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编译小结

 

作者:sola

 

 

 

Linux内核的编译根据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步骤,主要步骤分为:内核配置、建立依存关系、建立内核

 

 

 

1.    内核配置

主要是用户用来为目标板选择处理器架构的选项,不同的处理器架构会有不同的处理器选项,所以在此之前必须确保在根目录中akefile里“ARCH”的值已经设置为目标板类型

如:

ARCH     := arm

 

 

进行完这一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内核配置了:

Linux

内核支持四种不同的配置方法:

Make config:基于文本的最为传统的配置界面,不推荐使用

Make menuconfig:基于文本选单的配置界面,字符终端下推荐使用

Make xconfig:基于图形窗口模式的配置界面,Xwindow下推荐使用

Make oldconfig:自动读入“.config”配置文件,并且只要求用户设定前没有设定过的选项

其中最为推荐的配置方法是 make menuconfig

 

 

 

每个选项之前都有一个括号,可以铜鼓按空格键或”Y”键表示包含该选项,按“N”表示不包含该选项

另外注意你会发现这里的括号有3种形式:中括号,尖括号,读者通过空格键选择相应的选项时会发现中括号里要么为空要么是“*”;尖括号里可以是空 、“*”、“M”分别表示包含选项、不包含选项和编译成模块;圆括号是要求用户在所提供的几个选项中选择一项

 

 

 

 

注意:2.6和2.4在串口的命名上存在区别,在2.4内核中”COM1”对应的是“ttyS0”而在2.6内核中对应的是“ttySAC0”

 

 

 

 

2.    建立以依赖系

由于内核源码树中的大多数文件都与一些头文件有以来关系,因此要顺利建立内核内核源码树中的每个Makefile就必须知道这些依赖关系。建立以来关系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编译内核时候,它会在内二环源码树中每个子目录产生一个“.depend”文件。运行“make dep”即可

 

 

3.    建立内核

建立内核可以使用“make zImage”或“make bzImage”这里建立的是压缩的内核镜像

 

 

小知识:通常在Linux中,内核映像分为压缩的内核映像和未压缩的内核映像,其中,压缩的内核映像通常命名为zImage,位于“arch/$(ARCH) /boot”目录中,而未压缩的内核映像通常命名为vmlinux,位于源码树的根目录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makefile,图形,终端,linux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