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地点:北京海淀区,Google中国办公室
体验工种:未定岗的Googler
美梦理由:
1. 我的某位“前Googler”好友说,Google也许是世界上对员工最好的公司。
2. 我的另一位“前Googler”好友说,离开公司后他常常想念,如同想念大学校园,简单、快乐、自我节节成长、身边布满好朋友。
3. 我的第三位“前Googler”好友说,Googler大多是聪明的好人。
4. 在我眼中,上述三位好友确实都是——聪明的好人。
进入职场八年以上(且不善做秀)的人,大都难以对工作说出“爱”这个字。工作需要能力、兴趣、高度理性和责任心、适度挑战和激情,至于“爱”,是高悬的理想。
什么才是“好工作”?最近一次我自问自答的结论是: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正能量。而我的一位在Google美国总部工作的朋友却说:爱这个工作!于是有了我在“美梦理由”中对三位曾在Google工作的好友的简短采访,他们说离开那里之后的想念,想念公司,更想念里面的人。“那不像公司,更像大学”,而另一个的形容干脆是“聪明小孩的幼儿园”!
这样的理由击中了我。相对于自由的上下班时间,办公桌怎么个性怎么来,可以带孩子带宠物,餐厅提供超丰盛的三餐,每层的休息室都有零食、水果、台球桌、按摩椅和按摩师……我更好奇是什么让这么一大群“聪明小孩”集体认同又觉得开心。
我被允许在Google的北京办公室“体验”一整天。真抱歉我不会“写代码”(当天每个人都跟我说到了这个词:写代码);我的目标是,跟尽量多的Googler(他们这样叫自己)聊天,告诉我,工作里到底是什么,让你着迷?
Linda:你想不到他们有多爱他们的技术
八点半,在餐厅遇到正吃早餐的Linda,因为她一脸友善,便成了我“搭讪”的第一个Googler。据说在这家公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时区”,产品经理Linda每天八点多到公司,因为上午是跟美国视频会议的“黄金时间”。
初中时便在美国生活的Linda学计算机专业,做过工程师,念了MBA,也做过咨询,三年前回到北京加入Google中国。她觉得这里开心,因为所有的创意都来自员工自己,所有“好玩”的想法都可能实现。“Googler都很有自豪感,想想全世界的人都在用你设计的产品……”为我这样的菜鸟,她推荐的好玩产品是“虚拟博物馆”和boutiques.com,却补充说:“其实每一件产品都很棒,Googler都相信我们的技术是最好的!”这是她喜欢这里的理由:“我喜欢和他们一起工作,尤其是工程师,他们聪明,有热情,有个性……你想不到他们有多爱他们的技术,一写代码他们两眼放光,据说有的人梦里还在接着写!”
咏刚:那些“大牛”和科幻的事
我的临时办公桌设在四楼公关部,邻座大嗓门的美女Caroline口音让人迷惑。她在沙特阿拉伯长大,在美国念书,做新闻记者,回国后投身高科技行当,如今base在台北,实际却是中国大陆、日本、美国满世界飞……聊起Googler有哪些共同点。她大声说:“很有责任感,很爱自己的工作,很聪明很厉害,又很谦虚很简单,就是——保有初衷的样子!”
好吧,急切地盼望一见聪明而简单的工程师们。立即来到三楼,拜见大名鼎鼎的“主席”王咏刚。在这里工作五年的咏刚属于Google在中国的第一批工程师,在Linda口中,他会写诗、写歌词,是公司北京摄影俱乐部的主席,牛人一个!而他自己的说法是:“之前编程、写书、编辑、摄影、旅行……每年都玩不停,就想找个能拿钱,又能玩的地方。”08和09年那两次名声大噪的Google中国版愚人节项目“人肉搜索”和“谷鸽鸟瞰”,就是由他主导。
“这个地方,常有一些很牛的人突然出现在你身边,你可以跟他一起吃饭,一起玩。”2006年咏刚第一次去Google美国总部,特想见一下他崇拜的Andrew Morton(“技术上他说了算的那号人物”)。他在公司内部网络的个人日历上给Morton留言:想跟你吃个饭,探讨一些技术问题。“现在想想很好笑,我一个新人,有什么技术问题值得他来探讨啊……但他居然就来了,当时我特别吃惊。后来发现,大牛都是这样的!”
“当你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全球的每一个人同时在帮你想主意,在之后的某一天,就能把科幻变成现实产品。”08年咏刚在总部第一次看到无人驾驶汽车,看它在美国速度最快的280公路上试驾,只觉得太牛了!“那个项目不是我们做的,但我当时觉得幸福,这就是一家科幻的公司,两个老大带着我们做一些科幻的事,亲眼看见这些科幻实现,感觉太好!”
程曦:“不相干的事”往往有助于工作
必须报告,工程师们竟然跟我探讨了ELLE!时装周是什么?设计师做什么?编辑的作用是?只是,他们放光的眼睛明明白白告诉我,此人正在想着某个与时装相关的项目或“代码”,而根本不是对时尚有任何兴趣。
在充分体味盛名在外的Google饭菜后,有人建议我运用VC(视频会议)和身在上海翻译团队负责用户运营的程曦聊聊“午休时间,Googler通常做什么”。顺便提一句,此刻我所在小会议室名叫“春分”(没错,隔壁那间就叫“夏至”),而附近的某台打印机上贴着它自己的名字——王羲之。
拥有三个本科学历、一个硕士学历的程曦有两个梦想,一是关于互联网,一是关于动画片。为Gmail Tips Page设计“孙悟空”形象后,就有同事在电梯里拉着他说:教大家画画吧。通过民意调查后,这项活动得到公司的资助,程曦通常在中午给二三十个Googler上课,最近更发展为周末教同事的孩子们画画。Google鼓励员工拿出20%的时间,做些与本职不相干的事情。“比如绘画,是另一种表达方式,它激发人的想象力。”程曦感觉到,“做些与工作不相干的事,往往是有助于工作的。”
Kelly:不管大老板还是小职员
我问Kelly(Benefit Manager, Greater China)说:在特别聪明的人群里做人力资源工作,需要不同的技巧吗?她说也许沟通要更直接和明晰,逻辑要求高的工程师们往往是一丝不苟的。而他们的回馈方式常常也在虚拟平面,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同事,也许在线上对你说过好几次“谢谢”。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每个员工的声音你都要听到,没有大老板和小职员的区别,任何人的创意和需要都能“自下而上”地得到整个公司的支持。
“这里比我以前所见的任何公司都更在意员工,Care people,无论理念上,还是投入上。”组织每年的“带孩子上班日”是Kelly最有成就感的事,去年有75个孩子走进这幢大楼,每个人领到气球、一拉杆箱礼物、一件Google小T恤,当天的饭菜按孩子的口味做,会议室里成为玩具城,孩子们学画画、做寿司、体验爸妈研发的产品……Kelly四岁的儿子说:“我想每天都跟你去上班。”
“我们有最好的医保(给员工全家人)、最好的环境、最好的CAFÉ和Massage……无论技术上还是文化上,确实是最好!”——这一天所见的每个人,聊到酣畅时,都无限热忱地用了“最好”这个词。
晚上七点半,我走出Google大楼,工程师们大多还在座位上,他们中好些人的工作时间是中午到午夜。有人对我说,工程师之间的友谊常常是这样来的,从共同的兴趣到一起攻克难题推出产品,有过这种经历,对他们而言就像成为“生死之交”。
Nicole的体验小结:
这不是一家公司,它更像是座校园。对于经过严格筛选而录取的“聪明孩子”,它信任、包容、保护,树立高远目标让你去追,闲暇时让你快乐,最大限度地鼓励你的创造力。老板像导师,而每一个学生都全情投入,相信梦想,也爱这座学校。离开Google的员工80%选择了创业(包括我的两位朋友),而那第三个朋友,则是因为结婚去了别的城市,爱情是另一个问题,此处不做讨论……
Google是非题
1. 弹性作息=工作轻松?NO!
Googler几乎都对工作有狂热爱好,只是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时间和方式。
2. 来Google工作一定要有技术背景?NO!
这里有前物理教授、有奥运冠军、有哲学硕士,多元背景的员工是Google特色。但确实有淘汰率很高的层层面试,你必须够聪明、容易沟通、认同这里的文化。
3. 越级报告被允许?YES!
这里信奉公开和透明。如果你觉得有必要,甚至可以给Larry Page写邮件发表你对某件事的意见或建议。
4. 和聪明人打交道需要更多用脑?NO!
完全不必。Googler的心思不在讨好或被讨好,沟通要点是直接和条理清晰。
5. 同事也可以给你发奖金?YES!
Google特设Peer Bonus。任何一个Googler都可以提交名单,给与自己共事过的一位同事(除直线老板外)这项荣誉,感谢和表彰对方在合作时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得到老板批准后,获奖者将收到一笔奖金、老板的祝贺信和授奖者的颁奖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