者:IBM公司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后,在中国广泛推广,已经中标了广州、南京、沈阳、深圳等国内多个“智慧城市”项目。你如何理解“智慧地球”这个概念?

 

  刘锋:“智慧地球”包括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理论层面,一个是实践层面。这是美国大公司在商业竞争中非常聪明的一个操作手法,就是先占据理论的制高点,从而占据市场和技术的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企业如果单纯只是在实践层面去操作,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不过这一次我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理论层面上,我们是比IBM快一步的。我在2007年12月发表的论文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概念,比“智慧地球”的提出早了整整一年,而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智慧地球”提出的前一年里,大量IBM公司的IP访问者访问过我们的相关理论网站。

 

  而在实践层面,像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技术其实也早已存在。比如说,中国水利部2007年7月已经开始在主要流域内大量安放传感器,及时将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处理。

 

  我主要是想提醒人们不要被“智慧地球”的概念迷惑,被IBM牵着鼻子走。我们也应该认识到,IBM的“智慧地球”虽然是一个为了商业目的而包装起来的概念,并没有太多创新,但IBM确实发现了这个概念下巨大的商业价值。

 

  ●论安全

  法规先行消除隐患

 

  记者:我们注意到,你很早以前质疑“智慧地球”会对国家的信息安全构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刘锋:“智慧地球”提出,要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以上这些都是IBM的原话,我们可以设想,与美国国家战略挂钩的IBM公司,如果真的可以这样介入涉及国家机密信息的领域的话,中国的铁路、公路、物流、电力、水利、油气管道、金融的动态信息将很容易被其获取或操纵,并进而被美国政府所利用。还有一种风险是通过IBM公司的软件系统,军事人员也完全可以反向操控上述设备。

 

  记者:那么你认为中国和各大城市应当如何规避这种风险?

 

  刘锋:一方面,是尽量扶持培育自己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既然这是商业行为,就要符合相关的法规、政策,相关部门应当尽早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谈差异

  “智慧”“感知”本质无区别

 

  记者:“智慧地球”虽然存在安全风险,但其实互联网本身也有信息安全风险。这种潜在的风险是否对“智慧地球”的推广形成阻碍?物联网会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发展趋势吗?

 

  刘锋:我们在2007年的时候已经研究发现,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互联网不断地往前发展,互联网其实是会“进化”的。当各种硬件、软件条件成熟之后,互联网必然会向传感器、视频、超级服务器这些领域蔓延,并且将其联接起来,这就是物联网。

 

  但是IBM用“智慧地球”的概念将其包装起来之后,就把这个成果给“收割”了,这块庞大的处女地看起来好像就成了IBM自己的东西了,但实际上,这个发展的趋势跟IBM是否提出这个概念无关,而是互联网进化的必然。

 

  记者:中国在2009年也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刘锋:这是中国试图与之抗衡的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我认为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论竞争

    中国企业应抢话语权

 

  记者:面对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中国的企业应该如何切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刘锋:在与国外企业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进行竞争的时候,我特别想再一次提醒的是,中国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理论在竞争当中的重要性。国外企业的竞争优势实际上是理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集成,而中国企业往往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技术、管理层面的竞争。

 

  理论不仅具有预见性,而且具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我们可以想象,当IBM抛出一个“智慧全球”的理念之后,它就可以不断地召集企业、政府,将各种利益相关资源整合、聚集在自己的周围,以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去阐述自己的理念和观点,推广自己的产品;而国内的企业若没有这种理论上的优势的话,更多只是依靠常规的市场营销手段,一个一个去跟政府、企业谈,这样一来,就明显就处于弱势。现在大家可能还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差距可能慢慢就这样拉开了。

 

  记者: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探索建设“智慧城市”,你对此有什么建议?

 

  刘锋:我认为,地方政府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分析自己现阶段是不是真的迫切需要这么做,它的建设成本是不是当前的财力所能承受?虽然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确实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但是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管理手段仍无法与之相匹配的话,它反而会成为一种不必要的负担,这种案例其实非常多。

 

  建设智能城市应当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应当盲目地被人牵着走。

 

  记者:这是否就好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当你根本还用不上电脑的时候,完全没必要花几万块钱买一部电脑放在那里做摆设一样?

 

  刘锋:对,我认为你这个比喻很恰当。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金融,IBM,服务器,云计算,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