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国防工业弱项:西方1台发动机顶中国10台

目前,中国国防工业有哪些领域是最关键而又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是必须得集中精力突破的,如果突破不了,我们就会受制于人的?本次沙龙,宋宜昌先生选了几个重要领域并谈了看法。

  定向凝固高温合金

  宋:中国如果要发展大飞机,发展更高性能的军机,必须要有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发动机里最关键的是涡轮和压气机。无论是商用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 机,还是军用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都需要核心机,而且需要最好的发动机叶片。叶片分涡轮叶片和压气机叶片。涡轮叶片一般要在1500℃和接近15000 转/分这种极大离心力的恶劣工况下运转,在这种条件下工作成千上万个小时,要求极高。涡轮叶片工作温度高,负荷大,应力复杂,要求材料具有很强的热强性、 抗冲击性、抗疲劳性、耐腐蚀能力及损伤容限特征。它的工作温度已经超过钢铁承受的温度,只能用高温合金。但高温合金在这么高的温度和这么大的离心力下要产 生蠕动,一蠕动,叶片就要变形,很容易失效。在这种恶劣工况下,过去我们用的是多晶体合金。它的特点是:你把合金一弄断,看它的断面有很多闪亮的晶点。这 种晶格结构有缺陷的地方首先会断裂。而单晶体合金就避免了多晶体合金的缺陷,它是均匀的整体,没有缺陷。如采用定向凝固制造成定向单晶合金,就消除了晶 界,可将使用温度提高一个台阶,约为30℃,从而使涡轮进口温度提高30℃-60℃左右。它的整体辐射非常均匀,具有更高的疲劳寿命。多晶体合金容易疲 劳,在高温下容易沿着晶界产生裂纹,而单晶把这个条件提高了1~2个数量级。在压气机叶片上,有很大的气动弹性,没有优秀的压气机叶片,承受不了气动弹性 引起的疲劳和裂纹。

  目前中国和国外这方面差距非常大,中国还没有民用涡扇发动机,都谈不上与国外的比较。军用的有,原来是涡轮喷气,现在是涡轮风扇,但用不到一千 小时就要大修。西方的发动机使用寿命起码是一万个小时。如果这个差距不赶上,即使造出飞机来,由于发动机使用寿命短,也影响飞机的出勤率。

  AL-31F也好,“太行”也好,其关键之处不仅在于推力和推重比,还在于它们的耐用性。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发动机专家米库林为米格21设 计了P-13涡喷发动机。它虽然获得了满意的推重比,然而采用跨音速叶片,引起许多气动弹性和振动问题,P-13的大修小时仅为100小时,频繁地更换发 动-机使米格21的战备状况受到影响,米库林因此还丢了官。

  歼-7的发动机涡喷7系列,大修周期开始也是100小时,想尽办法搞到150小时就挖尽潜力了。关键是涡轮和压气机叶片,在高温和强气流条件下 老化、断裂、蠕动。西方战斗机的发动机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他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实验工作,投入的巨资终于有了回报。上世纪70年代,国外研 制出单晶定向凝固高温合金,彻底解决了涡轮叶片在高温高压、恶劣工况下的寿命问题。美国装备波音747、767的JT9D发动机采用PWAl422单晶合 金,寿命达9 600小时以上。F-15的F-100发动机用的是第一代定向凝固合金叶片,美国的第二代单晶合金PWAl484和第三代Re-neN6的性能又远远超过 了第一代的水平。你可以看到空客和波音的飞机日夜在空中飞行,发动机可靠地工作着。有的CFM-56发动机寿命达到了1.4万小时。AL-31F大修间隔 原来只有640小时,后来做了延寿才达到800小时,尽管战斗机发动机与民用涡扇发动机定位不同,但还是能看出基础研究的差距。中国目前能生产的定向凝固 单晶叶片与国际水平差距就更大,人家一台发动机顶咱们10台以上。

  高级复合材料

  宋:一般航空工业用的复合材料都是碳纤维加环氧树脂,就是腈纶碳纤维的原料。这种材料类似于钓鱼杆,它是怎么制造的?简单地说,就是用腈纶在隔 绝空气的状态下加热,里面含的有机东西都蒸发了,只剩一个长的碳链,这个东西拿出来看是黑的,但把它和其它有机材料合成起来,一般是涂上环氧树脂,一层层 压起来,就会既轻又坚韧。

  按说碳纤维的制造并不复杂,但它的水平高低体现在:高级的可耐很高温度,而且有很高的强度,低级的就不行。发达国家的碳纤维为什么强度高?你看 咱们生产的碳纤维断面,它的碳链是光滑的,而发达国家的碳链带很多倒刺,像尼龙搭扣一样勾在一起,所以强度很高。另外咱们的碳纤维总还是有点杂质在里面, 一拉就容易断。发达国家的碳纤维都是高纯度的。这方面日本的水平最高。美国全是买日本的碳纤维,再用美国的树脂加工,就直接压成机体框架。这是最尖端的东 西,像波音787上用了大约37%的这种材料。为了生产787,美国做了一个约30米长的机舱大加温炉,铺一层碳纤维布涂一层有机材料,最后一压,保持温 度,30米的机身一下做成。完全不是过去那种在框架上铆上铝蒙皮的做法。

  中国现在的碳纤维基本是低档水平,高档的全靠进口。我们想买日本的,他们要很高价格,有些型号还不卖。而且核心技术不给我们。没有这一个东西, 我们就只能造金属飞机。但近年来有几个厂家有所突破。西安的复合材料上去后,国外飞机厂商开始包给你做了。以前国外不可能包给你,因为人家早不做铝飞机 了。当然现在包给你的这些复合材料部分都是对受力要求最低的,比如门、起落架盖,这部分肯定不是受力部分。但像机身、机翼蒙皮的复合材料部分肯定不会包给 你。另外,环氧树脂的压制加工工艺变化很大。环氧树脂的特点是不耐高温,300℃以上性能就要发生变化,而军用飞机高速飞行时肯定远远超过这个温度。过去 的碳纤维是横向水平结构,层和层之间很容易滑动,现在增加了纵向纤维,中间是环氧树脂。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双马来酰亚胺”,可防湿热。以前的复合材料怕湿 怕热,国外不断对复合材料提出新的物理性能要求,不断往前改进,我们的步子迈不了那么大,目前还处于低端。

  记:A380所用复合材料的比倒是23%,低于波音787的37%-40%,是否说明欧洲的复合材料水平低于美国?

  宋:欧洲的要求是多载客,所以搞成双层,而对航程要求不高,不超过6000千米。欧洲的旅游距离一般也就3000千米。而美国一飞就是跨越两 洋,一般都上万千米,要求飞得远,要省油。所以美国注重用复合材料减轻空重,以便多装燃油。欧洲的飞机由于载客多,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空客认为复合材料是 一种比较新的材料。

  高频芯片

  宋:导弹击中卫星是很高明的技术,这个技术高在哪儿?这个导弹弹头上带了一个计算机。但是光有计算机不行,因为计算机芯片是通用芯片。对于半导 体芯片,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是CPU、内存等芯片,这些统称通用芯片。在收音机、手机、雷达、微波和各种机载、弹载、星载的各传感器里承担电子功能的芯片大 部分可归纳为高频芯片,以区别于计算机里用门电路(只是开关运算,没有放大作用)组成的芯片。高频芯片就决定了一个国家尖端产业电子设备的重量、功能及综 合性能。比如,在卫星上的雷达一般为几百千克,如能缩小到十几千克甚至几千克,那么飞机也好,卫星也好,都会节省大量的燃料和空间,而同样的体积却可扩展 很多功能,例如相控阵雷达。这是一个国家电子先进性的最主要方面。

  但这些高频芯片特别专用,功能又很繁杂,所以民众对它了解不是那么多。如果我们的高频芯片发展上去,我们的国防工业就有了灵魂。比如各种末制导 炮弹的精度就取决于高频芯片的水平,机载、星载雷达、声呐的功能就会成数量级的提高。我们与西方的差距体现在:西方已是单片雷达,而我们还是把雷达的各种 部件分立地组装出来。美国在80年代初制定了一个详细计划,重点发展高频芯片,投入了国家力量,以至于90年代初大幅领先。它能用一个很小的无人机甚至苍 蝇做到的功能,我们还得用很笨重的设备才能实现。我们在追赶CPU的差距时,还要花更大的精力弥补高频芯片的差距。

  高频芯片还不止是单晶硅,还有砷化镓器件。如果差距缩短了,我们的反坦克导弹,空地、空空、地空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卫星、合成孔径雷达、 海洋监视雷达、地形测绘雷达等都会大大前进一步。高频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追赶到某种程度,将大幅度降低我们先进武器的造价。提高先进装备的数量,收到不 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我们甚至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电子系统的电路一旦设计成功,马上就会被固化,变成集成电路或大规模集成电路。而机械系统进化缓慢,旧的机械仍然在工 作,欲想改进,需要极大的热情和长年的无休止的实验和探索。像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都半个多世纪了,仍在世界各地使用,而一些新枪在某些方面还拼不过AK -47。

  其实直升机主要靠经验。它的原理很简单,人类却花了40年才搞出来,就是因为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而我们的研发人员没有直升机的设计历史,一上 来就从事复杂的先进直升机项目,比如4吨、6吨、8吨等不同档次直升机的独立研究。因此只能仿制,如自行研制很难处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软件并不能替代一 切,很多时候还是要靠经验。米里、卡莫夫等也是靠一辈子的经验才达到现在的状态。我们怎么能用较短时间培养出明星设计师?对于直升机,你不可能一上手就弥 合几十年的经验差距。经验和个人实践的积累是别的因素不能替代的,有时光花钱也不行。直升机的价格和使用成本都远比同吨位的固定翼飞机高,使用寿命却较 低,油耗也不经济,但打起仗、搞救援却非它不可。使用直升机的数量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一些军迷对直升机的研发难度和各种较高费用都估计不足,似乎一 大群各类直升机会从天而降,任你随意使用似的。

  雷达也一样,我们的工程人员一上来就要从最复杂的先进雷达做起,企业也没经验,顶多给你一些雷达的参数和元器件。你没办法把这些变成你思维的一 部分来想像雷达工作时的样子。像主瓣、旁瓣这些电波就不能变为活的东西,而只能是一堆公式,一上手就是一堆数据。所以雷达专家也只能局限于某个局部某个部 件。这方面完成最好的是俄罗斯S-300的专家。他们-一开始就搞雷达,从简单一直干到复杂先进,各个系列搞得很透。就像我们早期玩电脑和玩网络的那些 人,他们具备很多感性的东西。美国贝尔公司专搞小直升机,但玩得很熟。法国也是从搞小直升机起家。这就带出一个问题:复杂系统的设计师怎么培养?是研究生 毕业了直接进研究所还是师傅带徒弟?因为中国没有私人研制这些复杂系统的一个机制,所以你只能从课本直接进入高级设计中,而不能从小玩,这样就难产生伟大 的设计师。但令人感慨的是歼10的设计人员。他们搞了一个地面电传操纵控制台,把规律摸透了,而且“枭龙”也可共享这个平台,甚至将来搞大飞机的电传,还 是这套东西。形成了这套机制,就是良性循环,再怎么玩都行。搞软件的人,搞病毒的人,很多都是玩出来的,这些人都成了大师,因为他们把技术和变化渗入到灵 魂,所以在各个领域都能领先。但如果只是横向插入,你只能跟踪,像吉利的李书福是玩造车玩出来的,别人就理解不了他的自信,这也是青少年教育方向的问题。

  记:您只选这五个领域的原因是什么?

  宋:整个军工产业体系不是几个尖端项目能涵盖的。我也想谈谈中国造航母和舰载机,谈谈战略潜艇,谈谈五代战斗机,谈谈有源相控阵雷达,谈谈电子 对抗和网络对抗,谈谈无人机、卫星、数据链、未来士兵系统、各种新型传感器特别是红外焦平面阵列,谈谈激光武器和电磁炮,谈谈高膛压火炮的制造工艺,谈谈 先进生物技术,谈谈C3、C4、CN……说的太多就会让人不得要领,反不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西方的分析法是把复杂的巨系统分成子系统、子系统,逐一攻破。中国式思维讲究综合,全盘统筹,找出关键部分或关键点。牵一发动全身,破一关开万关。当年张爱萍抓两弹一星,就抓几个关键点,导弹方面就是惯性平台,就是陀螺仪及其计算系统。

  一架飞机几百万个零件,一台发动机也有上万个零件,除了压气机和涡轮叶片,它还有风扇、进气口、燃烧室、矢量喷管、全权数字控制系统、燃油,滑 油系统,起动系统和点火系统。光是燃烧室和涡轮的冷却方法就能牵出一大堆。还有加工技术、工艺、设备,光机匣加工和电子束焊接就能讲不少,而且都涉及发动 机性能。都讲只能让读者更晕,所以我砍枝剪蔓,只谈五项。

  最后我有两点建言。一是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现在一说到现代化,就是说花钱和招标。其实现代化更应注意的,是组织协调能力,这个比研究某一个尖 端产品更需要下力气。当年我国搞两弹一星,受文革干扰,那么艰苦,有的专家估算了原子弹出来的时间,认为1964年拿不出来。但那时的协调工作做得特别 好,大家集中资源和精力,结果原子弹提前一年拿出来了。

  第二点是要嫁接其它行业优秀成果提升自己。实际上,一个军工行业要想搞上去,决不是军迷所认为的仅仅弥补科技差距那样简单,它涉及复杂的国情、 体制因素。必须具备两点:一是你这个行业要搞好广义公关,另一是要有市场。造船工业就是很好的例子。上世纪70年代时它们的处境也是非常恶劣的,但当时的 领导人柴树藩利用香港包玉刚的订单巧妙地走出了困境,现在民船方面几乎都是以国外订单为主,形成了很好的局面。航空业与国外在技术方面的很多差距并非不可 弥补,若把别的行业的经验引进来,完全能更快更低成本地提升自己的实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家谈国防工业弱项:西方1台发动机顶中国1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