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java异常处理机制—高级篇

定义和使用异常类

1、使用已有的异常类

例如IOException、SQLException。

try{ 程序代码 }catch(IOException ioe){ 程序代码 }catch(SQLException sqle){ 程序代码 }finally{ 程序代码 }

2、自定义异常类

创建Exception或者RuntimeException的子类即可得到一个自定义的异常类。例如:

public class UserException extends RuntimeException {
        public UserException() {
                super();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

3、使用自定义的异常

用throws声明方法可能抛出自定义的异常,并用throw语句在适当的地方抛出自定义的异常。例如:在某种条件抛出异常


public void test1() throws UserException { 
... 
if(....){ 
throw new UserException (); 
} 
}

将异常转型(也叫转译),使得异常更易读易于理解

public void test2() throws UserException { 
... 
try{ 
... 
}catch(SQLException e){ 
... 
throw new UserException (); 
} 
}

还有一个代码,很有意思:

public void test2() throws MyException{ 
... 
try { 
... 
} catch (MyException e) { 
throw e; 
} 
}

这段代码实际上捕获了异常,然后又和盘托出,没有一点意义,如果这样还有什么好处理的,不处理就行了,直接在方法前用throws声明抛出不就得了。异常的捕获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处理。

JAVA异常处理中的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JAVA异常机制可以使程序健壮而清晰,但不幸的是,JAVA异常处理机制常常被错误的使用,下面就是一些关于Exception的注意事项:

1. 不要忽略checked Exception

请看下面的代码:

try
{ method1(); //method1抛出ExceptionA }
catch(ExceptionA e)
{ e.printStackTrace(); }

上面的代码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捕获异常后将异常打印,然后继续执行。事实上在catch块中对发生的异常情况并没有作任何处理(打印异常不能是算是处理异常,因为在程序交付运行后调试信息就没有什么用处了)。这样程序虽然能够继续执行,但是由于这里的操作已经发生异常,将会导致以后的操作并不能按照预期的情况发展下去,可能导致两个结果:
一、是由于这里的异常导致在程序中别的地方抛出一个异常,这种情况会使程序员在调试时感到迷惑,因为新的异常抛出的地方并不是程序真正发生问题的地方,也不是发生问题的真正原因;
二、程序继续运行,并得出一个错误的输出结果,这种问题更加难以捕捉,因为很可能把它当成一个正确的输出。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呢,这里有四个选择:

  1. 处理异常,进行修复以让程序继续执行。

  2. 重新抛出异常,在对异常进行分析后发现这里不能处理它,那么重新抛出异常,让调用者处理。

  3. 将异常转换为用户可以理解的自定义异常再抛出,这时应该注意不要丢失原始异常信息。
  4. 不要捕获异常。

因此,当捕获一个unchecked Exception的时候,必须对异常进行处理;如果认为不必要在这里作处理,就不要捕获该异常,在方法体中声明方法抛出异常,由上层调用者来处理该异常。

2. 不要一次捕获所有的异常

请看下面的代码:

try
{
  method1();  //method1抛出ExceptionA
    method2();  //method1抛出ExceptionB
    method3();  //method1抛出ExceptionC
}
catch(Exception e)
{
    ……
}

这是一个很诱人的方案,代码中使用一个catch子句捕获了所有异常,看上去完美而且简洁,事实上很多代码也是这样写的。但这里有两个潜在的缺陷,一是针对try块中抛出的每种Exception,很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和恢复措施,而由于这里只有一个catch块,分别处理就不能实现。二是try块中还可能抛出RuntimeException,代码中捕获了所有可能抛出的RuntimeException而没有作任何处理,掩盖了编程的错误,会导致程序难以调试。
下面是改正后的正确代码:

try
{
  method1();  //method1抛出ExceptionA
    method2();  //method1抛出ExceptionB
    method3();  //method1抛出ExceptionC
}
catch(ExceptionA e)
{
    ……
}
catch(ExceptionB e)
{
    ……
}
catch(ExceptionC e)
{
    ……
}

3. 异常不能影响对象的状态

异常产生后不能影响对象的状态,这是异常处理中的一条重要规则。 在一个函数
中发生异常后,对象的状态应该和调用这个函数之前保持一致,以确保对象处于正确的状态中。
如果对象是不可变对象(不可变对象指调用构造函数创建后就不能改变的对象,即
创建后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改变对象的状态),那么异常发生后对象状态肯定不会改变。如果是可变对象,必须在编程中注意保证异常不会影响对象状态。有三个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1. 将可能产生异常的代码和改变对象状态的代码分开,先执行可能产生异常的代码,如果产生异常,就不执行改变对象状态的代码。
2. 对不容易分离产生异常代码和改变对象状态代码的方法,定义一个recover方法,在异常产生后调用recover方法修复被改变的类变量,恢复方法调用前的类状态。
3. 在方法中使用对象的拷贝,这样当异常发生后,被影响的只是拷贝,对象本身不会受到影响。

4. 丢失的异常

请看下面的代码:

public void method2()
{
try
{
    ……
    method1();  //method1进行了数据库操作
}
catch(SQLException e)
{
    ……
    throw new MyException(“发生了数据库异常:”+e.getMessage);
}
}
public void method3()
{
    try
{
    method2();
}
catch(My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上面method2的代码中,try块捕获method1抛出的数据库异常SQLException后,抛出了新的自定义异常MyException。这段代码是否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看一下控制台的输出:

MyException:发生了数据库异常:对象名称 ‘MyTable’ 无效。
at MyClass.method2(MyClass.java:232)
at MyClass.method3(MyClass.java:255)

原始异常SQLException的信息丢失了,这里只能看到method2里面定义的MyException的堆栈情况;而method1中发生的数据库异常的堆栈则看不到,如何排错呢,只有在method1的代码行中一行行去寻找数据库操作语句了,祈祷method1的方法体短一些吧。

5. 不要使用同时使用异常机制和返回值来进行异常处理

下面是我们项目中的一段代码

try
{ doSomething(); }
catch(MyException e)
{ if(e.getErrcode == -1) { …… }
if(e.getErrcode == -2)
{ …… }
……
}

假如在过一段时间后来看这段代码,你能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混合使用JAVA异常处理机制和返回值使程序的异常处理部分变得“丑陋不堪”,并难以理解。如果有多种不同的异常情况,就定义多种不同的异常,而不要像上面代码那样综合使用Exception和返回值。
修改后的正确代码如下:

try
{ doSomething(); //抛出MyExceptionA和MyExceptionB }
catch(MyExceptionA e)
{ …… }
catch(MyExceptionB e)
{ …… }

6. 不要让try块过于庞大

出于省事的目的,很多人习惯于用一个庞大的try块包含所有可能产生异常的代码,这样有两个坏处:
1. 阅读代码的时候,在try块冗长的代码中,不容易知道到底是哪些代码会抛出哪些异常,不利于代码维护。
2. 使用try捕获异常是以程序执行效率为代价的,将不需要捕获异常的代码包含在try块中,影响了代码执行的效率。

总结

对java异常从宏观到应用我们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那么在写代码的时候要对异常进行正确的处理,规避一些错误和麻烦,让我们的系统更加健壮和优美。再次强调一下,编写程序时,人性化的日志输出事非常必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异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