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战略解析Google战胜微软三部曲

 Google战胜雅虎,凭借的是搜索而不是自己去打造一个类似于雅虎的门户;Facebook做社区起家夺得了大量的用户,而没有选择在搜索领域和Google展开竞争;AMD在CPU芯片领域和英特尔硬碰硬没有捞到任何便宜,而明智的NVIDIA则通过开拓了GPU的市场而发展迅猛,这就是“Think Different”竞争策略的核心所在。采访一开始,周鸿祎就给记者强调了他的“柔道”战略思想。“真正高明的对手不会选择在对手擅长的领域硬碰硬,重要的是在自己熟悉的事业上颠覆原有的游戏规则,击中对手的软肋,让对手跟着自己的节奏走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Google不去做桌面操作系统和微软竞争,而首先打造了一款面向网络应用开发者的“浏览器”去 动摇微软的根基,把微软À¬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来竞争,这也是Google真正高明的地方。”

Google战胜微软三部曲

    与大多数人不一样,周鸿祎从来都不认为Chrome仅为一款浏览器,它是一个打着“浏览器”旗号的“网络开发平台”,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微软基于Windows平台建立起来的软件生态系统体系,从而实现颠覆微软的长期目标。

    要实现这一长期目标,Google将会分三个阶段来完成自己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就是Chrome的推出,这好比在微软建立的Windows平台体系里打入一个钉子。而Chrome也不仅是一个面对消费者的产品,或者说它更像一个软件开发平台,它的目的是将很多原来一直在微软平台上开发的用户逐渐牵引到Chrome上。

    现在很多网络用户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本地运行Web应用总会感觉有些别扭,总不如本地客户端软件来得方便,这是因为运行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上,而IE浏览器从一开始就不是以支持Web应用为主要目的的,最初微软只想把它打造成一款浏览网页的工具。后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微软才逐步在IE里增加了一些支持Web应用开发的功能,但给用户的感觉总像是微软在给自己的产品打补丁,落后于网络应用需求的发展。而Google凭借其强大的互联网优势,完全有可能将现在Web应用的界面和用户体验变成跟本地软件几乎一样。而这种用户体验的转变,有可能带来一场网络应用和产业革命。

    Google为增强用户体验,在开发Chrome时重写了Java Script引擎,不仅改造了浏览器的界面,使得每一个标签可以单独拖出来形成独立窗口,使其看起来更像一个本地化的软件应用程序;并且采用了多进程结构,将每个标签作为独立进程来运行,采用“沙箱”技术来支持多标签模式的安全浏览,有效解决假死问题,大大提高了浏览器的稳定性。这对于很多Web应用开发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他们在开发Web应用软件时,很可能会把Chrome作为底层平台,并向用户大力推荐使用Chrome,进而逐渐动摇微软的Windows开发者根基。

    第二步就是将Chrome实现跨平台。基于Mac OS X和Linux系统的版本已经在开发之中了,将来Google还会推出移动版本的Chrome,甚至是苹果的版本,从而逐渐把Windows操作系统“架空”。现在Windows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其他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太少,应用软件少就没人用,没人用就更不会有人来做相关的开发,因为没有商业价值。Linux只局限在服务器领域的原因也在于此。而Chrome的特性就在于支持开发者在上面进行Web应用的开发,这样的效果就是表面上大家还在Windows上做开发,但基于开发的平台确是Google Chrome,这样便能把开发者逐渐隔离微软的平台。

    第三步是随着网络运用的发展,在线应用服务的推广和加强,让用户包括各种开发者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大范围使用Google提供的云计算服务。而云计算说白了就是瘦客户端的应用,强调在线应用,通过将更多的数据和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降低用户的应用成本,于是前端采用Chrome,再集成了大量的Web Application,这些都是Google的强项,而此时微软操作系统的价值就大大降低甚至于“架空”了。

    说实话,以Google的技术背景和雄厚财力,利用现有的开源操作系统代码开发出一个桌面系统简直易如反掌。但Google完全没有必要去做一个自己的桌面系统,如果各种软件的Web化足够发达,有了功能强大的在线办公软件,在线图片分享软件,包括其他的各种应用软件,甚至在线操作系统,就不会再有人去关注自己用的是否是Windows平台或是其他的什么平台了。而失去了Windows的支撑,微软还能拿什么和Google拼。


IE8正中Google“下怀”

    对于微软即将推出的IE8,周鸿祎也认为这将是一款战略级的产品,承担着重整微软IE雄风的作用。在谈到它能否改变IE占有率持续降低的趋势时,周鸿祎笑道,据说微软在完成IE6的开发后,由于市场中缺乏有力产品竞争,占据了当时浏览器九成以上市场份额的微软便没有再向IE团队投入更多的力量,导致很多成员转到了其他的公司,因此IE多年来在体系架构和用户体验上都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提高。在开发IE8的时候才又重新招了一批技术能手进入团队。而随着Firefox、Safari、Opera的崛起和如今Google Chrome的推出,已经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原来属于微软的市场,微软才逐渐意识到“未来重要的不再是占据用户的桌面,而是占据用户的浏览器”,将IE的架构体系重写推出IE8。根据已有的资料显示,IE8在安全性、稳定性、用户体验上都会有很大加强,但它更像是一款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还不是专门针对开发者推出的。

    对于微软计划将IE8打造成类似操作系统的平台的说法,周鸿祎笑道,“这正中了Google的计了,在线应用和云计算都是Google的强项,微软从骨子里来说还是一家软件厂商,优势在于客户端软件,如果将IE8打造成一个开发平台,让用户在上面做Web开发应用就是跟自己的传统利益在竞争。这样即使做到超过现在的市场份额,却放弃了自己一直以来靠平台和客户端软件的优势积累起来的专长,转而在浏览器支持Web应用的开发上与Google竞争,就是用自己的短处和Google的长处竞争了。”

    在谈到未来三年后浏览器市场的份额时,周鸿祎表示,如果采取现在的推广策略不变,IE将很难保持现在的市场占有率,但如果微软真的倾全力而发起绝地反击,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毕竟Windows庞大的用户群摆在那。对于Google Chrome,不应该单独当作浏览器来算市场份额,它的地位更像“Flash”一样,或许会存在于很多电脑上,但更多的是与其他的浏览器共存,而不会作为一个主浏览器。但通过Google的呵护,Chrome成为一个重要的Web应用开发平台的可能性相当大。


Firefox崛起的两大因素

    Firefox作为Google在浏览器市场上的战略伙伴,Google Chrome绝不是为了争夺Firefox的市场而推出的。Firefox会凭借着自身积累的强大社区资源和开源组织力量在消费者领域继续替Google安营扎寨,蚕食IE市场。对于Firefox的崛起,周鸿祎认为有两个最大的因素:一方面是它的安全性。而安全性是用户对浏览器众多功能指标中最关注的一个,根据奇虎的调查,有65%~68%的用户都极为关注这项指标。曾经在一个时段内,由于IE漏洞频发而引发了很多用户的抱怨,而Firefox由于使用者相对少,因而研究的人和做破坏开发的人都少,发现的漏洞也就少得多,因此很多原来IE的用户就在这个时段转而尝试用Firefox。另一方面Firefox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是由一群开源者在推动其前进,而是一个有组织的公司群在推动其发展,目的就是为了分化微软的市场。“如果背后没有像Google那样的公司在推动,Firefox不可能仅凭着开源爱好者的力量在浏览器市场上和微软抢夺市场。”

(来自:《程序员》杂志 http://www.programmer.com.cn/)

你可能感兴趣的:(浏览器,chrome,Google,firefox,微软,web应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