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龙芯处理器的努力(新闻翻译)

原文:http://www.osnews.com/story/22674/China_s_Loongson_Processor_Effort

翻译(注意原作者的有些观点有点不靠谱):

Richard Stallman(GNU项目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世人、Emacs之父)用的是什么笔记本电脑?戴尔,惠普,或许是苹果?不,他用的是一台非常特别的电脑,一台使用龙芯处理器的上网本:逸珑,完全“自由”的笔记本电脑。从BIOS到操作系统,这台机器完全使用开源软件。Wired新闻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报道:http://www.wired.com/magazine/2009/12/st_essay_china/

中国,凭借其庞大的人口,是个对电脑厂商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但仅有25%的人口能访问互联网,所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人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为了不必需依赖外国,他们立志开发自己的处理器。

这成就了龙芯,如今已发展到第二代。而第三代,将尝试四核,而后八核,将在2010年发布。值得注意的地方,在龙芯运行的软件。因为它是MIPS体系,所以不能运行Windows。

换句话说,将征服这个最具潜力市场之一的,不是运行着Windows的Intel和AMD,而是运行着Linux和BSD的开源系统的64位MIPS芯片。这里的关键是,基于龙芯的设备对于中国买家将远比西方的x86硬件便宜。

当然,在能和西方产品在性能方面竞争前,龙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龙芯在不断进步,而且中国意志坚定。“整个中国都为这个产品的成功而感到振奋——它已经成为1986年起步的国家高科技研发计划的基石,”Wired新闻写到,“并且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善于利用规模经济效应。”

加之第三代龙芯将包含特殊指令用于加速动态的x86至MIPS转译,可以看出中国对此非常看重。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x86需要竞争者。


有价值的评论:Posted by: aircombatguy | 12/30/09 | 11:37 am


任何新的、不同的计算机架构的主要问题是,有多少应用程序可用(正如Intel在Itanium处理器上所发现的)。这个架构可能更好,但如果它不支持所需的应用程序,又能怎样?在中国人能提供这些应用程序(或者提供让他人制作这些应用的激励措施)之前,他们的新架构不大可能有比简单日常计算更大的吸引力。要想追赶上x86体系上大量的关键应用程序的规模非常之困难,何况这些关键应用的规模依然在不断扩展中。

现今的趋势是倾向于更少的处理器架构种类,而不是更多。在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蓬勃发展之后,不同指令集的数量减少到可数的几个,且它们幸存的原因要么是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要么是大量的软件投入支持。对新入场的玩家来说,这两项没一个是容易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windows,互联网,emacs,产品,X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