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n32工程中使用GdiPlus

在vs直接建立的win32工程里直接添加GdiPlus的相关支持文件:

#include <gidplus.h> using namespace gdiplus; #pragma comment(lib, "gdiplus.lib")

编译器会报几百个错误,都是些什么"缺少类型说明符",语法错误或者标识符错误之类的.

一般这种情况都是由于头文件引用缺少一些特殊的支持,或者引用顺序错误导致的.

 

网上的解决办法一般有两种:

1.关闭#include <windows.h>前面的WIN32_LEAN_AND_MEAN定义;

2.在导入GdiPlus支持文件之前添加#include <comdef.h>.

 

这两种解决办法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参考windows.h的文件内容,中间关于WIN32_LEAN_AND_MEAN宏定义的部分是这样写的:

#ifndef WIN32_LEAN_AND_MEAN #include <cderr.h> #include <dde.h> #include <ddeml.h> #include <dlgs.h> #ifndef _MAC #include <lzexpand.h> #include <mmsystem.h> #include <nb30.h> #include <rpc.h> #endif #include <shellapi.h> #ifndef _MAC #include <winperf.h> #include <winsock.h> #endif #ifndef NOCRYPT #include <wincrypt.h> #include <winefs.h> #include <winscard.h> #endif #ifndef NOGDI #ifndef _MAC #include <winspool.h> #ifdef INC_OLE1 #include <ole.h> #else #include <ole2.h> #endif /* !INC_OLE1 */ #endif /* !MAC */ #include <commdlg.h> #endif /* !NOGDI */ #endif /* WIN32_LEAN_AND_MEAN */

中间并没有关于comdef.h的内容.

不过我们打开comdef.h查看内容,发现里面引用了ole2.h这个头文件,而关闭WIN32_LEAN_AND_MEAN宏之后的windows.h也引用了这个头文件.

于是我仅在GdiPlus支持文件之前添加#include <ole2.h>,代码编译成功.

 

打开ole2.h,可以发现里面引用了objbase.h.

实际上直接在GdiPlus支持文件之前添加#include <objbase.h>,编译就不会出错了.

关于objbase.h,微软的注释是:"Component object model defintions",意思貌似是COM组件模型的基础定义.

 

不过其实这个头文件也不是最终需要的文件...

只要添加了objbase.h中引用的rpc.h,urlmon.h或propidl.h中的任意一个头文件,GdiPlus编译就不会再出错.

urlmon.h和propidl.h引用了rpc.h与ole2.h,因此最终的头文件应该还是rpc.h.可rpc.h中真正起作用的部分是哪里呢?

打开rpc.h,就会发现其中有一段代码:

#if !defined( RPC_NO_WINDOWS_H ) && !defined( MAC ) && !defined( _MAC ) && !defined(_KRPCENV_) #include <windows.h> #endif // RPC_NO_WINDOWS_H

测试一下就会发现,这段代码才是真正起作用的代码=.=

很好,绕了一圈绕回来了...

 

也许真正让GdiPlus通过的代码就隐藏在那一堆头文件的内容里,又或者只有MS知道在哪里...反正我是不想再深究了,呵呵

你可能感兴趣的:(windows,object,测试,微软,编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