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嵌入式....

        以后工作关系,看来要告别嵌入式这行当了,本文权当总结一路走来的日子吧。

        从大二开始首次接触单片机,连续三周白天上课,晚上弄到2、3点,就为了一个小小的院级电子比赛,当时我自己想的题目还历历在目——基于单片机的74系列逻辑芯片甄别器。身边个别同学大一就接触单片机这玩意,玩起来得心应手的。我呢,从0开始,看着郭天祥的10天学会单片(事实上不用十天的呵呵)。之前看到论坛里、群里很多人声讨郭天祥,但我觉得是他的这套视频教程,带着多少低年级学生入门呀,至于内容够不够准确,等初学者水平提高之后自会甄别,电子这东西,先入门一切都好说嘛。我幸运地在这次院级比赛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然能够得到学院老师的邀请,加入其实验室开展我嵌入式“生涯”,在大学里也有马太效应的,等等再详说。

        在这里插入一小段:在设计代码的过程中,经验欠缺、C语言就大一“学”过“考”过、没有模块化概念等等问题集中体现在我这小菜鸟身上,有一问题连续4、5天没解决,最后没辙了,请外援。这外援的关系就曲折了,我是通过在寒假做春运列车员认识了一位研究生师兄,可惜他是研究材料物理那方面的,可是可是,他能够介绍他两位同学给我!我心里那个激动吖,马上带着我的板子、代码,马不停蹄地赶到师兄们的实验室。最先还是寒暄了几句,当他们两位看到我代码后,那个汗吖 = =!2000+行代码就在一个.c文件里,注释基本没有。接着就是我陈述问题,他们也没怎么看代码,直接给我分析思路,最后他们两个各自提出一种方案,还在那里争论把我晾在一边了。统一意见后,决定用移位(<< 和 >>)来解决我那问题,我当时一听移位,傻眼了,没学过呀,没用过呀。两位师兄继续暴汗,后来找回上课那本书,C语言那门课,最后有些内容是没讲的!恰恰这部分有移位吖~但是这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浅尝辄止吧。两位师兄把原理给我讲清后,还是要我自己动手写代码,我那晚就在他们实验室呆着,有这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是研究生了。。。。(当时年幼无知而且从来没进过研究生的实验室,看官们莫见怪)最后当然是调出来拉,攻克了最后最大的一个点,然后就继续寒暄。我现在还清晰记得,临走前他们告诉我“好好干吧,把单片机搞熟,以后搞ARM有前途吖!”ARM???ARM是什么玩意,当时完全不清楚,只是连声道谢告别两位师兄了。后来再也没见过这两位启蒙老师了,我大二的时候他们都研三了,最近有一位师兄结婚了,我在这里祝你们新婚快乐,白头偕老吧!

        呼~插入这一段干什么用吖,其实我是想说,人脉很重要很重要吖。假设我没参加那个春运列车员,就没可能认识到研究生的师兄,那我的设计可能就没这么顺利、成功,那就没有老师做我的伯乐,那我还能参加之后的项目、省电、国电、挑战杯这些吗?那我找工作的时候能够如现在这么轻松吗?蝴蝶效应吖!还在校的同学们,不要以为人脉只有在社会上才有用吖!

        大一的时候,评优评奖学金什么的,为什么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人呢,原来他们成绩最top,成绩最top之后呢,辅导员就推荐他们跟老师做项目,做了项目就可以参赛加分什么的,我等平民呢?只有在台下傻鼓掌的份吧。而我呢,大一忙着弄社团活动,好处就是能够多认识些人,但可以深交的寥寥无几。大二通过这次院赛,进入了老师的法眼,导师也舍得在我们身上花钱,项目存回来的经费都用在我们发论文、申请专利上,想买什么开发板、书都是先买后报销,我一直都是很感激他为我们的付出。一直到大四都挺顺利的,一个国家级的项目、省电一等、省挑二等、国电最悲剧,没进决赛,只拿到省二等。一个发明专利、一个实用新型专利等,其实我列举这些的用意,不是用来凸显我有多么多么的优秀(更优秀的大有人在),而是想说明:只要你抓住第一次机会,后面的机会扑面而来,而我的第一次机会,就恰恰是那次院赛。马太效应本意是:越有钱的人越有钱,在学校这个迷你社会里面,就是越优秀的学生越优秀,越来越多重复性的评奖,你回发现,得奖的始终都是那几个人,都是那几个team。抓紧你们的每一次机会吧,一步赢,步步赢!

        差点忘了介绍我两位最铁的战友。他们都是跟我一个专业不同班,都是在那次院赛崭露头角,导师让我们组建起一队。我跟另外一同学做软件协议方面,剩下那位是做硬件。所有的比赛、项目,我们三都算是形影不离了,见证着大家的水平一同提高的感觉真是很好很好。搞软件那位现在签了百度,人在北京实习,以后还是要回深圳上班的。搞硬件那位就保研到北邮,继续深造。我为有这样优秀的两位队友感到骄傲,愿友谊长存!

        以后工作选择了某国企的技术管理岗,搞通信(本身读的通信专业,经济学作为双学位,嘿嘿)。大四之前的打算其实是投身研发行业的,而且在找工作期间也得到几份offer,起薪不可谓不高,其他条件也可以。但是感觉这种死命加班加点工作的生活实非我所想。更重要的是,研发工程师在渡过黄金的20+~30岁时,但又能真正成功转型的又有多少呢?如果还不能成功转型为项目经理之类的角色,在我国大环境的评判标准下就算是失败的了。在我国,彷佛老工程师就是失败的代言词,殊不知国外优秀老工程师的待遇比他们的顶头上司不知高出多少。

        好吧,说了这么多,希望在校的同学看了有所触动。希望在社会大学的前辈看到我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指正出来。

        嵌入式....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生活,百度,活动,嵌入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