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地址: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Beginners%27_Guide_%28%E7%AE%80%E4%BD%93%E4%B8%AD%E6%96%87%29
欢迎,本文档将指导您安装 Arch Linux。 Arch Linux 是简单、轻量级的发行版,针对计算机水平较高的用户设计。本向导写给 Arch 新用户,但是会尽量做到成为所有用户的参考和信息库。
ArchLinux 发行版的亮点:
Arch Linux, pacman、文档和脚本版权所有: ©2002-2007 Judd Vinet, ©2007-2011 Aaron Griffin
许可证协议: | GPLv2.
Arch背后的设计原则就是保持简洁。
'简洁',在这里意味着'仅进行必要的扩展、修改和复杂化'。简单地说,它就是一个优雅简约的处事方式。
一些对简洁的思考,供参考:
社区维护的 Arch Wiki 是出色的资源,有问题先查 Arch Wiki。如果你在其他地方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IRC 频道(irc://irc.freenode.net/#archlinux) 和论坛都是提问的好地方。同时,在对任何命令的使用有疑问的时候, 都应该用man command
查询手册。
这份指南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官方的 Arch Linux 安装媒介。最新的版本是2011.08.19。
打开终端,cd
到下载文件所在的目录,然后执行 sha1sum
命令:
$ sha1sum --check name_of_checksum_file.txt name_of_selected_iso_file.iso
并在你所给出的 .iso 文件名后面显示 "OK" (请忽略其它条目)。如果没有显示 "OK" ,请就重新下载文件。md5sum 也是以同样方式检查。
用你喜欢的光盘刻录机和刻录软件把 .iso 映像文件刻录到光盘上,然后从启动 Arch Linux 安装程序继续。
更多信息,请参阅 从 USB flash 设备安装。
无论是使用读卡器还是使用 USB 接口,只要 BIOS 支持从中启动,都能用这种方式安装 ArchLinux。
插入空白的或者无需要数据的闪存设备,确定路径,用/bin/dd
程序把 .iso 写入闪存设备:
# dd if=archlinux-2011.08.19-''{core|netinstall}''-''{i686|x86_64|dual}''.iso of=/dev/sd''x''
if=
后面是.iso镜像文件的路径,of=
是 USB 的路径. 注意要使用/dev/sdx而不是/dev/sdx1(就是要使用整个分区而不是第一分区). usb设备需要有足够大的空间用于写入ISO镜像。
要检查镜像是否正确写入,记下读入和写出的记录区数目,然后执行以下命令进行检查:
# dd if=/dev/sd''x'' count=''number_of_records'' status=noxfer | md5sum
md5sum 命令返回的值要与所下载 md5sum of the downloaded archlinux image file (2011.08.19) 相同。;它们都应该和下载站中的值相同。一个典型的操作过程如下:
把 .iso 写到硬盘
$ [sudo] dd if=archlinux-2011.08.19-core-i686.iso of=/dev/sdc
744973+0 records in 744973+0 records out 381426176 bytes (381 MB) copied, 106.611 s, 3.6 MB/s
完整性检验:
$ [sudo] dd if=/dev/sdc count=744973 status=noxfer | md5sum
4850d533ddd343b80507543536258229 - 744973+0 records in 744973+0 records out
继续启动 Arch Linux 安装程序
从 https://launchpad.net/win32-image-writer/+download 下载 Disk Imager。插入闪存设备,启动 Disk Imager 并选择映像文件(Disk Imager 仅接受 *.IMG 文件,所以应该在打开对话框中输入 "*.iso" 以选中 Arch 文件),再选择U盘相应的磁盘驱动号,点击"write"即可。
也有其他方法来写入可引导 ISO 镜像到闪存。如果遇到无法连接闪存的问题,试试其他的 USB 接口和连接线。
继续 启动 Arch Linux 安装程序
如果你选择网络安装,就没必要刻录光盘或者写闪存了,可以直接网络启动.iso映像文件,但前提是你已经有一个开启的服务器。细节请参考 这篇文章 ,然后继续 启动 Arch Linux 安装程序。
如果你对Arch Linux还不够熟悉,希望“无痛”安装使用,那么使用虚拟机是很好的方式。虚拟机还允许你一边开着浏览器查看手册、一边安装系统。经过虚拟机中的安装实践,实体安装对你不再是难题。
常见的虚拟机软件有:VirtualBox、VMware、QEMU、Xen、Varch、Parallels。
不同虚拟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大同小异,一般有一下几步:
下面的文章对你也许有帮助:
插入准备好的光盘或者闪存设备,然后用它启动电脑。可能需要在 BIOS 里改变一下启动顺序,(通常是在启动后的加电自检过程中按 DEL、F1、F2、F11 或者 F12)
主菜单: 引导后应该可以看到主菜单,用上下箭头高亮选项,按下回车键进行选择,不同的 ISO 菜单略有不同。
系统将加载并给出登录提示。以 'root' 登录(不包括引号)。
如果使用英特尔显卡,在引导阶段可能黑屏,问题可能和 kernel mode setting 有关。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重启电脑,并在 grub 菜单上按 tab 键进入内核选项。在最后加上一个空格和:
i915.modeset=0
如果是ati显卡,可能在引导阶段出现竖线屏,解决方法也是修改grub引导内容,也是在 kernel 项最后加上一个空格和:
nomodeset
完成菜单项里边的设置后,只要按下回车键就会继续引导,更多信息,请参阅 the Intel article
如果使用非 US 键盘布局,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选择相应的键盘映射表。
# km
或者是使用 loadkeys 命令
# loadkeys layout
(把layout替换成你需要的布局,比如 "fr
" 或者 "be-latin1
")
live CD 里面已经包含了官方安装指南。在安装的时候可以边安装边查看,按组合键 <ALT>+F2 切换到控制台 tty2 (virtual console #2),以 root 登录然后在 # 提示符后输入:
# less /usr/share/aif/docs/official_installation_guide_en
使用 less
是因为它的翻页功能使得查看文档更方便。
按组合键 <ALT>+F1 回到安装过程。(整个系统安装过程中, 你随时都可以切换 tty2 查看安装向导)
在 tty1 下以 root 身份执行安装脚本
# /arch/setup
然后你就会看到 ArchLinux 安装框架的屏幕。
出现欢迎界面之后,会提示选择安装来源。请选择一个合适的源(这里可以看到相关源的速度信息 源状态)。如果使用 Netinstall 镜像,相当速度和更新状态可以在 这里 查询。
如果需要,安装程序会提示手动加载网卡驱动。Udev 可以非常有效的载入需要的模块,所以网卡模块应该已被载入。在下一个屏幕,选择 设置。要验证这个过程,可以按下 <Alt>+F3 并执行 ip addr。完成后,按 <Alt>+F1 返回 tty1 。
如果正确列出接口和 HWaddr (HardWare address),那么所需的模块就是已经被加载好了。如果没有列出接口,那么请通过安装程序侦测,或者从另一个虚拟控制台手动进行,选择接口并继续。
接下在的屏幕会提示你 Select the interface, Probe, 或 Cancel 。选择适当的界面然后继续。
随后安装程序会询问是否使用 DHCP 。选择 Yes 后将执行 dhcpcd 查找可用的网关和 IP 地址。选择 No 会提示设置 static IP, netmask, broadcast, gateway DNS IP, HTTP proxy 和 FTP proxy。最后,将返回 网络安装菜单选定 选择镜像 并选择一个 FTP/HTTP 镜像,完成后,返回到主菜单。
(用猫或者桥接模式的路由器连接 ISP)
切换到另一个虚拟终端 (<Alt> + F2), 以 root 登录,然后调用
# pppoe-setup
如果配置正确,用以下命令就可以连接到 ISP:
# pppoe-start
<ALT>+F1 回到第一个虚拟终端, 跳到 设置时钟。
(如果安装时需要无线连接)
现在在安装媒体中已经包含了无线网络驱动和工具。对无线网络硬件有一定的了解是完成无线网络设置的重要前提。注意下面的快速设置过程在安装时执行,下初始化 live环境的无线网络硬件。安装好系统以后,需要再次执行一遍的无线网络设置。
并且注意如果安装过程中并不需要无线网络,不需执行下面的步骤。可以在系统安装好之后再设置无线网络功能。
基本过程为:
# lspci
/usr/sbin/iwconfig
确定 udev 已经载入驱动,而且驱动程序创建了可用的无线内核接口:# iwconfig
lo no wireless extensions. eth0 no wireless extensions. wlan0 unassociated ESSID:"" Mode:Managed Channel=0 Access Point: Not-Associated Bit Rate:0 kb/s Tx-Power=20 dBm Sensitivity=8/0 Retry limit:7 RTS thr:off Fragment thr:off Power Management:off Link Quality:0 Signal level:0 Noise level:0 Rx invalid nwid:0 Rx invalid crypt:0 Rx invalid frag:0 Tx excessive retries:0 Invalid misc:0 Missed beacon:0
本例中 wlan0
为可用接口。
/sbin/ifconfig <interface> up
启用接口:# ip link set wlan0 up
除了驱动,一小部分无线网卡还需要固件。启用网络时,缺少固件的接口会显示:
# ip link set wlan0 up
SIOCSIFFLAGS: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若不确定,可以用 /usr/bin/dmesg 查询内核日志,看看有没有来自无线网卡的固件请求 Intel 芯片组在启动时请求固件的例子:
$ dmesg | grep firmware
firmware: requesting iwlwifi-5000-1.ucode
如果没有输出,表示不需要固件。
# iwlist wlan0 scan
Cell 01 - Address: 04:25:10:6B:7F:9D Channel:2 Frequency:2.417 GHz (Channel 2) Quality=31/70 Signal level=-79 dBm Encryption key:off ESSID:"dlink" Bit Rates:1 Mb/s; 2 Mb/s; 5.5 Mb/s; 11 Mb/s Bit Rates:6 Mb/s; 9 Mb/s; 12 Mb/s; 18 Mb/s; 24 Mb/s 36 Mb/s; 48 Mb/s; 54 Mb/s
使用 WPA 加密需要将密钥加密与 ESSID 一起保存在文件中,以供 wpa_supplicant
使用。因此需要几个额外的步骤:
作为简化和备份,重命名默认的wpa_supplicant.conf文件:
# mv /etc/wpa_supplicant.conf /etc/wpa_supplicant.conf.original
使用wpa_passphrase,给出无线网络名称和 WPA 密钥并写入 /etc/wpa_supplicant.conf
如下命令为密码 'my_secret_passkey' 的无线网络 'linksys' 生成配置文件 (/etc/wpa_supplicant.conf)通过重定向输入文件:
# wpa_passphrase linksys "my_secret_passkey" > /etc/wpa_supplicant.conf
更多信息和问题处理请查看 WPA Supplicant。
加密方式 | 命令 |
---|---|
无加密 | iwconfig wlan0 essid "linksys" |
WEP w/ Hex Key | iwconfig wlan0 essid "linksys" key "0241baf34c" |
WEP w/ ASCII passphrase | iwconfig wlan0 essid "linksys" key "s:pass1" |
WPA | wpa_supplicant -B -Dwext -i wlan0 -c /etc/wpa_supplicant.conf |
# iwconfig wlan0
输出应该显示网络接口已经连接访问点。
# dhcpcd wlan0
/bin/ping
确认连接正常: # ping -c 3 www.google.com
PING www.l.google.com (74.125.224.146)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74.125.224.146: icmp_req=1 ttl=49 time=87.7 ms 64 bytes from 74.125.224.146: icmp_req=2 ttl=49 time=87.0 ms 64 bytes from 74.125.224.146: icmp_req=3 ttl=49 time=94.6 ms --- www.l.google.com ping statistics --- 3 packets transmitted, 3 received, 0% packet loss, time 2002ms rtt min/avg/max/mdev = 87.052/89.812/94.634/3.430 ms
到此,无线网络应该已经可用,如遇问题,请查看无线设置。
<ALT>+F1 回到 tty1, 继续 设置时钟
你可以选择nano或vi作为默认编辑器。如果你不清楚选择哪一个,那最好选择前者吧。
设置硬件时钟,如果设置得与其它操作系统不同,将覆盖时间并导致时钟偏移(时间调整出错)。
如果你是win和linux双重启动的系统,有2个方法可以使用:
用/sbin/fdisk 的 -l (小写 L) 参数检查当前磁盘的分区参数和布局
切换到另一个虚拟控制台 (<ALT>+F3),然后:
# fdisk -l
记下将要安装上 Arch 的磁盘/分区。
按 <ALT>+F1 切换回安装脚本。
选择第一个菜单项 "Prepare Hard Drive".
自动准备将磁盘设置成如下结构:
需要特别小心的是,Auto-Prepare 将完全地删除所选磁盘上的数据。请非常仔细地阅读安装程序给出的 warning ,确认分区的磁盘名是正确的。
这个选项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定制健壮的分区结构。
如果选择这个,安装程序将列出已有的文件系统和挂载点,然后询问是否使用它们。如果选择 "Yes",安装程序会提示选择识别方式,即 dev, label 还是 uuid。
至此,熟悉分区,能够进行手动分区的 GNU/Linux 高级用户可以直接跳到 选择软件包 继续。
磁盘分区是指在磁盘上定义若干区域(分区),每个都象是一个独立的磁盘,可以在其上创建一个文件系统(格式化)。
分区的类型有三种:
主分区 可以被启动,一个物理磁盘或raid 卷最多能有4个主分区。如果需要三个以上分区,需要使用包含逻辑分区的扩展分区 。
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它是逻辑分区的"容器"。一个硬盘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可以在里面继续再划分逻辑分区。
进行磁盘分区时,可以观察到命名规则为:主分区为 sda1-3,跟着是扩展分区sda4(在/dev和fdisk -l里是看不到的),在扩展分区中划分出来的逻辑分区分别是sda5、sda6,如此类推。
交换分区(Swap)是在硬盘上划出的一段虚拟内存区域,当物理内存已经放不下数据时,用来临时应急充当内存。
以前,一般规则是交换分区为物理内存的两倍,在内存越来越大的今天,这个规则已经逐步过时。如果你的内存较小,只有512M,那么作为日常应用,需要 2 倍就足够了。如果系统有大量内存(超过 1024M),则可以完全不用交换分区,因为可以在以后使用 交换文件 替代。本例中使用 1G 交换分区。
如何对磁盘进行分区全靠个人喜好。每位用户都会根据计算机的情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结构。如果想双启动 Arch 和微软视窗系统,请查看 这里。
不同分区的可选文件系统:
/ (root) 根文件系统是目录等级的最顶部,所有其它文件系统都通过它访问,即使位于不同的物理设备,所有目录和文件也都显示在 "/"下面。根文件系统必须能够启动、恢复、还原或者修复系统。所以 / 下面的一些目录不应该位于不同分区。(参见下面的警告)
/boot 此目录包含内核、ramdisk 镜像和启动加载程序的配置文件和不同阶段使用的文件。/boot 还可以保存内核开始执行用户空间程序前使用的数据,包括保存的主启动扇区和扇区映射文件。/boot 是启动必须的,但是特别的地方是它可以位于单独分区。
/home 为每个系统用户提供子目录,保存个人的数据和应用程序配置文件.
/usr 根目录是最开始的文件系统,而 /usr 则是所有系统用户数据的第二层,包含主要的多用户工具和应用程序。/usr 可共享的只读数据,这意味着 /usr 应该能在不同主机间共享,并且除系统升级之外都应该保持只读。主机特有或不断变化的数据应该放在其它地方。
/tmp 为需要 '.lck' 等临时文件的程序准备,这些文件可以阻止程序运行多个实例。程序结束后会删除 '.lck' 文件。程序员不能假定 /tmp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不会更改,而且 /tmp 下的目录和文件会在启动时删除。
/var 可变数据、管理和登录数据、pacman 缓存、 ABS 目录树等。使用 /var 就是为了让 /usr 只读。所有原来放在 /usr 下、正常运行时(系统升级和更新除外)的可变文件都应该放在 /var。
用分散的文件系统而不是放在一个大分区里面有如下优点:
这个问题最好根据个人需要回答。可能你只需创建 root + swap 或者仅 root 没 swap 或者参考本例和这些原则:
根据以上原则,示例中采用 ~15GB root (/),~10GB /var, 1GB swap,其余都给 /home。
先创建一个包含root(/)文件系统的主分区。
选择New -> Primary 并输入根分区的大小,将分区放到磁盘开始。
选择Type ,设置为 '83 Linux',本例中新建的/ 分区显示为。
为 /var 创建主分区,设置为 Type 为 83 Linux。/var 将显示为 sda2。
接着创建 swap,选择合适的大小并指定Type 为 82 (Linux swap / Solaris)。交换分区将显示为 sda3。
最后创建 /home 目录,选择新主分区并设置需要的大小,Type 为 83 Linux,创建的 /home 显示为 sda4。
示例:
名称 标志 类型 文件系统类型 [Label] 大小(MB) ------------------------------------------------------------------------- sda1 Primary Linux 15440 #root sda2 Primary Linux 10256 #/var sda3 Primary Linux swap / Solaris 1024 #swap sda4 Primary Linux 140480 #/home
选择Write并输入'yes'。记住操作会破坏磁盘上的数据。选择Quit退出分区程序。选择Done离开此菜单,继续"Set Filesystem Mountpoints"。
为每个分区设置文件系统挂载点。(请记得分区以数字结束,所以 sda 不是分区,而是整个磁盘。Specify each partition and corresponding mountpoint to your requirements. (Recall that partitions end in a number. Therefore, sda is not itself a partition, but rather, signifies an entire drive)
从技术层面确切的说,文件系统格式(filesystems)是一种数据格式,涉及信息吞吐,比如ext2;而”文件系统结构(file systems)“则是特定操作系统中文件和目录的布局,比如/home/username/games。因此,当你被问及是否创建文件系统格式(filesystems)时,是在问你是否要格式化该分区…但是当程序向你问及挂载点时,你应该给出的则是该分区应该出现在你的Arch Linux ”文件系统结构“中的位置。
1. ext2 - 古老、可靠的 GNU/Linux 文件系统。非常稳定,但因为不支持日志记录或隔离,在突然断电或当机时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因为 fsck 的时间很长,不适合根目录 (/) 和 /home 使用。ext2可以容易地转换成ext3。一般认为/boot分区采用此系统最合适,因为/boot里的东西就开机的时候读取一次,而且很少有变动,不需要日志文件系统。
2. ext3 - 基于ext2系统, 并添加了日志记录功能。 ext3 向后兼容 ext2,非常成熟稳定。
3. ext4 - 向后兼容ext2和ext3,最大支持1EB文件系统,支持单个16TB的文件,增加子目录最大个数到64,000,可以在线碎片处理。
4. ReiserFS - Hans Reiser 主持编写的高性能的日志文件系统,使用一种非常独特有趣的数据存储检索方法。ReiserFS 效率非常高, 特别在处理很多小文件的时候更是如此。ReiserFS在挂载的时候相对比较慢. 性能稳定。 ReiserFS 现在的开发并不活跃(最新的版本是Reiser4)。通常是 /var 目录的好选择。
5. JFS - IBM提供的日志文件系统( Journaled FileSystem首字母缩写). JFS 效率非常高并且CPU资源占用率比其他任何一个文件系统都要低。并且在挂载和磁盘检测的时候都非常快,在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突出,尤其是 conjunction with the deadline scheduler. (参见 JFS.) 不如ext或者ReiserFS那样应用广泛,但非常成熟稳定。
6. XFS - 非常高效的日志文件系统,特别适合处理大文件。在处理小文件的时候稍慢。在挂载的时候也很快。由于 /var 需要处理很多的小文件,所以可能不太适合作为/var 分区的文件系统。 GNU/Linux 文件系统中,最先实现可用的在线碎片处理。应用不及ext和ReiserFS那么广泛。
7、Btrfs - "Better FS",具有许多 Sun/Oracle 优秀的ZFS文件系统的功能。包括快照、多磁盘 striping 和镜像(没有 mdadm 的简单软 raid),校验、增量备份实时压缩(即可以节省空间,还能提高性能)等等。 在 2011 年 1 月仍处于 "不稳定" 状态。但是已经以实验状态进入内核主代码树。Btrfs 将成为 linux 未来的文件系统,各主要发行版的安装程序都提供了将其作为根文件系统的选项。
除ext2,上面的文件系统都支持日志记录。日志文件系统具有数据容错能力,在数据写入文件系统前会记录日志,若写入时发生崩溃,可以避免元数据损坏。注意不同文件系统日志记录有区别。 仅 ext3 和 ext4 支持 data-mode journaling,同时记录数据和元数据的日志,但默认不启用,因为对性能影响很大。其它文件系统仅提供记录元数据日志的ordered-mode journaling。尽管都能在系统崩溃后将系统返回正常状态,data-mode journaling 为数据提供了更大的安全防护,但性能有所降低,因为数据会被写两次(第一次到日志,第二次到磁盘)。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选择文件系统。
选择 yes 为 / 选择并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分区)。将提示添加分区,本例中,sda2 和 sda4 保留。 为 sda2 选择文件系统类型并挂载为 /var。最后为 sda4 选择文件系统并挂载为 /home。
返回到主菜单。安装时的软件都来自 [core] 软件源,它们被分为 Base 和 Base-devel。这里有软件包信息和简介。
首先,选择软件包类别:
选中类别后,将给出软件包的完整列表以细化选择,用空格键切换选择状态。
选择好需要的软件包后,离开选择屏幕并继续到下一步,安装软件包。
安装选中的软件包到新系统,如果用 CD/USB 作为源,将安装 CD/USB 中的软件包。如果选择网络安装,将从互联网下载最新的软件包。
下载软件包后,安装程序会做完整性检查,接着从下载的软件包中创建内核。
本步骤将配置 Arch Linux 系统的主要配置文件,之前的安装版本用 hwdetect 收集配置所需信息。现在已经过时,改用可以自动装入所需模块的 udev。
现在系统会询问你使用哪个文本编辑器;选择 nano、joe 或 vi,三者之中 nano 最简单,请查看相应的帮助文件以获得使用方法。然后就会出现一个包含系统主要配置文件的菜单。
安装程序不能自动处理吗?
隐藏系统配置过程直接违背The Arch Way (简体中文)。确实,最近的内核和硬件检测工具可以提供绝好的硬件支持和自动配置,Arch 依然在安装过程中将配置文件展现给用户以维护透明化和有利于系统资源控制。在你完成这些配置文件的修改之后,就学会了简单的 Arch Linux 系统的配置,熟悉了基本结构,为更好的使用和维护新系统做好准备。
ArchLinux 使用/etc/rc.conf 作为系统的主要配置文件。这个文件包含了广泛的配置信息,主要用于系统的启动。正如名字中所说,其中还包含了供 /etc/rc* 使用的配置信息。
LOCALE="zh_CN.UTF-8" DAEMON_LOCALE="no" HARDWARECLOCK="localtime" TIMEZONE="Asia/Shanghai" KEYMAP="us" CONSOLEFONT= CONSOLEMAP= USECOLOR="yes"
# Scan hardware and load required modules at boot MOD_AUTOLOAD="yes" # Module Blacklist - Deprecated MOD_BLACKLIST=() # MODULES=(!net-pf-10 !pcspkr loop)
例子:
HOSTNAME="arch"
示例 静态 IP:
HOSTNAME=arch interface=eth0 address=192.168.1.100 netmask=255.255.255.0 broadcast=192.168.1.255 gateway=192.168.1.1 #NETWORKS=(main)
示例 动态 IP (DHCP):
HOSTNAME=arch interface=eth0 address= netmask= broadcast= gateway= #NETWORKS=(main)
使用静态 IP 时,请修改 /etc/resolv.conf 以指定 DNS ,详情参见下面的部分。
这个序列罗列了需要在开机启动脚本的名字,这些脚本位于/etc/rc.d/,安装列表里面的顺序启动。同时还支持异步启动以提高开机速度
DAEMONS=(network @syslog-ng netfs @crond)
关于 DAEMONS
虽然此时不需修改daemons行,不过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待命进程,因为在指南后面会需要它。
待命进程(daemon)是一个运行于后台的程序,会自动根据发生的事件提供服务。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网页服务器等待请求,将需要的页面发送出去(例如:httpd) 或 SSH 服务器等待用户登录(例如:sshd)。有些待命进程工作起来并不是那么明显。例如写系统日志的待命进程(如syslog、metalog)和提高图形用户界面的程序(例如: gdm, kdm)。所有这些程序都可以被加入到daemons行中,随着系统启动而启动。本指南会对一些较有用的待命进程进行介绍。
一点历史:daemon 由 MIT 的 MAC 项目的工程师最早使用,这个名字来自麦克斯韦妖(Maxwell's demon)。在这个著名的理想实验中,demon 在后台不间断的工作,分类分子。*nix 系统继承了这个名字命名 disk and execution monitor。
fstab (file systems table的缩写) 是系统配置的一部分,该文件列出所有可用的磁盘和分区,并指明它们初始化的方式或整合至全局文件系统的方式。/etc/fstab文件一般被mount命令读取,mount 以设备上的文件系统为参数,将其添加到主目录结构。在启动过程执行到 3/4 左右的时候,/etc/rc.sysinit 会调用 mount -a,mount 读取 /etc/fstab 以确定挂载时使用的选项。如果 noauto 位于 /etc/fstab 中的文件系统之后,mount -a 不会在启动时挂载它。
这是一个 /etc/fstab 示例:
# <file system> <dir> <type> <options> <dump> <pass> shm /dev/shm tmpfs nodev,nosuid 0 0 tmpfs /tmp tmpfs nodev,noexec,nosuid 0 0 UUID=0ddfbb25-9b00-4143-b458-bc0c45de47a0 / ext4 defaults 0 1 UUID=da6e64c6-f524-4978-971e-a3f5bd3c2c7b /var ext4 defaults 0 2 UUID=440b5c2d-9926-49ae-80fd-8d4b129f330b none swap defaults 0 0 UUID=95783956-c4c6-4fe7-9de6-1883a92c2cc8 /home ext4 defaults 0 2
此文件负责微调初始内存文件系统 initramfs。(曾被称为初始化内存磁盘或 "initrd")。initramfs 是启动时供内核读取的压缩镜像。目的是引导系统使其能够读取根文件系统。所以它需要装入 IDE、SCSI、SATA 或 USB/FW 等设备所需模块。initrramfs 手动或通过 udev 装入所需的模块后,会将控制权交给内核,继续启动过程。因此 initramfs 仅需要包含读取根文件系统的必要文件。大部分内核模块都是在初始化过程中由 udev 装入。
mkinitcpio是下一代 initramfs 生成器。与以前的 mkinitrd 和 mkinitramfs 脚本相比具有许多优势。
如果根文件系统使用 RAID 或 LVM,必须配置正确的 HOOKS。详情请查看 RAID 和 /etc/mkinitcpio。如果使用非 US 键盘,请添加 "keymap " 钩子以载入本地键盘映射。如果使用 USB 键盘,请添加 "usbinput" 。将 Arch 安装到外部硬盘、CF 卡或 SD 卡时,记得添加 "usb",示例:
HOOKS="base udev autodetect pata scsi sata usb filesystems keymap usbinput"
(否则,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无法启动,系统会要求输入密码以进行维护,但确无法使用键盘。)
如果需要通过如下设备启动,请按需要配置 HOOKS: USB 设备、FireWire、PCMCIA、NFS、软 RAID、LVM2 卷、加密卷 和 DSDT 等。
resolver 是 C 库中的一系列访问DNS(Domain Name System)的函数。DNS 的主要功能是将域名转化为 IP 地址。解析配置文件 /etc/resolv.conf 包含了解析器初始化时读取的信息。
如果使用静态 IP,需要在 /etc/resolv.conf 中设置域名服务器 (nameserver <ip-address>),数量不限。 例如,使用 OpenDNS:
nameserver 208.67.222.222 nameserver 208.67.220.220
如果使用路由器,需要在路由器中指定 DNS 服务器,并在 /etc/resolv.conf 中将域名服务器指定成路由器的 IP(同时也是 /etc/rc.conf 中的网关)。 例如:
nameserver 192.168.1.1
如果使用 DHCP,也可以在路由器中指定域名服务器,或者允许 ISP 自动指定。
此文件将 IP 地址与主机名和别名对应。 每行一个 IP 地址,每个主机应该用单行表示为:
<IP-address> <hostname> [aliases...]
将 /etc/rc.conf 指定的hostname设置为别名:
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yourhostname
如果你使用静态 IP,新加另外一行: <static-IP> <hostname.domainname.org> <hostname> 即:
192.168.1.100 yourhostname.domain.org yourhostname
如果你打算使用ssh的话,请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此配置。缺省设置是拒绝所有进入的连接,而不只是ssh连接。编辑/etc/hosts.allow 文件加入:
sshd:all
sshd: 192.168.0.1
sshd: 192.168.0.
sshd: 10.0.0.0/255.255.255.0
如果你不打算使用ssh,为安全起见请保持此文件的缺省设置(为空)。
/usr/sbin/locale-gen
命令从 /etc/locale.gen读取系统的locales 信息。这些设置稍后会被glibc 和其他一些支持本地化的程序或者库用于自动翻译输出各种语言的"独特" 文本, 并且合适的显示地域、货币、时区以及日期格式、字符排列方式和其他一些本地化的特定标准。
默认情况下 /etc/locale.gen 是一个仅包含注释文档的空文件。编辑后,这个文件将不会更改。每次glibc更新之后就会运行 locale-gen
一次, 重新生成 /etc/locale.gen 指定的本地化文件。
选定你需要的本地化类型(移除前面的#即可), 比如:
en_US ISO-8859-1 en_US.UTF-8
现在,安装程序将运行locale-gen 脚本, 以生成你设定的locales。你以后可以通过修改文件 /etc/locale.gen 变更locale, 然后使用根用户(root)运行'locale-gen' 脚本。
为pacman
选择一个软件仓库镜像站。主站 archlinux.org 是有流量限制的,下载速度限于50KB/s。访问 Mirrors 获取更多关于 pacman 镜像的信息。
最后,设置一个root密码并确定你已牢记它。返回主菜单然后接着安装启动加载器。
选择 "Done",之后,系统会重建镜像并返回到主菜单,这个步骤会花费一些时间。
示例中仅有一个操作系统,所以需要启动加载器。推荐使用 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除此之外可以使用 LILO 或 Syslinux。如果使用其他启动加载器,请参考相关的 wiki 和文档。
提供的 GRUB 配置文件 (/boot/grub/menu.lst) 应该足够了,但请仔细检查文件内容以确保准确性(特别是要确定在第三行 UUID 指定的根分区)。如果要修改控制台的分辨率,可以用 vga=<number> 内核选项。(分辨率和数值对应表位于menu.lst。)
示例:
title Arch Linux (Main) root (hd0,0) kernel /boot/vmlinuz-linux root=/dev/sda1 ro quiet initrd /boot/initramfs-linux.img
从单独 /boot 分区启动:
title Arch Linux (Main)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linux root=/dev/sda3 ro quiet initrd /initramfs-linux.img
将 GRUB 启动加载器安装到主启动记录 (本例中为 /dev/sda)。
好了,Arch Linux 基本系统已经安装配置完毕。退出安装并重启:
# reboot
恭喜,欢迎来到 Arch Linux 基本系统!
此部分包含一些安装后的必须操作,包括更新新系统和添加正常非 root 用户。
新的 Arch Linux 基本系统已经是可以定制的 GNU/Linux 环境了。以此为起点,你可以将这些优雅的工具集变长期望或要求的样子。
用 root 登录,我们将用 root 用户配置 pacman 并更新系统。
如果正确配置了系统,网络应该正常工作,通过 ping example.com
验证:
$ ping -c 3 example.com
PING example.com (192.0.43.10)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43-10.any.icann.org (192.0.43.10): icmp_req=1 ttl=248 time=25.6 ms 64 bytes from 43-10.any.icann.org (192.0.43.10): icmp_req=2 ttl=248 time=22.9 ms 64 bytes from 43-10.any.icann.org (192.0.43.10): icmp_req=3 ttl=248 time=23.6 ms --- example.com ping statistics --- 3 packets transmitted, 3 received, 0% packet loss, time 2003ms rtt min/avg/max/mdev = 22.912/24.062/25.632/1.156 ms
如果网络连接成功,继续 用 pacman 更新、同步、升级系统.
如果 ping www.google.com 收到 "unknown host" 错误,网络可能没设置好。请检查如下文件:
/etc/rc.conf - 特别是检查 HOSTNAME 和 NETWORKING 部分中的错误。
/etc/hosts - 检查格式、拼写和错误。
/etc/resolv.conf - 如果使用静态 IP 请检查。如果使用 DHCP,默认会动态创建和销毁文件。
用下面命令检查以太网:
$ ip addr
将显示所有接口,应该包含 eth0 或者 eth1。例子中将使用 eth0。
静态 IP
如果需要,可以设置新 IP:
# ip addr add <ip>/<netmask> dev <interface>
默认网关:
# ip route add default via <ip>
验证 /etc/resolv.conf 包含 DNS 服务器,如果没有请加上。再次用 ping -c 3 www.google.com 检查网络。如果一切正常,根据上面的静态 IP 调整 /etc/rc.conf。
DHCP
如果使用 DHCP 服务器/路由,请尝试:
# dhcpcd eth0
如果成功,按上面所说为动态 IP 调整 /etc/rc.conf。
无线网络连接请参见 Live 环境下无线快速设置 尽管已经不是在安装运行,只要在软件包选择时安装了无线连接需要的软件包,这些命令还是一样的。记住,无线设备可能需要固件(firmware) 才能运行。 错误排查请访问 无线设置。
如果使用代理服务器,请在 /etc/wgetrc 中设置 http_proxy 和 ftp_proxy。
参阅 Internet Access。
下面将使用pacman升级系统。 Pacman 是 Arch Linux的软件包管理器(package manager),负责管理Arch linux 的整个软件包系统,处理安装、删除、软件包降级(通过 cache)、自定义编译软件包、自动解决依赖关系删除和本地查找等等。现在将用 Pacman 从远程源下载软件包并安装到系统。
pacman 会在每次启动时读取 /etc/pacman.conf,这个配置文件分为多个部分或源,每个部分定义了一个软件包源,pacman 会用这些源查找软件包。options 部分除外,这里定义了全局选项。
# nano /etc/pacman.conf
下面是软件源,要开启一个源,只需删除 'Include =' 和 '[repository]' 行前面的 #。
软件包源 是一个可以下载安装程序软件包的存储位置。Arch Linux 软件包维护者 (开发者和 Trusted Users) 维护了一系列官方软件源,包含了关键和流行的软件,可以通过pacman直接获取。本文档将列出官方支持的软件源,更多信息及每个源的目的请参阅 官方源。
大部分人会使用 [core], [extra] 和 [community]。如果想在 Arch x86_64 上运行 32 位应用程序,请在/etc/pacman.conf 中加入如下内容以启用 [multilib] 源:
[multilib] Include = /etc/pacman.d/mirrorlist
AUR 包含 未支持 分支,无法通过 pacman*直接获取。AUR [unsupported] 不包含二进制包,而是提供了两万八千多个从源码编译软件包的 PKGBUILD 脚本。只要 AUR 中的未支持软件包获得足够的投票并且有 TU 愿意采用并维护它,就会被移动到 AUR [community] 二进制源。
* pacman 包裹程序 (AUR Helpers) 可以用来无缝访问 AUR。
定义 pacman 源镜像和优先级。
用编辑器打开 /etc/pacman.d/mirrorlist 并取消离你近的镜像前的注释(删除前面的 '#' ),然后刷新软件包列表:
# pacman -Syy
传入两个 --refresh 或 -y 标记强制 pacman 刷新所有软件包,不管是否被认为是最新的。只要镜像有变化就执行 pacman -Syy 是防止出现令人头疼问题的好习惯。
另外,你可以使用 rankmirrors. rankmirrors是一个在 /etc/pacman.d/mirrorlist 中取消注释一些与安装机器的软件版本最接近以及最快速的源的bash脚本.更快的源可以显著的提升pacman的性能,和arch的整体操作体验.这个脚本可以定期的执行,尤其是当你所选择的源和官方源有差异的时候.但是rankmirrors不能测试这些源的速度.可以使用wget或者rsync这2个工具可以在一个新生成的/etc/pacman.d/mirrorlist}的有效的用来测试这些源的速度.
执行下面的命令可以完全的刷新pacman的数据库,并且安装curl:
# pacman -Syyu curl
cd到/etc/pacman.d/目录:
# cd /etc/pacman.d
备份已经存在的/etc/pacman.d/mirrorlist:
# cp mirrorlist mirrorlist.backup
编辑mirrorlist.backup注释掉一些在一个大陆或者相邻地域的源(比如china,japan)来测试rankmirrors.
# nano mirrorlist.backup
让rankmirrors带上参数-n对这个备份文件mirrorlist.backup执行操作,然后把输出重定向以方便生成一个新的/etc/pacman.d/mirrorlist源列表:
# rankmirrors -n 6 mirrorlist.backup > mirrorlist
然后使用pacman使用新的源列表来刷新所有的包列表:
# pacman -Syy
因为rankmirrors不考虑镜像中软件包的更新状况,选择为最快的一两个源可能已经过期了。ArchLinux 镜像状态 报告了镜像的各种状态,包括网络问题,数据收集问题、上次同步时间等等。如果需要最新的软件包,最好手动检查一下 /etc/pacman.d/mirrorlist,确保文件包含了最新的镜像。
此外 镜像生成器 可以自动根据更新状况生成离你比较近的镜像列表。
你可以根据上面的排名使用下面的shell脚本来更新你的源列表.如果你不在中国China,你可以改变下面的国家变量.
#!/bin/sh [ "$UID" != 0 ] && su=sudo country='China' url="http://www.archlinux.org/mirrorlist/?country=$country&protocol=ftp&protocol=http&ip_version=4&use_mirror_status=on" tmpfile=$(mktemp --suffix=-mirrorlist) # Get latest mirror list and save to tmpfile wget -qO- "$url" | sed 's/^#Server/Server/g' > "$tmpfile" # Backup and replace current mirrorlist file { echo "Backing up the original mirrorlist..." $su mv -i /etc/pacman.d/mirrorlist /etc/pacman.d/mirrorlist.orig; } && { echo "Rotating the new list into place..." $su mv -i "$tmpfile" /etc/pacman.d/mirrorlist; }
pacman 是 Arch 用户最好的朋友。强烈建议通过 man pacman(8) 学习并使用它:
$man pacman
更多信息请访问 pacman 或者查看 pacman rosetta 中与其他流行软件包管理器的对比。
现在已经做好了更新整个系统的准备。在此之前,请阅读 新闻 (或者 通告邮件列表)。开发者通常会针对已知问题提供需要配置和修改的重要信息。在升级前访问这些页面是个好习惯。
同步、刷新、升级整个系统:
#pacman -Syu
或者:
#pacman --sync --refresh --sysupgrade
pacman 会从服务器下载 /etc/pacman.conf 中定义的主软件包列表,进行所有可用的升级操作。此时可能会提示说 pacman 自己需要先进性升级,如果这样,请选择是并在完成后重新执行 pacman -Syu
。
如果升级了内核,请重启系统。
pacman 输出会保存到 /var/log/pacman.log。
管理和更新软件包的常见问题位于 软件包管理 FAQs。
执行 pacman -Syu
会升级整个系统。可以单独阻止某个软件包升级,比如某个升级会导致系统问题的时候。这时,有两个选择:使用 pacman 命令行选项 --ignore 忽略它,(详情参见 pacman -S --help
) 或将软件包加入 /etc/pacman.conf 文件的 IgnorePkg 列表。更多信息请访问pacman。
请注意有能力的用户应该用 pacman -Syu 保存系统最新而不是选择性的升级软件包。选择性的安装可能更和要求,但是事先提醒一下,这种方式更有可能产生问题。大部分的抱怨都是因为选择性升级、非正常编译或在软件安装。 所以不建议使用 /etc/pacman.conf 中的IgnorePkg,仅在极其个别的情况下使用。
请记住 Arch 是 滚动发布 的发行版。这意味着升级到新版本不需要重装或者重新建构。只需要定期执行 pacman -Syu
就可以将系统保持在最新前沿状态。升级后,系统完全是最新的。如果内核升级了,请记得 重新启动。
Linux 是个多用户环境。请不要使用 root 登录进行日常工作。这不仅仅是坏习惯,还非常危险。Root 账户是用来做管理任务的。因此,使用 adduser
命令来添加一个普通的、非 root 帐号。
#adduser
程序将交换方式运行,要求用户输入所需信息。下例中将创建用户archie:
Login name for new user []: archie User ID ('UID') [ defaults to next available ]: Initial group [ users ]: Additional groups (comma separated) []: audio,lp,optical,storage,video,wheel,games,power,scanner Home directory [ /home/archie ]: Shell [ /bin/bash ]: Expiry date (YYYY-MM-DD) []:
正如例子中所示,建议仅在Login name 和 Additional groups 输入内容,其它都留空。
Additional groups 中的列表是桌面系统的典型选择,特别推荐给新手:
接着会给出用户信息预览,可以取消或者继续。
New account will be created as follows:
--------------------------------------- Login name.......: archie UID..............: [ Next available ] Initial group....: users Additional groups: audio,lp,optical,storage,video,wheel,games,power,scanner Home directory...: /home/archie Shell............: /bin/bash Expiry date......: [ Never ] This is it... if you want to bail out, hit Control-C. Otherwise press ENTER to go ahead and make the account.
按下 ENTER 后将创建账户,并提升输入新用户的附加可选信息:
Creating new account... Changing the user information for archie Enter the new value, or press ENTER for the default Full Name []: Room Number []: Work Phone []: Home Phone []: Other []:
最后,提示输入新帐号的密码:
Enter new UNIX password: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passwd: password updated successfully Account setup complete.
新非 root 用户创建完成,同时还建立了用户主目录和登录密码。
如果你弄错了账户设置,或者你想删除一个账户,或者你想要换个账户名,或者任何其他什么原因,使用 /usr/sbin/userdel
:
# userdel -r [帐户名]
更多信息位于 Users and Groups,如果你想更换你的或者其他用户名,请参阅 Arch Wiki 的 Change username。也可以查看 usermod(8)
和 gpasswd(8)
的 man page 。
现在应该有了一个完全可用的 Arch 系统,这是后续调整的基础。然而,大部分用户都希望有声音和图形的桌面系统。这个部分将提供添加这些附加功能的指导。
安装 Sudo:
# pacman -S sudo
要将一个账户加到 sudo 账户中(a "sudoer"),必须得用 root 身份来执行 visudo 命令。
默认的, visudo 命令使用 vi 编辑器。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 vi ,那么你可以设置 EDITOR 环境变量来选择你想要的编辑器。例如,在这个例子中,使用 "nano" 编辑器:
# EDITOR=nano visudo
如果你擅长使用 vi, 那就不带 EDITOR=nano 来执行 visudo 命令:
# visudo
这将在一个 vi 特别会话中打开 /etc/sudoers 文件。 visudo 先将其复制到一个临时文件,然后使用编辑器编辑生成的临时文件 (默认是 vi),编辑完成会执行完整性检查。如果检查通过,临时文件将会以正确的账户权限覆盖原先的文件。
在上一部分,你的账户已经加入了 "wheel" 组。要设定使用前缀 "sudo" 时给 wheel 组中用户完全的 root 权限,请编辑 sudo 配置文件:
%wheel ALL=(ALL) ALL
现在只要简单地把账户加入到 wheel 组中,就能给与任何账户执行 sudo 命令的权利。
更多信息,例如 sudoer <TAB> 补全,参阅 Sudo
很多桌面程序很有CDROM和DVD指向/dev/sr0的链接.4个有用的链接将被下面的命令创建:
# for i in cdrom cdrw dvd dvdrw; do ln -s /dev/sr0 /dev/$i; done
为了使这些链接在每次启动以后都可以用,把下面的命令添加到/etc/rc.local.
另外,你为了便于阅读可以把这些命令排列起来:
#!/bin/bash # # /etc/rc.local: Local multi-user startup script. # # create optical drive symlinks ln -s /dev/sr0 /dev/cdrom ln -s /dev/sr0 /dev/cdrw ln -s /dev/sr0 /dev/dvd ln -s /dev/sr0 /dev/dvdrw
如果需要声音,请访问ALSA页面,或者先完成下一部分,再设置声音。
Linux高级声音架构 (ALSA) (Advanced Linux Sound Architecture)是一个Linux内核组件,推荐先试着使用它。如果不能工作,可以试试OSS。OSSv4 已经以自由许可证发布,普遍认为要比 ALSA 替代的 OSSv3 好很多。设置请访问 OSS 文章。
如果对声音有更高的要求,Sound 包含了许多有用的文章。
X 窗口管理系统(X11或者X) 是基于网络的显示协议,提供了窗口功能,包含建立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标准工具和协议。
现在,用 pacman 安装基础的 Xorg 组中的包。这是构建图形用户界面的第一步。
安装基础包:
# pacman -S xorg-server xorg-xinit xorg-utils xorg-server-utils
安装 mesa以获得 3D 支持:
# pacman -S mesa
3D 工具 glxgears 和 glxinfo都包含在 mesa-demos 包里。如果需要这些工具,请安装这个包:
# pacman -S mesa-demos
接下来需要安装显卡驱动。
先要确定显卡类型,使用 /usr/sbin/lspci
程序可以获得显卡类型:
$ lspci
输入下面命令,查看所有开源驱动:
$ pacman -Ss xf86-video
用 pacman 安装合适的显卡驱动,例如 Savage 驱动:
# pacman -S xf86-video-savage
NVIDIA 有三种驱动选择(外加 vesa 驱动):
开源的 nouveau 适合大部分人,所以推荐使用:
# pacman -S xf86-video-nouveau
实验 3D 支持:
# pacman -S nouveau-dri
ATI 用户有两种驱动可选(外加 vesa)
extra
软件源,但官方支持于2009年3月停止,因为其质量和开发速度令人失望。参见 ATI Catalyst。推荐使用开源驱动,安装 radeon ATI 驱动:
# pacman -S xf86-video-ati
Udev 应该能够正确检测设备;evdev (xf86-input-evdev) 是现代热插拔输入驱动,可以支持绝大部分设备。所以通常不需要安装输入驱动。此时,evdev 已经作为 Xorg 的依赖关系被安装。
如果 evdev 不支持您的设备,请从xorg-input-drivers组安装需要的驱动。
用 pacman 查找所有输入设备驱动:
# pacman -Ss xf86-input
笔记本(或触摸屏)用户需要 synaptics 软件包以支持触摸板/触摸屏:
# pacman -S xf86-input-synaptics
X 服务器可以自动配置,即使没有 xorg.conf 文件也能很好地运作。如果仍然需要手动配置,请访问 Xorg。
如果不是使用标准 US 键盘,可以在 /etc/X11/xorg.conf.d/10-evdev.conf 中设置:
Section "InputClass" Identifier "evdev keyboard catchall" MatchIsKeyboard "on" MatchDevicePath "/dev/input/event*" Driver "evdev" Option "XkbLayout" "be" EndSection
此部分将解释如何安装基本的图形环境以测试X。使用的是简单的默认X窗口管理器 twm。
安装默认的测试环境:
# pacman -S xorg-twm xorg-xclock xterm
默认的 X 环境很简单,下面的部分 将安装桌面环境或窗口管理器以支持 X。
如果在创建普通用户前安装 Xorg 在 $HOME 会有一个空 .xinitrc,请删除或编辑它再启动图形环境,若删除, X会运行默认环境(twm, xclock, xterm)。
$ rm ~/.xinitrc
安装 D-BUS:
# pacman -S dbus
启动 dbus 进程:
# rc.d start dbus
将 dbus 加入 DAEMONS, 启动时自动运行:
DAEMONS=(... dbus ...)
最后,启动 Xorg:
$ startx
或
$ xinit -- /usr/bin/X -nolisten tcp
这时应该能看到一些可以移动的窗口,鼠标也能够工作。完成验证之后,可以通过在终端输入 exit 退出X。
如果黑屏,可能需要切换到其他控制台(例如 CTRL-Alt-F2),然后盲打 root 然后输入回车(<Enter>)接着是 root 密码和 <Enter>。
可以用/usr/bin/pkill
命令杀死 X 服务器。(注意 X 大写):
# pkill X
如果 pkill 还是不行,重启系统:
# reboot
如出现问题,请从 /var/log/Xorg.0.log 中查看错误日志,注意所有以 (EE) 开头的行,EE 代表有错误。同时注意 (WW) 警告,可能预示着其他问题。
$ grep EE /var/log/Xorg.0.log
可以从 X 启动终端之外的虚拟控制台查看错误。
更多的 Xorg 配置和问题解决请查看Xorg。
如果访问 Xorg 后还有问题,需要在 Arch 论坛提问,请安装和使用 wgetpaste:
#pacman -S wgetpaste
在论坛提问的帖子中,用 wgetpaste 提供如下文件的链接:
wgetpaste 用法:
$wgetpaste </path/to/file>
在帖子中提供相应的链接,请同时提供硬件和驱动的信息。
(注:以下将会使用yaourt,关于yaourt的安装,请参考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Yaourt_(简体中文) )
在安装桌面环境/窗口管理器之前,也许你会先安装些美观的字体。Dejavu 是不错的字体集。而对于网页,你还可能需要Microsoft字体。如下安装:
# yaourt -S ttf-win7-fonts ttf-office-2007-fonts
英文字体优先选择dejavu字体
# pacman -S ttf-dejavu
对于中文字体,开源的文泉驿正黑矢量字体是不错的选择,它还内嵌了9pt-12pt的点阵宋体:
# pacman -S wqy-zenhei
当然现在流行的是安装2个字体:
# pacman -S ttf-dejavu
# yaourt -S wqy-microhei
请访问 字体配置 获取配置字体渲染的详细信息,Fonts 提供了字体选择建议和安装方法。
X 窗口管理系统为构建图形用户界面(GUI)提供了基础框架。
安装图形界面之后,可以继续阅读一般建议页面获得后续动作的指导。
有些人倾向使用命令手动启动图形界面。各桌面环境相关的命令请访问相关的 wiki。通用的X 命令请查看 Xorg 页面的相关部分。.
如果要使用图形界面自动启动,请查看 显示管理器 获得启动管理器的使用方法。Start X at Boot 提供了两个不依赖显示管理器的轻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