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命令(5)

二十四 date 命令简介
在linux环境中,不管是编程还是其他维护,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也经常会用到时间的运算,熟练运用date命令来表示自己想要表示的时间,肯定可以给自己的工作带来诸多方便。
1.命令格式:
  date [参数]... [+格式]
2.命令功能:
date 可以用来显示或设定系统的日期与时间。
3.命令参数:
3.1必要参数:
%H 小时(以00-23来表示)。
%I 小时(以01-12来表示)。
%K 小时(以0-23来表示)。
%l 小时(以0-12来表示)。
%M 分钟(以00-59来表示)。
%P AM或PM。
%r 时间(含时分秒,小时以12小时AM/PM来表示)。
%s 总秒数。起算时间为1970-01-01 00:00:00 UTC。
%S 秒(以本地的惯用法来表示)。
%T 时间(含时分秒,小时以24小时制来表示)。
%X 时间(以本地的惯用法来表示)。
%Z 市区。
%a 星期的缩写。
%A 星期的完整名称。
%b 月份英文名的缩写。
%B 月份的完整英文名称。
%c 日期与时间。只输入date指令也会显示同样的结果。
%d 日期(以01-31来表示)。
%D 日期(含年月日)。
%j 该年中的第几天。
%m 月份(以01-12来表示)。
%U 该年中的周数。
%w 该周的天数,0代表周日,1代表周一,异词类推。
%x 日期(以本地的惯用法来表示)。
%y 年份(以00-99来表示)。
%Y 年份(以四位数来表示)。
%n 在显示时,插入新的一行。
%t 在显示时,插入tab。
MM 月份(必要)
DD 日期(必要)
hh 小时(必要)
mm 分钟(必要)
ss 秒(选择性)
3.2选择参数:
-d<字符串>  显示字符串所指的日期与时间。字符串前后必须加上双引号。
-s<字符串>  根据字符串来设置日期与时间。字符串前后必须加上双引号。
-u  显示GMT。
--help  在线帮助。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4.使用说明:
4.1.在显示方面
使用者可以设定欲显示的格式,格式设定为一个加号后接数个标记,其中可用的标记列表如下: % :  打印出 %:
%n : 下一行
%t : 跳格
%H : 小时(00..23)
%I : 小时(01..12)
%k : 小时(0..23)
%l : 小时(1..12)
%M : 分钟(00..59)
%p : 显示本地 AM 或 PM
%r : 直接显示时间 (12 小时制,格式为 hh:mm:ss [AP]M)
%s : 从 1970 年 1 月 1 日 00:00:00 UTC 到目前为止的秒数
%S : 秒(00..61)
%T : 直接显示时间 (24 小时制)
%X : 相当于 %H:%M:%S
%Z : 显示时区 %a : 星期几 (Sun..Sat)
%A : 星期几 (Sunday..Saturday)
%b : 月份 (Jan..Dec)
%B : 月份 (January..December)
%c : 直接显示日期与时间
%d : 日 (01..31)
%D : 直接显示日期 (mm/dd/yy)
%h : 同 %b
%j : 一年中的第几天 (001..366)
%m : 月份 (01..12)
%U : 一年中的第几周 (00..53) (以 Sunday 为一周的第一天的情形)
%w : 一周中的第几天 (0..6)
%W : 一年中的第几周 (00..53) (以 Monday 为一周的第一天的情形)
%x : 直接显示日期 (mm/dd/yy)
%y : 年份的最后两位数字 (00.99)
%Y : 完整年份 (0000..9999)
4.2.在设定时间方面:
date -s //设置当前时间,只有root权限才能设置,其他只能查看。
date -s 20080523 //设置成20080523,这样会把具体时间设置成空00:00:00
date -s 01:01:01 //设置具体时间,不会对日期做更改
date -s “01:01:01 2008-05-23″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date -s “01:01:01 20080523″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date -s “2008-05-23 01:01:01″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date -s “20080523 01:01:01″ //这样可以设置全部时间
4.3.加减:
date +%Y%m%d         //显示前天年月日
date +%Y%m%d --date="+1 day"  //显示前一天的日期
date +%Y%m%d --date="-1 day"  //显示后一天的日期
date +%Y%m%d --date="-1 month"  //显示上一月的日期
date +%Y%m%d --date="+1 month"  //显示下一月的日期
date +%Y%m%d --date="-1 year"  //显示前一年的日期
date +%Y%m%d --date="+1 year"  //显示下一年的日期
5.使用实例:
实例1:显示当前时间
命令:
date
date '+%c'
date '+%D'
date '+%x'
date '+%T'
date '+%X'
输出:
[root@localhost ~]# date
2012年 12月 08日 星期六 08:31:35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c'
2012年12月08日 星期六 08时34分44秒
[root@localhost ~]# date '+%D'
12/08/12[root@localhost ~]# date '+%x'
2012年12月08日
[root@localhost ~]# date '+%T'
08:35:36[root@localhost ~]# date '+%X'
说明:
实例2:显示日期和设定时间
命令:
date --date 08:42:00
输出:
[root@localhost ~]# date '+%c'
2012年12月08日 星期六 08时41分37秒
[root@localhost ~]# date --date 08:42:00
2012年 12月 08日 星期六 08:42:00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c' --date 08:45:00
2012年12月08日 星期六 08时45分00秒
说明:
实例3:date -d参数使用
命令:
输出:
[root@localhost ~]# date -d "nov 22"
2012年 11月 22日 星期四 00:00:00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2 weeks'
2012年 12月 22日 星期六 08:50:21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next monday'
2012年 12月 10日 星期一 00:00:00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next-day +%Y%m%d
20121209[root@localhost ~]# date -d tomorrow +%Y%m%d
20121209[root@localhost ~]# date -d last-day +%Y%m%d
20121207[root@localhost ~]# date -d yesterday +%Y%m%d
20121207[root@localhost ~]# date -d last-month +%Y%m
201211[root@localhost ~]# date -d next-month +%Y%m
201301[root@localhost ~]# date -d '30 days ago'
2012年 11月 08日 星期四 08:51:37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100 days'
2012年 08月 30日 星期四 08:52:03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dec 14 -2 weeks'
2012年 11月 30日 星期五 00:00:00 CST
[root@localhost ~]# date -d '50 days'
2013年 01月 27日 星期日 08:52:27 CST
说明:
date 命 令的另一个扩展是 -d 选项,该选项非常有用。使用这个功能强大的选项,通过将日期作为引号括起来的参数提供,您可以快速地查明一个特定的日期。- d 选项还可以告诉您,相对于当前日期若干天的究竟是哪一天,从现在开始的若干天或若干星期以后,或者以前(过去)。通过将这个相对偏移使用引号括起来, 作为 -d 选项的参数,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具体说明如下:
date -d "nov 22"  今年的 11 月 22 日是星期三
date -d '2 weeks' 2周后的日期
date -d 'next monday' (下周一的日期)
date -d next-day +%Y%m%d(明天的日期)或者:date -d tomorrow +%Y%m%d
date -d last-day +%Y%m%d(昨天的日期) 或者:date -d yesterday +%Y%m%d
date -d last-month +%Y%m(上个月是几月)
date -d next-month +%Y%m(下个月是几月)
使用 ago 指令,您可以得到过去的日期:
date -d '30 days ago' (30天前的日期)
使用负数以得到相反的日期:
date -d 'dec 14 -2 weeks' (相对:dec 14这个日期的两周前的日期)
date -d '-100 days' (100天以前的日期)
date -d '50 days'(50天后的日期)
实例4:显示月份和日数
命令:
date  '+%B %d'
输出:
[root@localhost ~]# date  '+%B %d'
十二月 08
说明:
实例5:显示时间后跳行,再显示目前日期
命令:
date '+%T%n%D'
输出:
[root@localhost ~]# date '+%T%n%D'
09:00:30
12/08/12

二十五 diff 命令简介
diff 命 令是 linux上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比较文件的内容,特别是比较两个版本不同的文件以找到改动的地方。diff在命令行中打印每一个行的改动。最新版 本的diff还支持二进制文件。diff程序的输出被称为补丁 (patch),因为Linux系统中还有一个patch程序,可以根据diff的输出将 a.c的文件内容更新为b.c。diff是svn、cvs、git等版本控制工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命令格式:
diff[参数][文件1或目录1][文件2或目录2]
2.命令功能:
diff 命令能比较单个文件或者目录内容。如果指定比较的是文件,则只有当输入为文本文件时才有效。以逐行的方式,比较文本文件的异同处。如果指定比较的是目录的 的时候,diff 命令会比较两个目录下名字相同的文本文件。列出不同的二进制文件、公共子目录和只在一个目录出现的文件。
3.命令参数:
-  指定要显示多少行的文本。此参数必须与-c或-u参数一并使用。
 -a或--text  diff预设只会逐行比较文本文件。
-b或--ignore-space-change  不检查空格字符的不同。
-B或--ignore-blank-lines  不检查空白行。
-c  显示全部内文,并标出不同之处。
-C或--context  与执行"-c-"指令相同。
-d或--minimal  使用不同的演算法,以较小的单位来做比较。
-D或ifdef  此参数的输出格式可用于前置处理器巨集。
-e或--ed  此参数的输出格式可用于ed的script文件。
-f或-forward-ed  输出的格式类似ed的script文件,但按照原来文件的顺序来显示不同处。
-H或--speed-large-files  比较大文件时,可加快速度。
-l或--ignore-matching-lines  若两个文件在某几行有所不同,而这几行同时都包含了选项中指定的字符或字符串,则不显示这两个文件的差异。
-i或--ignore-case  不检查大小写的不同。
-l或--paginate  将结果交由pr程序来分页。
-n或--rcs  将比较结果以RCS的格式来显示。
-N或--new-file  在比较目录时,若文件A仅出现在某个目录中,预设会显示:Only in目录:文件A若使用-N参数,则diff会将文件A与一个空白的文件比较。
-p  若比较的文件为C语言的程序码文件时,显示差异所在的函数名称。
-P或--unidirectional-new-file  与-N类似,但只有当第二个目录包含了一个第一个目录所没有的文件时,才会将这个文件与空白的文件做比较。
-q或--brief  仅显示有无差异,不显示详细的信息。
-r或--recursive  比较子目录中的文件。
-s或--report-identical-files  若没有发现任何差异,仍然显示信息。
-S或--starting-file  在比较目录时,从指定的文件开始比较。
-t或--expand-tabs  在输出时,将tab字符展开。
-T或--initial-tab  在每行前面加上tab字符以便对齐。
-u,-U或--unified=  以合并的方式来显示文件内容的不同。
-v或--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w或--ignore-all-space  忽略全部的空格字符。
-W或--width  在使用-y参数时,指定栏宽。
-x或--exclude  不比较选项中所指定的文件或目录。
-X或--exclude-from  您可以将文件或目录类型存成文本文件,然后在=中指定此文本文件。
-y或--side-by-side  以并列的方式显示文件的异同之处。
--help  显示帮助。
--left-column  在使用-y参数时,若两个文件某一行内容相同,则仅在左侧的栏位显示该行内容。
--suppress-common-lines  在使用-y参数时,仅显示不同之处。
4.使用实例:
实例1:比较两个文件
命令:
diff log2014.log log2013.log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3]# diff log2014.log log2013.log
3c3
< 2014-03
---
> 2013-03
8c8
< 2013-07
---
> 2013-08
11,12d10
< 2013-11
< 2013-12
说明:
上面的“3c3”和“8c8”表示log2014.log和log20143log文件在3行和第8行内容有所不同;"11,12d10"表示第一个文件比第二个文件多了第11和12行。
diff 的normal 显示格式有三种提示:
a - add
c - change
d - delete
实例2:并排格式输出
命令:
diff log2013.log log2014.log  -y -W 50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3]# diff log2014.log log2013.log  -y -W 50
2013-01                 2013-01
2013-02                 2013-02
2014-03               | 2013-03
2013-04                 2013-04
2013-05                 2013-05
2013-06                 2013-06
2013-07                 2013-07
2013-07               | 2013-08
2013-09                 2013-09
2013-10                 2013-10
2013-11               <
2013-12               <
[root@localhost test3]# diff log2013.log log2014.log  -y -W 50
2013-01                 2013-01
2013-02                 2013-02
2013-03               | 2014-03
2013-04                 2013-04
2013-05                 2013-05
2013-06                 2013-06
2013-07                 2013-07
2013-08               | 2013-07
2013-09                 2013-09
2013-10                 2013-10
                      > 2013-11
                      > 2013-12
说明:
“|”表示前后2个文件内容有不同
“<”表示后面文件比前面文件少了1行内容
“>”表示后面文件比前面文件多了1行内容
实例3:上下文输出格式
命令:
diff log2013.log log2014.log  -c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3]# diff log2013.log log2014.log  -c
*** log2013.log 2012-12-07 16:36:26.000000000 +0800
--- log2014.log 2012-12-07 18:01:54.000000000 +0800
***************
*** 1,10 ****
  2013-01
  2013-02
! 2013-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 2013-08
  2013-09
  2013-10
--- 1,12 ----
  2013-01
  2013-02
! 2014-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 2013-07
  2013-09
  2013-10
+ 2013-11
+ 2013-12[root@localhost test3]# diff log2014.log log2013.log  -c
*** log2014.log 2012-12-07 18:01:54.000000000 +0800
--- log2013.log 2012-12-07 16:36:26.000000000 +0800
***************
*** 1,12 ****
  2013-01
  2013-02
! 2014-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 2013-07
  2013-09
  2013-10
- 2013-11
- 2013-12
--- 1,10 ----
  2013-01
  2013-02
! 2013-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 2013-08
  2013-09
  2013-10
说明:
这种方式在开头两行作了比较文件的说明,这里有三中特殊字符:
“+” 比较的文件的后者比前着多一行
“-” 比较的文件的后者比前着少一行
“!” 比较的文件两者有差别的行
实例4:统一格式输出
命令:
diff log2014.log log2013.log  -u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3]# diff log2014.log log2013.log  -u
--- log2014.log 2012-12-07 18:01:54.000000000 +0800
+++ log2013.log 2012-12-07 16:36:26.000000000 +0800
@@ -1,12 +1,10 @@
 2013-01
 2013-02
-2014-03
+2013-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2013-07
+2013-08
 2013-09
 2013-10
-2013-11
-2013-12
说明:
它的第一部分,也是文件的基本信息:
--- log2014.log 2012-12-07 18:01:54.000000000 +0800
+++ log2013.log 2012-12-07 16:36:26.000000000 +0800
"---"表示变动前的文件,"+++"表示变动后的文件。
第二部分,变动的位置用两个@作为起首和结束。
   @@ -1,12 +1,10 @@
前面的"-1,12"分成三个部分:减号表示第一个文件(即log2014.log),"1"表示第1行,"12"表示连续12行。合在一起,就表示下面是第一个文件从第1行开始的连续12行。同样的,"+1,10"表示变动后,成为第二个文件从第1行开始的连续10行。
实例5:比较文件夹不同
命令:
diff  test3 test6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diff test3 test6
Only in test6: linklog.log
Only in test6: log2012.log
diff test3/log2013.log test6/log2013.log
1,10c1,3
< 2013-01
< 2013-02
< 2013-03
< 2013-04
< 2013-05
< 2013-06
< 2013-07
< 2013-08
< 2013-09
< 2013-10
---
> hostnamebaidu=baidu.com
> hostnamesina=sina.com
> hostnames=true
diff test3/log2014.log test6/log2014.log
1,12d0
< 2013-01
< 2013-02
< 2014-03
< 2013-04
< 2013-05
< 2013-06
< 2013-07
< 2013-07
< 2013-09
< 2013-10
< 2013-11
< 2013-12
Only in test6: log2015.log
Only in test6: log2016.log
Only in test6: log2017.log
说明:
实例6:比较两个文件不同,并生产补丁
命令:
diff -ruN log2013.log log2014.log >patch.log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3]# diff -ruN log2013.log log2014.log >patch.log
[root@localhost test3]# ll
总计 12
-rw-r--r-- 2 root root  80 12-07 16:36 log2013.log
-rw-r--r-- 1 root root  96 12-07 18:01 log2014.log
-rw-r--r-- 1 root root 248 12-07 21:33 patch.log
[root@localhost test3]# cat patc.log
cat: patc.log: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root@localhost test3]# cat patch.log
--- log2013.log 2012-12-07 16:36:26.000000000 +0800
+++ log2014.log 2012-12-07 18:01:54.000000000 +0800
@@ -1,10 +1,12 @@
 2013-01
 2013-02
-2013-03
+2014-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2013-08
+2013-07
 2013-09
 2013-10
+2013-11
+2013-12
说明:
实例7:打补丁
命令: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3]# cat log2013.log
2013-01
2013-02
2013-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2013-08
2013-09
2013-10
[root@localhost test3]# patch log2013.log patch.log
patching file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3]# cat log2013.log
2013-01
2013-02
2014-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2013-07
2013-09
2013-10
2013-11
2013-12

二十六 ln命令简介
ln 是linux中又一个非常重要命令,它的功能是为某一个文件在另外一个位置建立一个同步的链接.当我们需要在不同的目录,用到相同的文件时,我们不需要在 每一个需要的目录下都放一个必须相同的文件,我们只要在某个固定的目录,放上该文件,然后在 其它的目录下用ln命令链接(link)它就可以,不必重复 的占用磁盘空间。
1.命令格式:
 ln [参数][源文件或目录][目标文件或目录]
2.命令功能:
Linux文件系统中,有所谓的链接(link),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档案的别名,而链接又可分为两种 : 硬链接(hard link)与软链接(symbolic link),硬链接的意思是一个档案可以有多个名称,而软链接的方式则是产生一个特殊的档案,该档案的内容是指向另一个档案的位置。硬链接是存在同一个文件系统中,而软链接却可以跨越不同的文件系统。
软链接:
1.软链接,以路径的形式存在。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快捷方式
2.软链接可以 跨文件系统 ,硬链接不可以
3.软链接可以对一个不存在的文件名进行链接
4.软链接可以对目录进行链接
硬链接:
1.硬链接,以文件副本的形式存在。但不占用实际空间。
2.不允许给目录创建硬链接
3.硬链接只有在同一个文件系统中才能创建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ln命令会保持每一处链接文件的同步性,也就是说,不论你改动了哪一处,其它的文件都会发生相同的变化;
第 二,ln的链接又分软链接和硬链接两种,软链接就是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它只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文件的镜像,不会占用磁盘空间,硬链 接 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没有参数-s, 它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和源文件大小相同的文件,无论是软链接还是硬链接,文件都保持同步变化。
ln指令用在链接文件或目录,如同时指定两个以上的文件或目录,且最后的目的地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则会把前面指定的所有文件或目录复制到该目录中。若同时指定多个文件或目录,且最后的目的地并非是一个已存在的目录,则会出现错误信息。
3.命令参数:
必要参数:
-b 删除,覆盖以前建立的链接
-d 允许超级用户制作目录的硬链接
-f 强制执行
-i 交互模式,文件存在则提示用户是否覆盖
-n 把符号链接视为一般目录
-s 软链接(符号链接)
-v 显示详细的处理过程
选择参数:
-S “-S<字尾备份字符串> ”或 “--suffix=<字尾备份字符串>”
-V “-V<备份方式>”或“--version-control=<备份方式>”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4.使用实例:
实例1:给文件创建软链接
命令:
ln -s log2013.log link2013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ll
-rw-r--r-- 1 root bin      61 11-13 06:03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 ln -s log2013.log link2013
[root@localhost test]#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1 12-07 16:01 link2013 -> log2013.log
-rw-r--r-- 1 root bin      61 11-13 06:03 log2013.log
说明:
为log2013.log文件创建软链接link2013,如果log2013.log丢失,link2013将失效
实例2:给文件创建硬链接
命令:
ln log2013.log ln2013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1 12-07 16:01 link2013 -> log2013.log
-rw-r--r-- 1 root bin      61 11-13 06:03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 ln log2013.log ln2013
[root@localhost test]#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1 12-07 16:01 link2013 -> log2013.log
-rw-r--r-- 2 root bin      61 11-13 06:03 ln2013
-rw-r--r-- 2 root bin      61 11-13 06:03 log2013.log
说明:
为log2013.log创建硬链接ln2013,log2013.log与ln2013的各项属性相同
实例3:接上面两实例,链接完毕后,删除和重建链接原文件
命令:
 rm -rf log2013.log
 touch log2013.log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1 12-07 16:01 link2013 -> log2013.log
-rw-r--r-- 2 root bin      61 11-13 06:03 ln2013
-rw-r--r-- 2 root bin      61 11-13 06:03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 rm -rf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1 12-07 16:01 link2013 -> log2013.log
-rw-r--r-- 1 root bin      61 11-13 06:03 ln2013
[root@localhost test]# touch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1 12-07 16:01 link2013 -> log2013.log
-rw-r--r-- 1 root bin      61 11-13 06:03 ln2013
---xrw-r-- 1 root bin  302108 11-13 06:03 log2012.log
-rw-r--r-- 1 root root      0 12-07 16:19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 vi log2013.log
2013-01
2013-02
2013-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2013-08
2013-09
2013-10
2013-11
2013-12
[root@localhost test]#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1 12-07 16:01 link2013 -> log2013.log
-rw-r--r-- 1 root bin      61 11-13 06:03 ln2013
-rw-r--r-- 1 root root     96 12-07 16:21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 cat link2013
2013-01
2013-02
2013-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2013-08
2013-09
2013-10
2013-11
2013-12
[root@localhost test]# cat ln2013
hostnamebaidu=baidu.com
hostnamesina=sina.com
hostnames=true
说明:
1.源文件被删除后,并没有影响硬链接文件;软链接文件在centos系统下不断的闪烁,提示源文件已经不存在
2.重建源文件后,软链接不在闪烁提示,说明已经链接成功,找到了链接文件系统;重建后,硬链接文件并没有受到源文件影响,硬链接文件的内容还是保留了删除前源文件的内容,说明硬链接已经失效
实例4:将文件链接为另一个目录中的相同名字
命令:
ln log2013.log test3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ln log2013.log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1 12-07 16:01 link2013 -> log2013.log
-rw-r--r-- 1 root bin      61 11-13 06:03 ln2013
-rw-r--r-- 2 root root     96 12-07 16:21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3]# ll
-rw-r--r-- 2 root root 96 12-07 16:21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3]# vi log2013.log
2013-01
2013-02
2013-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2013-08
2013-09
2013-10[root@localhost test3]# ll
-rw-r--r-- 2 root root 80 12-07 16:36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3]# cd ..
[root@localhost test]#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1 12-07 16:01 link2013 -> log2013.log
-rw-r--r-- 1 root bin      61 11-13 06:03 ln2013
-rw-r--r-- 2 root root     80 12-07 16:36 log2013.log
说明:
在test3目录中创建了log2013.log的硬链接,修改test3目录中的log2013.log文件,同时也会同步到源文件
实例5:给目录创建软链接
命令:
ln -sv /opt/soft/test/test3 /opt/soft/test/test5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ll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2-07 16:36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2-07 16:57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5]#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5 12-07 16:57 test3 ->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5]# cd test3
-bash: cd: test3: 符号连接的层数过多
[root@localhost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5]#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5 12-07 16:57 test3 ->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5]# rm -rf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5]# ll
[root@localhost test5]# ln -sv /opt/soft/test/test3 /opt/soft/test/test5
创建指向“/opt/soft/test/test3”的符号链接“/opt/soft/test/test5/test3”
[root@localhost test5]#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20 12-07 16:59 test3 -> /opt/soft/test/test3
[root@localhost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5]# cd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3]# ll
总计 4
-rw-r--r-- 2 root root 80 12-07 16:36 log2013.log
[root@localhost test3]# touch log2014.log
[root@localhost test3]# ll
总计 4
-rw-r--r-- 2 root root 80 12-07 16:36 log2013.log
-rw-r--r-- 1 root root  0 12-07 17:05 log2014.log
[root@localhost test3]# cd ..
[root@localhost test5]# cd ..
说明:
1.目录只能创建软链接
2.目录创建链接必须用绝对路径,相对路径创建会不成功,会提示:符号连接的层数过多 这样的错误
3.在链接目标目录中修改文件都会在源文件目录中同步变化

二十七 du 命令简介

Linux du命令也是查看使用空间的,但是与df命令不同的是Linux du命令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的空间的查看,还是和df命令有一些区别的.
1.命令格式:
du [选项][文件]
2.命令功能:
显示每个文件和目录的磁盘使用空间。
3.命令参数:
-a或-all  显示目录中个别文件的大小。   
-b或-bytes  显示目录或文件大小时,以byte为单位。   
-c或--total  除了显示个别目录或文件的大小外,同时也显示所有目录或文件的总和。
-k或--kilobytes  以KB(1024bytes)为单位输出。
-m或--megabytes  以MB为单位输出。   
-s或--summarize  仅显示总计,只列出最后加总的值。
-h或--human-readable  以K,M,G为单位,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x或--one-file-xystem  以一开始处理时的文件系统为准,若遇上其它不同的文件系统目录则略过。
-L<符号链接>或--dereference<符号链接> 显示选项中所指定符号链接的源文件大小。   
-S或--separate-dirs   显示个别目录的大小时,并不含其子目录的大小。
-X<文件>或--exclude-from=<文件>  在<文件>指定目录或文件。   
--exclude=<目录或文件>         略过指定的目录或文件。    
-D或--dereference-args   显示指定符号链接的源文件大小。   
-H或--si  与-h参数相同,但是K,M,G是以1000为换算单位。   
-l或--count-links   重复计算硬件链接的文件。  
4.使用实例:
4.1:显示目录或者文件所占空间
命令:
du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du
608     ./test6
308     ./test4
4       ./scf/lib
4       ./scf/service/deploy/product
4       ./scf/service/deploy/info
12      ./scf/service/deploy
16      ./scf/service
4       ./scf/doc
4       ./scf/bin
32      ./scf
8       ./test3
1288    .
说明:
只显示当前目录下面的子目录的目录大小和当前目录的总的大小,最下面的1288为当前目录的总大小
4.2:显示指定文件所占空间
命令:
du log2012.log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du log2012.log
300     log2012.log
说明:
4.3:查看指定目录的所占空间
命令:
du scf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du scf
4       scf/lib
4       scf/service/deploy/product
4       scf/service/deploy/info
12      scf/service/deploy
16      scf/service
4       scf/doc
4       scf/bin
32      scf
说明:
4.4:显示多个文件所占空间
命令:
du log30.tar.gz log31.tar.gz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du log30.tar.gz log31.tar.gz
4       log30.tar.gz
4       log31.tar.gz
说明:
4.5:只显示总和的大小
命令:
du -s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du -s
1288    .
[root@localhost test]# du -s scf
32      scf
[root@localhost test]# cd ..
[root@localhost soft]# du -s test
1288    test
说明:
4.6:方便阅读的格式显示
命令:
du -h test
输出:
[root@localhost soft]# du -h test
608K    test/test6
308K    test/test4
4.0K    test/scf/lib
4.0K    test/scf/service/deploy/product
4.0K    test/scf/service/deploy/info
12K     test/scf/service/deploy
16K     test/scf/service
4.0K    test/scf/doc
4.0K    test/scf/bin
32K     test/scf
8.0K    test/test3
1.3M    test
说明:
4.7:文件和目录都显示
命令:
 du -ah test
输出:
[root@localhost soft]# du -ah test
4.0K    test/log31.tar.gz
4.0K    test/test13.tar.gz
0       test/linklog.log
0       test/test6/log2014.log
300K    test/test6/linklog.log
0       test/test6/log2015.log
4.0K    test/test6/log2013.log
300K    test/test6/log2012.log
0       test/test6/log2017.log
0       test/test6/log2016.log
608K    test/test6
0       test/log2015.log
0       test/test4/log2014.log
4.0K    test/test4/log2013.log
300K    test/test4/log2012.log
308K    test/test4
4.0K    test/scf/lib
4.0K    test/scf/service/deploy/product
4.0K    test/scf/service/deploy/info
12K     test/scf/service/deploy
16K     test/scf/service
4.0K    test/scf/doc
4.0K    test/scf/bin
32K     test/scf
4.0K    test/log2013.log
300K    test/log2012.log
0       test/log2017.log
0       test/log2016.log
4.0K    test/log30.tar.gz
4.0K    test/log.tar.bz2
4.0K    test/log.tar.gz
0       test/test3/log2014.log
4.0K    test/test3/log2013.log
8.0K    test/test3
4.0K    test/scf.tar.gz
1.3M    test
说明:
4.8:显示几个文件或目录各自占用磁盘空间的大小,还统计它们的总和
命令:
du -c log30.tar.gz log31.tar.gz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du -c log30.tar.gz log31.tar.gz
4       log30.tar.gz
4       log31.tar.gz
8       总计
说明:
加上-c选项后,du不仅显示两个目录各自占用磁盘空间的大小,还在最后一行统计它们的总和。
4.9:按照空间大小排序
命令:
du|sort -nr|more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du|sort -nr|more
1288    .
608     ./test6
308     ./test4
32      ./scf
16      ./scf/service
12      ./scf/service/deploy
8       ./test3
4       ./scf/service/deploy/product
4       ./scf/service/deploy/info
4       ./scf/lib
4       ./scf/doc
4       ./scf/bin
说明:
4.10:输出当前目录下各个子目录所使用的空间
命令:
du -h  --max-depth=1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du -h  --max-depth=1
608K    ./test6
308K    ./test4
32K     ./scf
8.0K    ./test3
1.3M    .

二十八 df 命令简介
linux中df命令的功能是用来检查linux服务器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1.命令格式:
df [选项] [文件]
2.命令功能:
显示指定磁盘文件的可用空间。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默认情况下,磁盘空间将以 1KB 为单位进行显示,除非环境变量 POSIXLY_CORRECT 被指定,那样将以512字节为单位进行显示
3.命令参数:
必要参数: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方便阅读方式显示
-H 等于“-h”,但是计算式,1K=1000,而不是1K=1024
-i 显示inode信息
-k 区块为1024字节
-l 只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m 区块为1048576字节
--no-sync 忽略 sync 命令
-P 输出格式为POSIX
--sync 在取得磁盘信息前,先执行sync命令
-T 文件系统类型
选择参数:
--block-size=<区块大小> 指定区块大小
-t<文件系统类型> 只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x<文件系统类型> 不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4.使用实例:
实例1: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命令:
df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112797500  80413912  5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080   4130372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linux 中df命令的输出清单的第1列是代表文件系统对应的设备文件的路径名(一般是硬盘上的分区);第2列给出分区包含的数据块(1024字节)的数目;第 3,4列分别表示已用的和可用的数据块数目。用户也许会感到奇怪的是,第3,4列块数之和不等于第2列中的块数。这是因为缺省的每个分区都留了少量空间供 系统管理员使用。即使遇到普通用户空间已满的情况,管理员仍能登录和留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工作空间。清单中Use% 列表示普通用户空间使用的百分比,即使 这一数字达到100%,分区仍然留有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空间。最后,Mounted on列表示文件系统的挂载点。
实例2:以inode模式来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命令:
df -i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I)已用 (I)可用 (I)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5124480    5560 5118920    1% /
/dev/sda9            52592640   50519 52542121    1% /opt
/dev/sda8            1280000    8799 1271201    1% /var
/dev/sda6            5124480   80163 5044317    2% /usr
/dev/sda3             255232      34  255198    1% /boot
tmpfs                4118303       1 4118302    1% /dev/shm
说明:
实例3:显示指定类型磁盘
命令:
df -t ext3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t ext3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93089700 100121712  4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104   4130348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说明:
实例4:列出各文件系统的i节点使用情况
命令:
df -ia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ia
文件系统               Inode (I)已用 (I)可用 (I)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5124480    5560 5118920    1%
/proc                       0       0       0    -  /proc
sysfs                      0       0       0    -  /sys
devpts                     0       0       0    -  /dev/pts
/dev/sda9            52592640   50519 52542121    1% /opt
/dev/sda8            1280000    8799 1271201    1% /var
/dev/sda6            5124480   80163 5044317    2% /usr
/dev/sda3             255232      34  255198    1% /boot
tmpfs                4118303       1 4118302    1% /dev/shm
none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说明:
实例5:列出文件系统的类型
命令:
df -T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T
文件系统      类型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ext3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ext3   203727156  93175692 100035720  49% /opt
/dev/sda8     ext3     4956284    570104   4130348  13% /var
/dev/sda6     ext3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ext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实例6:以更易读的方式显示目前磁盘空间和使用情况
命令:
df -h
df -H
df -lh
df -k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G  871M   18G   5% /
/dev/sda9             195G   89G   96G  49% /opt
/dev/sda8             4.8G  557M  4.0G  13% /var
/dev/sda6              19G  1.9G   17G  11% /usr
/dev/sda3             965M   24M  892M   3% /boot
tmpfs                  16G     0   16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21G   913M    19G   5% /
/dev/sda9              209G    96G   103G  49% /opt
/dev/sda8              5.1G   584M   4.3G  13% /var
/dev/sda6               21G   2.1G    18G  11% /usr
/dev/sda3              1.1G    25M   936M   3% /boot
tmpfs                   17G      0    17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l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G  871M   18G   5% /
/dev/sda9             195G   89G   96G  49% /opt
/dev/sda8             4.8G  557M  4.0G  13% /var
/dev/sda6              19G  1.9G   17G  11% /usr
/dev/sda3             965M   24M  892M   3% /boot
tmpfs                  16G     0   16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k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93292572  99918840  4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188   4130264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h更具目前磁盘空间和使用情况 以更易读的方式显示
-H根上面的-h参数相同,不过在根式化的时候,采用1000而不是1024进行容量转换
-k以单位显示磁盘的使用情况
-l显示本地的分区的磁盘空间使用率,如果服务器nfs了远程服务器的磁盘,那么在df上加上-l后系统显示的是过滤nsf驱动器后的结果
-i显示inode的使用情况。linux采用了类似指针的方式管理磁盘空间影射.这也是一个比较关键应用

二十九 gzip 命令简介
减 少文件大小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可以减少存储空间,二是通过网络传输文件时,可以减少传输的时间。gzip是在Linux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对文件进 行压缩和解压缩的命令,既方便又好用。gzip不仅可以用来压缩大的、较少使用的文件以节省磁盘空间,还可以和tar命令一起构成Linux操作系统中比 较流行的压缩文件格式。据统计,gzip命令对文本文件有60%~70%的压缩率。
1.命令格式:
gzip[参数][文件或者目录]
2.命令功能:
gzip是个使用广泛的压缩程序,文件经它压缩过后,其名称后面会多出".gz"的扩展名。
3.命令参数:
-a或--ascii  使用ASCII文字模式。
-c或--stdout或--to-stdout  把压缩后的文件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不去更动原始文件。
-d或--decompress或----uncompress  解开压缩文件。
-f或--force  强行压缩文件。不理会文件名称或硬连接是否存在以及该文件是否为符号连接。
-h或--help  在线帮助。
-l或--list  列出压缩文件的相关信息。
-L或--license  显示版本与版权信息。
-n或--no-name  压缩文件时,不保存原来的文件名称及时间戳记。
-N或--name  压缩文件时,保存原来的文件名称及时间戳记。
-q或--quiet  不显示警告信息。
-r或--recursive  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S<压缩字尾字符串>或----suffix<压缩字尾字符串>  更改压缩字尾字符串。
-t或--test  测试压缩文件是否正确无误。
-v或--verbose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V或--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num 用指定的数字num调整压缩的速度,-1或--fast表示最快压缩方法(低压缩比),-9或--best表示最慢压缩方法(高压缩比)。系统缺省值为6。
4.使用实例:
实例1:把test6目录下的每个文件压缩成.gz文件
命令:
gzip *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6]# ll
总计 604
---xr--r-- 1 root mail  302108 11-30 08:39 linklog.log
---xr--r-- 1 mail users 302108 11-30 08:39 log2012.log
-rw-r--r-- 1 mail users     61 11-30 08:39 log2013.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4.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5.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6.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7.log
[root@localhost test6]# gzip *
[root@localhost test6]# ll
总计 28
---xr--r-- 1 root mail  1341 11-30 08:39 linklog.log.gz
---xr--r-- 1 mail users 1341 11-30 08:39 log2012.log.gz
-rw-r--r-- 1 mail users   70 11-30 08:39 log2013.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4.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5.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6.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7.log.gz
说明:
实例2:把例1中每个压缩的文件解压,并列出详细的信息
命令:
gzip -dv *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6]# ll
总计 28
---xr--r-- 1 root mail  1341 11-30 08:39 linklog.log.gz
---xr--r-- 1 mail users 1341 11-30 08:39 log2012.log.gz
-rw-r--r-- 1 mail users   70 11-30 08:39 log2013.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4.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5.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6.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7.log.gz
[root@localhost test6]# gzip -dv *
linklog.log.gz:  99.6% -- replaced with linklog.log
log2012.log.gz:  99.6% -- replaced with log2012.log
log2013.log.gz:  47.5% -- replaced with log2013.log
log2014.log.gz:   0.0% -- replaced with log2014.log
log2015.log.gz:   0.0% -- replaced with log2015.log
log2016.log.gz:   0.0% -- replaced with log2016.log
log2017.log.gz:   0.0% -- replaced with log2017.log
[root@localhost test6]# ll
总计 604
---xr--r-- 1 root mail  302108 11-30 08:39 linklog.log
---xr--r-- 1 mail users 302108 11-30 08:39 log2012.log
-rw-r--r-- 1 mail users     61 11-30 08:39 log2013.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4.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5.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6.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7.log
说明:
实例3:详细显示例1中每个压缩的文件的信息,并不解压
命令:
gzip -l *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6]# gzip -l *
         compressed        uncompressed  ratio uncompressed_name
               1341              302108  99.6% linklog.log
               1341              302108  99.6% log2012.log
                 70                  61  47.5% log2013.log
                 32                   0   0.0% log2014.log
                 32                   0   0.0% log2015.log
                 32                   0   0.0% log2016.log
                 32                   0   0.0% log2017.log
               2880              604277  99.5% (totals)
说明:
实例4:压缩一个tar备份文件,此时压缩文件的扩展名为.tar.gz
命令:
gzip -r log.tar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ls -al log.tar
-rw-r--r-- 1 root root 307200 11-29 17:54 log.tar
[root@localhost test]# gzip -r log.tar
[root@localhost test]# ls -al log.tar.gz
-rw-r--r-- 1 root root 1421 11-29 17:54 log.tar.gz
说明:
实例5:递归的压缩目录
命令:
gzip -rv test6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6]# ll
总计 604
---xr--r-- 1 root mail  302108 11-30 08:39 linklog.log
---xr--r-- 1 mail users 302108 11-30 08:39 log2012.log
-rw-r--r-- 1 mail users     61 11-30 08:39 log2013.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4.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5.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6.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7.log
[root@localhost test6]# cd ..
[root@localhost test]# gzip -rv test6
test6/log2014.log:        0.0% -- replaced with test6/log2014.log.gz
test6/linklog.log:       99.6% -- replaced with test6/linklog.log.gz
test6/log2015.log:        0.0% -- replaced with test6/log2015.log.gz
test6/log2013.log:       47.5% -- replaced with test6/log2013.log.gz
test6/log2012.log:       99.6% -- replaced with test6/log2012.log.gz
test6/log2017.log:        0.0% -- replaced with test6/log2017.log.gz
test6/log2016.log:        0.0% -- replaced with test6/log2016.log.gz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6
[root@localhost test6]# ll
总计 28
---xr--r-- 1 root mail  1341 11-30 08:39 linklog.log.gz
---xr--r-- 1 mail users 1341 11-30 08:39 log2012.log.gz
-rw-r--r-- 1 mail users   70 11-30 08:39 log2013.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4.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5.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6.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7.log.gz
说明:
这样,所有test下面的文件都变成了*.gz,目录依然存在只是目录里面的文件相应变成了*.gz.这就是压缩,和打包不同。因为是对目录操作,所以需要加上-r选项,这样也可以对子目录进行递归了。
实例6:递归地解压目录
命令:
gzip -dr test6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6]# ll
总计 28
---xr--r-- 1 root mail  1341 11-30 08:39 linklog.log.gz
---xr--r-- 1 mail users 1341 11-30 08:39 log2012.log.gz
-rw-r--r-- 1 mail users   70 11-30 08:39 log2013.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4.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5.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6.log.gz
-rw-r--r-- 1 root mail    32 11-30 08:39 log2017.log.gz
[root@localhost test6]# cd ..
[root@localhost test]# gzip -dr test6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6
[root@localhost test6]# ll
总计 604
---xr--r-- 1 root mail  302108 11-30 08:39 linklog.log
---xr--r-- 1 mail users 302108 11-30 08:39 log2012.log
-rw-r--r-- 1 mail users     61 11-30 08:39 log2013.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4.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5.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6.log
-rw-r--r-- 1 root mail       0 11-30 08:39 log2017.log

三十 ls 命令简介
ls 命令是linux下最常用的命令。ls命令就是list的缩写缺省下ls用来打印出当前目录的清单如果ls指定其他目录那么就会显示指定目录里的文 件及文件夹清单。 通过ls 命令不仅可以查看linux文件夹包含的文件而且可以查看文件权限(包括目录、文件夹、文件权限)查看目录信息等等。ls 命令在日常的linux操作中用的很多!
1. 命令格式:
ls [选项] [目录名]
2. 命令功能:
列出目标目录中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
3. 常用参数:
-a, �all 列出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以 . 开头的隐含文件
-A 同-a,但不列出“.”(表示当前目录)和“..”(表示当前目录的父目录)。
-c  配合 -lt:根据 ctime 排序及显示 ctime (文件状态最后更改的时间)配合 -l:显示 ctime 但根据名称排序否则:根据 ctime 排序
-C 每栏由上至下列出项目
�color[=WHEN] 控制是否使用色彩分辨文件。WHEN 可以是'never'、'always'或'auto'其中之一
-d, �directory 将目录象文件一样显示,而不是显示其下的文件。
-D, �dired 产生适合 Emacs 的 dired 模式使用的结果
-f 对输出的文件不进行排序,-aU 选项生效,-lst 选项失效
-g 类似 -l,但不列出所有者
-G, �no-group 不列出任何有关组的信息
-h, �human-readable 以容易理解的格式列出文件大小 (例如 1K 234M 2G)
�si 类似 -h,但文件大小取 1000 的次方而不是 1024
-H, �dereference-command-line 使用命令列中的符号链接指示的真正目的地
�indicator-style=方式 指定在每个项目名称后加上指示符号<方式>:none (默认),classify (-F),file-type (-p)
-i, �inode 印出每个文件的 inode 号
-I, �ignore=样式 不印出任何符合 shell 万用字符<样式>的项目
-k 即 �block-size=1K,以 k 字节的形式表示文件的大小。
-l 除了文件名之外,还将文件的权限、所有者、文件大小等信息详细列出来。
-L, �dereference 当显示符号链接的文件信息时,显示符号链接所指示的对象而并非符号链接本身的信息
-m 所有项目以逗号分隔,并填满整行行宽
-o 类似 -l,显示文件的除组信息外的详细信息。   
-r, �reverse 依相反次序排列
-R, �recursive 同时列出所有子目录层
-s, �size 以块大小为单位列出所有文件的大小
-S 根据文件大小排序
�sort=WORD 以下是可选用的 WORD 和它们代表的相应选项:
extension -X status -c
none -U time -t
size -S atime -u
time -t access -u
version -v use -u
-t 以文件修改时间排序
-u 配合 -lt:显示访问时间而且依访问时间排序
配合 -l:显示访问时间但根据名称排序
否则:根据访问时间排序
-U 不进行排序;依文件系统原有的次序列出项目
-v 根据版本进行排序
-w, �width=COLS 自行指定屏幕宽度而不使用目前的数值
-x 逐行列出项目而不是逐栏列出
-X 根据扩展名排序
-1 每行只列出一个文件
�help 显示此帮助信息并离开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并离开
4. 常用范例:
例一:列出/home/peidachang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的详细资料
命令:
ls -l -R /home/peidachang
在 使用 ls 命令时要注意命令的格式:在命令提示符后,首先是命令的关键字,接下来是命令参数,在命令参数之前要有一短横线“-”,所有的命令参数都有特 定的作用,自己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一个或者多个参数,在命令参数的后面是命令的操作对象。在以上这条命令“ ls -l -R /home /peidachang”中,“ls” 是命令关键字,“-l -R”是参数,“ /home/peidachang”是命令的操作对象。在这条命令中, 使用到了两个参数,分别为“l”和“R”,当然,你也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使用,如下所示:
命令:
ls -lR /home/peidachang
这 种形式和上面的命令形式执行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另外,如果命令的操作对象位于当前目录中,可以直接对操作对象进行操作;如果不在当前目录则需要给出操作 对象的完整路径,例如上面的例子中,我的当前文件夹是peidachang文件夹,我想对home文件夹下的peidachang文件进行操作,我可以直 接输入 ls -lR peidachang,也可以用 ls -lR /home/peidachang。
例二:列出当前目录中所有以“t”开头的目录的详细内容,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命令:
ls -l t*   
可以查看当前目录下文件名以“t”开头的所有文件的信息。其实,在命令格式中,方括号内的内容都是可以省略的,对于命令ls而言,如果省略命令参数和操作对象,直接输入“ ls ”,则将会列出当前工作目录的内容清单。
例三:只列出文件下的子目录
命令:
ls -F /opt/soft |grep /$  
列出 /opt/soft 文件下面的子目录
输出:
[root@localhost opt]# ls -F /opt/soft |grep /$
jdk1.6.0_16/
subversion-1.6.1/
tomcat6.0.32/
命令:
ls -l /opt/soft | grep "^d"
列出 /opt/soft 文件下面的子目录详细情况
输出:
[root@localhost opt]#  ls -l /opt/soft | grep "^d"
drwxr-xr-x 10 root root      4096 09-17 18:17 jdk1.6.0_16
drwxr-xr-x 16 1016 1016      4096 10-11 03:25 subversion-1.6.1
drwxr-xr-x  9 root root      4096 2011-11-01 tomcat6.0.32
例四:列出目前工作目录下所有名称是s 开头的档案,愈新的排愈后面,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命令:
ls -ltr s*
输出:
[root@localhost opt]# ls -ltr s*
src:
总计 0
script:
总计 0
soft:
总计 350644
drwxr-xr-x  9 root root      4096 2011-11-01 tomcat6.0.32
-rwxr-xr-x  1 root root  81871260 09-17 18:15 jdk-6u16-linux-x64.bin
drwxr-xr-x 10 root root      4096 09-17 18:17 jdk1.6.0_16
-rw-r--r--  1 root root 205831281 09-17 18:33 apache-tomcat-6.0.32.tar.gz
-rw-r--r--  1 root root   5457684 09-21 00:23 tomcat6.0.32.tar.gz
-rw-r--r--  1 root root   4726179 10-10 11:08 subversion-deps-1.6.1.tar.gz
-rw-r--r--  1 root root   7501026 10-10 11:08 subversion-1.6.1.tar.gz
drwxr-xr-x 16 1016 1016      4096 10-11 03:25 subversion-1.6.1
例五:列出目前工作目录下所有档案及目录;目录于名称后加"/", 可执行档于名称后加"*"
命令:
ls -AF
输出:
[root@localhost opt]# ls -AF
log/  script/  soft/  src/  svndata/  web/
例六:计算当前目录下的文件数和目录数
命令:
ls -l * |grep "^-"|wc -l ---文件个数  
ls -l * |grep "^d"|wc -l    ---目录个数
例七: 在ls中列出文件的绝对路径
命令:
ls | sed "s:^:`pwd`/:"
输出:
    [root@localhost opt]# ls | sed "s:^:`pwd`/:"
    /opt/log
    /opt/script
    /opt/soft
    /opt/src
    /opt/svndata
    /opt/web
例八: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的绝对路径, 对目录不做递归
命令:
find $PWD -maxdepth 1 | xargs ls -ld
输出:
[root@localhost opt]# find $PWD -maxdepth 1 | xargs ls -ld
drwxr-xr-x 8 root root 4096 10-11 03:43 /op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2012-03-08 /opt/log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2012-03-08 /opt/script
drwxr-xr-x 5 root root 4096 10-11 03:21 /opt/sof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2012-03-08 /opt/src
drwxr-xr-x 4 root root 4096 10-11 05:22 /opt/svndata
drwxr-xr-x 4 root root 4096 10-09 00:45 /opt/web
例九:递归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的绝对路径
命令:
find $PWD | xargs ls -ld
例十:指定文件时间输出格式
命令:
 ls -tl --time-style=full-iso
ls -ctl --time-style=long-iso
输出:
[root@localhost soft]# ls -tl --time-style=full-iso
总计 350644
drwxr-xr-x 16 1016 1016 4096 2012-10-11 03:25:58.000000000 +0800 subversion-1.6.1
 ls -ctl --time-style=long-iso
[root@localhost soft]# ls -ctl --time-style=long-iso
总计 350644
drwxr-xr-x 16 1016 1016      4096 2012-10-11 03:25 subversion-1.6.1
扩展:
1. 显示彩色目录列表
    打开/etc/bashrc, 加入如下一行:
    alias ls="ls --color"
    下次启动bash时就可以像在Slackware里那样显示彩色的目录列表了, 其中颜色的含义如下:
    1. 蓝色-->目录
    2. 绿色-->可执行文件
    3. 红色-->压缩文件
    4. 浅蓝色-->链接文件
    5. 灰色-->其他文件
三十一 cd 命令简介
Linux cd 命令可以说是Linux中最基本的命令语句,其他的命令语句要进行操作,都是建立在使用 cd 命令上的。
所以,学习Linux 常用命令,首先就要学好 cd 命令的使用方法技巧。
1. 命令格式:
cd [目录名]
2. 命令功能:
切换当前目录至dirName
3. 常用范例
 例1:进入系统根目录
命令:
cd /
输出:
[root@localhost ~]# cd /   
说明:进入系统根目录,上面命令执行完后拿ls命令看一下,当前目录已经到系统根目录了
命令:
cd .. 或者 cd .. //
输出:
1 [root@localhost soft]# pwd
2 /opt/soft
3 [root@localhost soft]# cd ..
4 [root@localhost opt]# cd ..//
5 [root@localhost /]# pwd
6 /
说明:
进入系统根目录可以使用“ cd .. ”一直退,就可以到达根目录
命令:
cd ../.. //
输出:
1 [root@localhost soft]# pwd
2 /opt/soft
3 [root@localhost soft]# cd ../.. //
4 [root@localhost /]# pwd
5 /
说明:使用cd 命令实现进入当前目录的父目录的父目录。
例2:使用 cd 命令进入当前用户主目录
“当前用户主目录”和“系统根目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进入当前用户主目录有两个方法。
命令1:
cd
输出:
1 [root@localhost soft]# pwd
2 /opt/soft
3 [root@localhost soft]# cd
4 [root@localhost ~]# pwd
5 /root
命令2:
cd ~
输出:
1   [root@localhost ~]# cd /opt/soft/
2   [root@localhost soft]# pwd
3   /opt/soft
4   [root@localhost soft]# cd ~
5   [root@localhost ~]# pwd
6   /root       
例3:跳转到指定目录
命令:
cd /opt/soft
输出:
1 [root@localhost ~]# cd /opt/soft
2 [root@localhost soft]# pwd
3 /opt/soft
4 [root@localhost soft]# cd jdk1.6.0_16/
5 [root@localhost jdk1.6.0_16]# pwd
6 /opt/soft/jdk1.6.0_16
7 [root@localhost jdk1.6.0_16]#
说明:
跳转到指定目录,从根目录开始,目录名称前加 / ,当前目录内的子目录直接写名称即可
例4:返回进入此目录之前所在的目录
命令:
cd -
输出:
1 [root@localhost soft]# pwd
2 /opt/soft
3 [root@localhost soft]# cd -
4 /root
5 [root@localhost ~]# pwd
6 /root
7 [root@localhost ~]# cd -
8 /opt/soft
例5:把上个命令的参数作为cd参数使用。
命令:
cd !$
输出:
1 [root@localhost soft]# cd !$
2 cd -
3 /root
4 [root@localhost ~]# cd !$
5 cd -
6 /opt/soft

三十二 pwd 命令简介
Linux中用 pwd 命令来查看”当前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 简单得说,每当你在终端进行操作时,你都会有一个当前工作目录。
在不太确定当前位置时,就会使用pwd来判定当前目录在文件系统内的确切位置。
1.命令格式:
    pwd [选项]
2.命令功能:
    查看”当前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
3.常用参数:
一般情况下不带任何参数
如果目录是链接时:
格式:pwd -P  显示出实际路径,而非使用连接(link)路径。
4.常用实例:
实例1:用 pwd 命令查看默认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
命令:
pwd
输出:
[root@localhost ~]# pwd
/root
 
实例2:使用 pwd 命令查看指定文件夹
命令:
pwd
输出:
[root@localhost ~]# cd /opt/soft/
[root@localhost soft]# pwd
/opt/soft
实例3:目录连接链接时,pwd -P  显示出实际路径,而非使用连接(link)路径;pwd显示的是连接路径
命令:
pwd -P
输出:
[root@localhost soft]# cd /etc/init.d
[root@localhost init.d]# pwd
/etc/init.d
[root@localhost init.d]# pwd -P
/etc/rc.d/init.d
实例4:/bin/pwd
命令:
/bin/pwd [选项]
选项:
-L 目录连接链接时,输出连接路径
-P 输出物理路径
输出:
[root@localhost init.d]# /bin/pwd
/etc/rc.d/init.d
[root@localhost init.d]# /bin/pwd --help
[root@localhost init.d]# /bin/pwd -P
/etc/rc.d/init.d
[root@localhost init.d]# /bin/pwd -L
/etc/init.d
实例5:当前目录被删除了,而pwd命令仍然显示那个目录
 输出:
[root@localhost init.d]# cd /opt/soft
[root@localhost soft]# mkdir removed
[root@localhost soft]# cd removed/
[root@localhost removed]# pwd
/opt/soft/removed
[root@localhost removed]# rm ../removed -rf
[root@localhost removed]# pwd
/opt/soft/removed
[root@localhost removed]# /bin/pwd
/bin/pwd: couldn't find directory entry in “..” with matching i-node
[root@localhost removed]# cd
[root@localhost ~]# pwd
/root
三十三 mkdir命令简介
linux mkdir 命令用来创建指定的名称的目录,要求创建目录的用户在当前目录中具有写权限,并且指定的目录名不能是当前目录中已有的目录。
1.命令格式:
mkdir [选项] 目录...
2.命令功能:
通过 mkdir 命令可以实现在指定位置创建以 DirName(指定的文件名)命名的文件夹或目录。要创建文件夹或目录的用户必须对所创建的文件夹的父文件夹具有写权限。并且,所创建的文件夹(目录)不能与其父目录(即父文件夹)中的文件名重名,即同一个目录下不能有同名的(区分大小写)。
3.命令参数:
  -m, --mode=模式,设定权限<模式> (类似 chmod),而不是 rwxrwxrwx 减 umask
  -p, --parents  可以是一个路径名称。此时若路径中的某些目录尚不存在,加上此选项后,系统将自动建立好那些尚不存在的目录,即一次可以建立多个目录;
  -v, --verbose  每次创建新目录都显示信息
      --help   显示此帮助信息并退出
      --version  输出版本信息并退出
4.命令实例:
实例1:创建一个空目录
命令:
mkdir test1
输出:
[root@localhost soft]# cd test
[root@localhost test]# mkdir test1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4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2 test1
实例2:递归创建多个目录
命令:
mkdir -p test2/test22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mkdir -p test2/test22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8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2 test1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44 test2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2/
[root@localhost test2]# ll
总计 4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4 test22
实例3:创建权限为777的目录
命令:
mkdir -m 777 test3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mkdir -m 777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12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2 test1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44 test2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6 test3
说明:
test3 的权限为rwxrwxrwx
实例4:创建新目录都显示信息
命令:
mkdir -v test4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mkdir -v test4
mkdir: 已创建目录 “test4”
[root@localhost test]# mkdir -vp test5/test5-1
mkdir: 已创建目录 “test5”
mkdir: 已创建目录 “test5/test5-1”
实例五:一个命令创建项目的目录结构
参考: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aix/library/au-badunixhabits.html
命令:
mkdir -vp scf/{lib/,bin/,doc/{info,product},logs/{info,product},service/deploy/{info,product}}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mkdir -vp scf/{lib/,bin/,doc/{info,product},logs/{info,product},service/deploy/{info,product}}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lib”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bin”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doc”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doc/info”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doc/product”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logs”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logs/info”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logs/product”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service”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service/deploy”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service/deploy/info”
mkdir: 已创建目录 “scf/service/deploy/product”
[root@localhost test]# tree scf/
scf/
|-- bin
|-- doc
|   |-- info
|   `-- product
|-- lib
|-- logs
|   |-- info
|   `-- product
`-- service
      `-- deploy
        |-- info
         `-- product
12 directories, 0 files

三十四 rm 命令简介
昨天学习了创建文件和目录的命令mkdir ,今天学习一下linux中删除文件和目录的命令: rm命令。rm是常用的命令,该命令的功能为删除一个目录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它也可以将某个目录及其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均删除。对于链接文件,只是删除了链接,原有文件均保持不变。
rm是一个危险的命令,使用的时候要特别当心,尤其对于新手,否则整个系统就会毁在这个命令(比如在/(根目录)下执行rm * -rf)。所以,我们在执行rm之前最好先确认一下在哪个目录,到底要删除什么东西,操作时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
1.命令格式:
rm [选项] 文件…
2.命令功能:
删除一个目录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如果没有使用- r选项,则rm不会删除目录。如果使用 rm 来删除文件,通常仍可以将该文件恢复原状。
3.命令参数:
    -f, --force    忽略不存在的文件,从不给出提示。
    -i, --interactive 进行交互式删除
    -r, -R, --recursive   指示rm将参数中列出的全部目录和子目录均递归地删除。
    -v, --verbose    详细显示进行的步骤
       --help     显示此帮助信息并退出
       --version  输出版本信息并退出
4.命令实例:
实例一:删除文件file,系统会先询问是否删除。
命令:
rm 文件名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1]# ll
总计 4
-rw-r--r-- 1 root root 56 10-26 14:31 log.log
root@localhost test1]# rm log.log
rm:是否删除 一般文件 “log.log”? y
root@localhost test1]# ll
总计 0
说明:
输入rm log.log命令后,系统会询问是否删除,输入y后就会删除文件,不想删除则数据n。
实例二:强行删除file,系统不再提示。
命令:
rm -f log1.log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1]# ll
总计 4
-rw-r--r-- 1 root root 23 10-26 14:40 log1.log
[root@localhost test1]# rm -f log1.log
[root@localhost test1]# ll
总计 0
实例三:删除任何.log文件;删除前逐一询问确认
命令:
rm -i *.log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1]# ll
总计 8
-rw-r--r-- 1 root root 11 10-26 14:45 log1.log
-rw-r--r-- 1 root root 24 10-26 14:45 log2.log
[root@localhost test1]# rm -i *.log
rm:是否删除 一般文件 “log1.log”? y
rm:是否删除 一般文件 “log2.log”? y
[root@localhost test1]# ll
总计 0
实例四:将 test1子目录及子目录中所有档案删除
命令:
rm -r test1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24drwxr-xr-x 7 root root 4096 10-25 18:07 scf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6 14:51 test1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44 test2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6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rm -r test1
rm:是否进入目录 “test1”? y
rm:是否删除 一般文件 “test1/log3.log”? y
rm:是否删除 目录 “test1”? y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20drwxr-xr-x 7 root root 4096 10-25 18:07 scf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44 test2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6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实例五:rm -rf test2命令会将 test2 子目录及子目录中所有档案删除,并且不用一一确认
命令:
rm -rf  test2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rm -rf test2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16drwxr-xr-x 7 root root 4096 10-25 18:07 scf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6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实例六:删除以 -f 开头的文件
命令:
rm -- -f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touch -- -f
[root@localhost test]# ls -- -f
-f[root@localhost test]# rm -- -f
rm:是否删除 一般空文件 “-f”? y
[root@localhost test]# ls -- -f
ls: -f: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也可以使用下面的操作步骤:
[root@localhost test]# touch ./-f
[root@localhost test]# ls ./-f
./-f[root@localhost test]# rm ./-f
rm:是否删除 一般空文件 “./-f”? y
实例七:自定义回收站功能
命令:
myrm(){ D=/tmp/$(date +%Y%m%d%H%M%S); mkdir -p $D; mv "$@" $D && echo "moved to $D ok"; }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myrm(){ D=/tmp/$(date +%Y%m%d%H%M%S); mkdir -p $D;  mv "$@" $D && echo "moved to $D ok"; }
[root@localhost test]# alias rm='myrm'
[root@localhost test]# touch 1.log 2.log 3.log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16
-rw-r--r-- 1 root root    0 10-26 15:08 1.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6 15:08 2.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6 15:08 3.log
drwxr-xr-x 7 root root 4096 10-25 18:07 scf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6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rm [123].log
moved to /tmp/20121026150901 ok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16drwxr-xr-x 7 root root 4096 10-25 18:07 scf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6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ls /tmp/20121026150901/
1.log  2.log  3.log
说明:
上面的操作过程模拟了回收站的效果,即删除文件的时候只是把文件放到一个临时目录中,这样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恢复过来。
参考资料:
         http://codingstandards.iteye.com/blog/983531
三十五 rmdir 命令简介
今天学习一下linux中命令: rmdir命令。rmdir是常用的命令,该命令的功能是删除空目录,一个目录被删除之前必须是空的。(注意,rm - r dir命令可代替rmdir,但是有很大危险性。)删除某目录时也必须具有对父目录的写权限。
1.命令格式:
rmdir [选项]... 目录...
2.命令功能:
该命令从一个目录中删除一个或多个子目录项,删除某目录时也必须具有对父目录的写权限。
3.命令参数:
- p 递归删除目录dirname,当子目录删除后其父目录为空时,也一同被删除。如果整个路径被删除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保留部分路径,则系统在标准输出上显示相应的信息。
-v, --verbose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4.命令实例:
实例一:rmdir 不能删除非空目录
命令:
     rmdir doc
输出:
[root@localhost scf]# tree
.
|-- bin
|-- doc
|   |-- info
|   `-- product
|-- lib
|-- logs
|   |-- info
|   `-- product
`-- service
    `-- deploy
        |-- info
        `-- product
 
12 directories, 0 files
[root@localhost scf]# rmdir doc
rmdir: doc: 目录非空
[root@localhost scf]# rmdir doc/info
[root@localhost scf]# rmdir doc/product
[root@localhost scf]# tree
.
|-- bin
|-- doc
|-- lib
|-- logs
|   |-- info
|   `-- product
`-- service
    `-- deploy
        |-- info
        `-- product
 
10 directories, 0 files
 
说明:
rmdir 目录名 命令不能直接删除非空目录
 
实例2:rmdir -p 当子目录被删除后使它也成为空目录的话,则顺便一并删除
命令:
rmdir -p logs
输出:
[root@localhost scf]# tree
.
|-- bin
|-- doc
|-- lib
|-- logs
|   `-- product
`-- service
    `-- deploy
        |-- info
        `-- product
 
10 directories, 0 files
[root@localhost scf]# rmdir -p logs
rmdir: logs: 目录非空
[root@localhost scf]# tree
.
|-- bin
|-- doc
|-- lib
|-- logs
|   `-- product
`-- service
    `-- deploy
        |-- info
        `-- product
 
9 directories, 0 files
[root@localhost scf]# rmdir -p logs/product
[root@localhost scf]# tree
.
|-- bin
|-- doc
|-- lib
`-- service
`-- deploy
        |-- info
        `-- product
 
7 directories, 0 files

三十六 mv命令简介
mv命令是move的缩写,可以用来移动文件或者将文件改名(move (rename) files),是Linux系统下常用的命令,经常用来备份文件或者目录。
1.命令格式:
    mv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2.命令功能:
视 mv命令中第二个参数类型的不同(是目标文件还是目标目录),mv命令将文件重命名或将其移至一个新的目录中。当第二个参数类型是文件时,mv命令完成文 件重命名,此时,源文件只能有一个(也可以是源目录名),它将所给的源文件或目录重命名为给定的目标文件名。当第二个参数是已存在的目录名称时,源文件或 目录参数可以有多个,mv命令将各参数指定的源文件均移至目标目录中。在跨文件系统移动文件时,mv先拷贝,再将原有文件删除,而链至该文件的链接也将丢 失。
3.命令参数:
-b :若需覆盖文件,则覆盖前先行备份。
-f :force 强制的意思,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不会询问而直接覆盖;
-i :若目标文件 (destination) 已经存在时,就会询问是否覆盖!
-u :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 source 比较新,才会更新(update)
       -t  : --target-directory=DIRECTORY move all SOURCE arguments into DIRECTORY,即指定mv的目标目录,该选项适用于移动多个源文件到一个目录的情况,此时目标目录在前,源文件在后。
4.命令实例:
实例一:文件改名
命令:
mv test.log test1.txt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20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10-27 01:58 scf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6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rw-r--r-- 1 root root   16 10-28 06:04 test.log
[root@localhost test]# mv test.log test1.txt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20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10-27 01:58 scf
-rw-r--r-- 1 root root   16 10-28 06:04 test1.txt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6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说明:
将文件test.log重命名为test1.txt
实例二:移动文件
命令:
mv test1.txt test3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20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10-27 01:58 scf
-rw-r--r-- 1 root root   29 10-28 06:05 test1.txt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46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mv test1.txt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16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10-27 01:58 scf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6:09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3]# ll
总计 4
-rw-r--r-- 1 root root 29 10-28 06:05 test1.txt
说明:
将test1.txt文件移到目录test3中
实例三:将文件log1.txt,log2.txt,log3.txt移动到目录test3中。
命令:
mv log1.txt log2.txt log3.txt test3
mv -t /opt/soft/test/test4/ log1.txt log2.txt  log3.txt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28
-rw-r--r-- 1 root root    8 10-28 06:15 log1.txt
-rw-r--r-- 1 root root   12 10-28 06:15 log2.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3.txt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6:09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 mv log1.txt log2.txt log3.txt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 ll
总计 16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6:18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3]# ll
总计 16
-rw-r--r-- 1 root root  8 10-28 06:15 log1.txt
-rw-r--r-- 1 root root 12 10-28 06:15 log2.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3.txt
-rw-r--r-- 1 root root 29 10-28 06:05 test1.txt
[root@localhost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3]# ll
总计 20
-rw-r--r-- 1 root root    8 10-28 06:15 log1.txt
-rw-r--r-- 1 root root   12 10-28 06:15 log2.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3.tx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6:21 logs
-rw-r--r-- 1 root root   29 10-28 06:05 test1.txt
[root@localhost test3]# mv -t /opt/soft/test/test4/ log1.txt log2.txt  log3.txt
[root@localhost test3]# cd ..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4/
[root@localhost test4]# ll
总计 12
-rw-r--r-- 1 root root  8 10-28 06:15 log1.txt
-rw-r--r-- 1 root root 12 10-28 06:15 log2.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3.txt
说明:
mv log1.txt log2.txt log3.txt test3 命令将log1.txt ,log2.txt, log3.txt 三个文件移到 test3目录中去,mv -t /opt/soft/test/test4/ log1.txt log2.txt log3.txt 命令又将三个文件移动到test4目录中去
实例四:将文件file1改名为file2,如果file2已经存在,则询问是否覆盖
命令:
mv -i log1.txt log2.txt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4]# ll
总计 12
-rw-r--r-- 1 root root  8 10-28 06:15 log1.txt
-rw-r--r-- 1 root root 12 10-28 06:15 log2.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3.txt
[root@localhost test4]# cat log1.txt
odfdfs
[root@localhost test4]# cat log2.txt
ererwerwer
[root@localhost test4]# mv -i log1.txt log2.txt
mv:是否覆盖“log2.txt”? y
[root@localhost test4]# cat log2.txt
odfdfs
[root@localhost test4]#
实例五:将文件file1改名为file2,即使file2存在,也是直接覆盖掉。
命令:
mv -f log3.txt log2.txt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4]# ll
总计 8
-rw-r--r-- 1 root root  8 10-28 06:15 log2.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3.txt
[root@localhost test4]# cat log2.txt
odfdfs
[root@localhost test4]# cat log3
cat: log3: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root@localhost test4]# ll
总计 8
-rw-r--r-- 1 root root  8 10-28 06:15 log2.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3.txt
[root@localhost test4]# cat log2.txt
odfdfs
[root@localhost test4]# cat log3.txt
dfosdfsdfdss
[root@localhost test4]# mv -f log3.txt log2.txt
[root@localhost test4]# cat log2.txt
dfosdfsdfdss
[root@localhost test4]# ll
总计 4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2.txt
[root@localhost test4]#
说明:
log3.txt的内容直接覆盖了log2.txt内容,-f 这是个危险的选项,使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晰,一般情况下最好不用加上它。
实例六:目录的移动
命令:
mv dir1 dir2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4]# ll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2.txt
[root@localhost test4]# ll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2.txt
[root@localhost test4]# cd ..
[root@localhost test]# ll
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10-27 01:58 scf
drwxrwxrwx 3 root root 4096 10-28 06:24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6:48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3]# ll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6:21 logs
-rw-r--r-- 1 root root   29 10-28 06:05 test1.txt
[root@localhost test3]# cd ..
[root@localhost test]# mv test4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 ll
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10-27 01:58 scf
drwxrwxrwx 4 root root 4096 10-28 06:54 test3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3]# ll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6:21 logs
-rw-r--r-- 1 root root   29 10-28 06:05 test1.tx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6:48 test4
[root@localhost test3]#
说明:
如果目录dir2不存在,将目录dir1改名为dir2;否则,将dir1移动到dir2中。
 
实例七:移动当前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到上一级目录
命令:
mv * ../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4]# ll
-rw-r--r-- 1 root root 25 10-28 07:02 log1.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2.txt
[root@localhost test4]# mv * ../
[root@localhost test4]# ll
[root@localhost test4]# cd ..
[root@localhost test3]# ll
-rw-r--r-- 1 root root   25 10-28 07:02 log1.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2.tx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6:21 logs
-rw-r--r-- 1 root root   29 10-28 06:05 test1.tx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7:02 test4
实例八:把当前目录的一个子目录里的文件移动到另一个子目录里
命令:
mv test3/*.txt test5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ll
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10-27 01:58 scf
drwxrwxrwx 4 root root 4096 10-28 07:02 test3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3]# ll
-rw-r--r-- 1 root root   25 10-28 07:02 log1.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2.tx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6:21 logs
-rw-r--r-- 1 root root   29 10-28 06:05 test1.tx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7:02 test4
[root@localhost test3]# cd ..
[root@localhost test]# mv test3/*.txt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5]# ll
-rw-r--r-- 1 root root   25 10-28 07:02 log1.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2.txt
-rw-r--r-- 1 root root   29 10-28 06:05 test1.tx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1
[root@localhost test5]#  cd ..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3/
[root@localhost test3]# ll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6:21 logs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07:02 test4
[root@localhost test3]#
实例九:文件被覆盖前做简单备份,前面加参数-b
命令:
mv log1.txt -b log2.txt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5]# ll
-rw-r--r-- 1 root root   25 10-28 07:02 log1.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2.txt
-rw-r--r-- 1 root root   29 10-28 06:05 test1.tx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1
[root@localhost test5]# mv log1.txt -b log2.txt
mv:是否覆盖“log2.txt”? y
[root@localhost test5]# ll
-rw-r--r-- 1 root root   25 10-28 07:02 log2.txt
-rw-r--r-- 1 root root   13 10-28 06:16 log2.txt~
-rw-r--r-- 1 root root   29 10-28 06:05 test1.txt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5 17:56 test5-1
[root@localhost test5]#
说明:
-b 不接受参数,mv会去读取环境变量VERSION_CONTROL来作为备份策略。
--backup该选项指定如果目标文件存在时的动作,共有四种备份策略:
1.CONTROL=none或off : 不备份。
2.CONTROL=numbered或t:数字编号的备份
3.CONTROL=existing或nil:如果存在以数字编号的备份,则继续编号备份m+1...n:
执行mv操作前已存在以数字编号的文件log2.txt.~1~,那么再次执行将产生log2.txt~2~,以次类推。如果之前没有以数字编号的文件,则使用下面讲到的简单备份。
4.CONTROL=simple或never:使用简单备份:在被覆盖前进行了简单备份,简单备份只能有一份,再次被覆盖时,简单备份也会被覆盖。
三十七 cp命令简介
cp 命令用来复制文件或者目录,是Linux系统中最常用的命令之一。一般情况下,shell会设置一个别名,在命令行下复制文件时,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 就会询问是否覆盖,不管你是否使用-i参数。但是如果是在shell脚本中执行cp时,没有-i参数时不会询问是否覆盖。这说明命令行和shell脚本的 执行方式有些不同。
1.命令格式:
用法:
       cp [选项]... [-T] 源 目的
       或:cp [选项]... 源... 目录
       或:cp [选项]... -t 目录 源...
2.命令功能:
将源文件复制至目标文件,或将多个源文件复制至目标目录。
3.命令参数:
-a, --archive    等于-dR --preserve=all
    --backup[=CONTROL    为每个已存在的目标文件创建备份
-b                类似--backup 但不接受参数
   --copy-contents        在递归处理是复制特殊文件内容
-d                等于--no-dereference --preserve=links
-f, --force        如果目标文件无法打开则将其移除并重试(当 -n 选项
                    存在时则不需再选此项)
-i, --interactive        覆盖前询问(使前面的 -n 选项失效)
-H                跟随源文件中的命令行符号链接
-l, --link            链接文件而不复制
-L, --dereference   总是跟随符号链接
-n, --no-clobber   不要覆盖已存在的文件(使前面的 -i 选项失效)
-P, --no-dereference   不跟随源文件中的符号链接
-p                等于--preserve=模式,所有权,时间戳
    --preserve[=属性列表   保持指定的属性(默认:模式,所有权,时间戳),如果
               可能保持附加属性:环境、链接、xattr 等
-R, -r, --recursive  复制目录及目录内的所有项目
4.命令实例:
实例一:复制单个文件到目标目录,文件在目标文件中不存在
命令:
cp log.log test5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cp log.log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ll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8 log.log
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10-27 01:58 scf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8 14:47 test3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0-28 14:53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5]# ll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6 log5-1.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6 log5-2.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6 log5-3.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53 log.log
说明:
在没有带-a参数时,两个文件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在带了-a参数时,两个文件的时间是一致的。  
实例二:目标文件存在时,会询问是否覆盖
命令:
cp log.log test5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cp log.log test5
cp:是否覆盖“test5/log.log”? n
[root@localhost test]# cp -a log.log test5
cp:是否覆盖“test5/log.log”? y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5]# ll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6 log5-1.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6 log5-2.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6 log5-3.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8 log.log
说明:
目标文件存在时,会询问是否覆盖。这是因为cp是cp -i的别名。目标文件存在时,即使加了-f标志,也还会询问是否覆盖。
实例三:复制整个目录
命令:
输出:
目标目录存在时:
[root@localhost test]# cp -a test3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ll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8 log.log
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10-27 01:58 scf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8 14:47 test3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8 15:11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cd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5]# ll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6 log5-1.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6 log5-2.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6 log5-3.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8 log.log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8 14:47 test3
目标目录不存在是:
[root@localhost test]# cp -a test3 test4
[root@localhost test]# ll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8 log.log
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10-27 01:58 scf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8 14:47 test3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8 14:47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8 15:11 test5
[root@localhost test]#
说明:
注意目标目录存在与否结果是不一样的。目标目录存在时,整个源目录被复制到目标目录里面。
 
实例四:复制的 log.log 建立一个连结档 log_link.log
命令:
cp -s log.log log_link.log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cp -s log.log log_link.log
[root@localhost test]# l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7 10-28 15:18 log_link.log -> log.log
-rw-r--r-- 1 root root    0 10-28 14:48 log.log
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10-27 01:58 scf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8 14:47 test3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10-28 14:47 test4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10-28 15:11 test5
说明:
那个 log_link.log 是由 -s 的参数造成的,建立的是一个『快捷方式』,所以您会看到在文件的最右边,会显示这个文件是『连结』到哪里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基础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