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指令与ret指令

一. call指令段内转移

CPU执行call指令时,进行两步操作:
1、将当前的IP或CS和IP压入栈中;
2、转移;
call指令不能实现短转移。
与jmp指令实现转移的原理相同。

格式:
call 标号
(把当前IP压栈后, 转到标号处执行指令)
a. (SP) = (SP) - 2
   ((SS) * 16 + SP) = (IP)
b. (IP) = (IP) + 16位位移
相当于:
push IP
jmp near ptr 标号
其中:
16位位移 = "标号"处的地址 - call指令后的第一个字节的地址;
16位位移的范围 -32768----32767, 用补码表示;
16位位移由编译程序在编译时算出;

call指令其对应的机器指令中并没有转移的目的地址, 而是相对于当前IP的转移位移.

 

二. call指令段间转移
短跳转(段内转移):
     call 标号
     call word ptr 内存单元地址 == push IP / jmp near ptr 内存单元地址

长跳转(段间转移):
     call far ptr 标号
     call dword ptr 内存单元地址 == push CS /push IP / jmp far ptr 内存单元地址
长跳转因为会跳到其他段,所以还需要保存CS。

(先保存CS, 在保存IP)
步骤如下:
(1) (sp) = (sp) – 2
     ((ss) * 16 + (sp)) = (CS)
     (sp) = (sp) – 2
     ((ss) * 16 + (sp)) = (IP)
(2) (CS) = 标号所在的段地址
     (IP) = 标号所在的偏移地址
相当于:
push CS
push IP
jmp far ptr  标号

 

三. call指令格式
1. call 16位寄存器
功能:
(sp) = (sp) – 2
((ss) * 16 + (sp)) = (IP)
(IP) = (16位寄存器) 
相当于:
push IP 
jmp 16位寄存器

2. 转移地址在内存中的call
(1) call word ptr 内存单元地址
相当于:
push IP
jmp word ptr 内存单元地址
比如下面的指令:
mov sp, 10h
mov ax, 0123h
mov ds:[0], ax
call word ptr ds:[0]
执行后,(IP)=0123H,(sp)=0EH

(2) call dword ptr 内存单元地址
相当于:
push CS
push IP
jmp dword ptr 内存单元地址
比如,下面的指令:
mov sp, 10h
mov ax, 0123h
mov ds:[0], ax
mov word ptr ds:[2], 0
call dword ptr ds:[0]
执行后,(CS)=0,(IP)=0123H,(sp)=0CH

((IP)= ds:[0], (CS) = ds:[2])

 

四. ret与ref指令

      ret == pop IP
      retf == pop IP + POP CS

ret指令用栈中的数据,修改IP的内容,从而实现近转移;
操作
retf指令用栈中的数据,修改CS和IP的内容,从而实现远转移

CPU执行ret指令时,进行下面两步操作:
(1)(IP) = ((ss) * 16 + (sp))
(2)(sp) = (sp) + 2
相当于进行:
pop IP

 

CPU执行retf指令时,进行下面两步操作:
(1)(IP) = ((ss) * 16 + (sp))
(2)(sp) = (sp) + 2
(3)(CS) = ((ss) * 16 + (sp))
(4)(sp) = (sp) + 2
相当于进行:
pop IP
pop CS

 

 五. JMP, CALL, RET的比较

http://chuanwang66.iteye.com/blog/1075859
JMP、CALL和RET指令的近转移形式只是在当前代码段中执行程序控制转移,因此不会执行特权级检查。
JMP、CALL或RET指令的远转移形式会把控制转移到另外一个代码段中,因此处理器一定会执行特权级检查。

1. jmp指令紧紧进行执行流程的跳转,不会保存返回地址
2. call指令在进行流程跳转前会保存返回地址以便在跳转目标代码中可以使用ret指令返回到call指令的下一条指令处继续执行。执行段内跳转时,只保存IP;如果是段间跳转,要保存CS和IP。
3. ret和retf:这两个指令的功能都是调用返回。
 (1)ret在返回时只从堆栈中取得EIP;retf中的字母f表示far,即段间转移返回,要从堆栈中取出EIP和CS。
 (2)两个指令都可以带参数,表示发生过程调用时参数的个数,返回时要从堆栈中退出相应个数的参数。
 (3)恢复CS时,如果发现将发生特权级变化(当前CS的低2位不等于从堆栈中取得的新的CS值的低2位。
 由跳转的相关理论可知,只有跳转到非一致代码段时才会发生特权级变化,那么,也只有从非一致代码段返回时才会发生特权级变化的返回),
 则还要从调用者堆栈中取得ESP和SS恢复到相应寄存器中,也即恢复调用者堆栈。
 

 六. 其他

 a.段内直接转移,
具体格式:CALL 过程名。
此时CS不入栈,IP的内栈入栈,入栈后IP再将加上目的地址.
(与CALL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偏移地址之差值就可以转移到目的地址)
详细过程:
SP-2=>SP             ;将堆栈指针SP减2
(SP)<=IP               ;将IP进栈 
IP+偏移地址之差   ;转到目的地址

b.段内间接转移,
具体格式:CALL OPRD,
那么在这里OPRD可以寄存器或内存单元.
具体实现过程:
SP-2=>SP  ;将堆栈指针SP减2
(SP)<=IP  ;将IP进栈
IP<=(OPRD);转到目的地址同a一样,CS不入栈
  
c.段间直接转移,
具体格式:
CALL 过程名 [FAR],
此时CS,IP均要入栈
详细的实现过程:
SP-2=>SP ;将堆栈指针减2
(SP)<=CS ;将CS入栈
SP-2=>SP ;将堆栈指针再减2
(SP)<=IP ;将IP入栈;
         ;装入新的CS,IP
IP<=过程入口的偏移地址
CS<=过程入口的段地址

 

d.段间间接转移,具体格式:
CALL OPRD [FAR],
此时CS,IP均要入栈,OPRD是32位,你知道在8086中没有32位寄存器。因此,这里的OPRD一定是存储单元,高16位是CS的值,低16位是IP值
详细的实现过程:
SP-2=>SP ;将堆栈指针减2
(SP)<=CS ;将CS入栈
SP-2=>SP ;将堆栈指针再减2
(SP)<=IP ;将IP入栈;
         ;装入新的CS,IP
IP<=(OPRD+2,OPRD+3)
CS<=(OPRD,OPRD1)

call指令:
     a、将当前的IP或CS:IP压入栈中
     b、转移

你可能感兴趣的:(Call指令与ret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