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ingularity is Near---预测人工智能,科技走向的神书---奇点临近

比尔盖茨评价本文作者:

雷·库兹韦尔是我所知道的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他的这本耐人寻味的书预测未来信息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将促使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极限——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超越我们的生命。

中文版已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amazon 购买衔接

这是本人研究生阶段参与翻译的。贴上译者序,让你了解本书,以及成为本书的fans:

当人们看到太多相同的时候,也许我们很无知;
当人们看到太多不同的时候,也许我们视野不够大;
当人们同时看到不同和相同的时候,也许这恰是我们的智慧原点。
物质是静止的能量,能量是运动的物质,生命是连接物质与能量的桥梁;智慧是生命的形态,智能是智慧的简化,计算是智慧的元素,当人与机器以计算作为交集时,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生命是相通的。
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让科学挣脱神学的束缚,成为一匹驰骋的野马,为18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以及20世纪末至今的信息革命奠定了基础。求真、细分与发散的逻辑,让物质得到了无限的发展,然而人类的精神却被混淆了。
信息科技发展到今天,已呈现出了两大趋向:一方面传统IT正在走向资源化,即计算可以像水、电一样被资源化;另一方面软件正在与文化融合。在科技与人文的碰撞中,科技似乎走到了发散的尽头,人文也正在艰难地溶解着科技,人文化的科技正逐见端倪。
1998年,我们所在的南开大学嵌入式系统与信息安全实验室,在普适计算研究与新媒体阅读产业实践中,发现阅读作为人的一种基本行为,正在被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网络化电子装置裂解,带有理性思考的传统阅读正在被无情的娱乐化,萃取、整合理性阅读成为一种使命,同时人迁就机器的时代正在淡去,人与机器融合的时代将要到来。由此带来的众多困惑,驱使我们不断地在Intemet上寻求营养。2008年,无意间看到了一则消息,称在美国的硅谷将成立一所“奇点大学”,这个大学的名称和教育探索,源起于一本《奇点临近》的图书。出于好奇,简单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评述资料和评论,发现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雷·库兹韦尔先生。由于国内没有完整的原版图书,我便通过正在美国UCLA联合培养的宫晓利博士,买了本《奇点临近》电子书,浏览后发现书中的观点很特别,而且与我们计算机专业相关,就安排实验室的硕士、博士按照章节进行报告、讨论,经过半年的讨论,发现书中的观点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意义。在这期间董振华博士(现在UMN联合培养)建议我将其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的读者,由此产生了翻译本书的冲动。
奇点一词来源于数学的Y=1/X函数曲线上X=0的点,这个点应该是数学的禁区,也因此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在这一点上,也许科学与人文得到了交融。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本书的叙述方式和内容有以下特点:
(1)奇特与警示的结论
书中六个纪元的划分非常奇特而又富于哲理,宇宙的唤醒是个神圣的命题,大脑的模拟、计算能耗、人与机器的相互融合等都是一个个令人惊叹的结论,其结论如此的积极、如此的自信、如此的奇特。 .
(2)严谨与独特的论述方法
书中前两章运用了归纳式推理总结,后几章又大量运用了演绎式推理预测,真正诠释了回溯有多远,预见就有多远的道理;作者通过追溯、分析以往的科学发展趋势和当今科技的现状,演绎并预测未来。
其重点论述的技术加速回归定律已被现实逐步地验证。
(3)警世之语与探讨性对话
书中每章章首都有名人的警世之语:通过智者的眼睛去审视自然、科学以及我们生存的世界,从而不断强化思想的力量;
章尾是与未来的对话,是一种思想的博弈:通过设想中的未来去理解当今的技术发展和进化中的人类。
(4)东西方思维的对话
本书集中体现了西方科学注重演绎的思维方式,即分科放大的纵向思维回归;不同于东方哲学着重归纳的横向思维方式;书中以东方的归纳思维为基础,以西方的演绎思维导出结论,两者恰如“T”字形中的“横”与“竖”,无意之中完成了一次东西方思想的对话。
(5)GNR综合,科学的东方回归
GNR是三门可敬可畏的学问:触动物种的遗传(G)、复制物质的纳米(N)和改变智慧和灵魂的机器(R)。西方科学本质的发散性极有可能令G、N、R失控;东方哲学的宇宙观本质是收敛的,注重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共存,科技的发展亟须东方哲学的收敛性作为制动系统,保证天地人的共生。
(6)衍生无限的奇点
“奇点”后续的衍生物包括:
·“奇点主义”:“奇点”已经成为了一种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关于它的争论没有一天停息过,拥护者将奇点升级为奇点主义,从哲学、科学、技术、艺术等各个方面构建奇点。
·“奇点大学”:2009年2月,Google和NASA联合建立了奇点大学,旨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电影《奇点临近》:由库兹韦尔自编、自导、自演,从艺术的角度说明“奇点”,本片将于2011年上映。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点,科技发展趋势,计算未来,人工智能未来,生物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