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F就是Built-in-Function,内置函数。为了方便程序员快速编写脚本程序(脚本就是要编程速度快快快!!!),Python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内置函数,我们只需要直接调用即可,例如print()的功能就是“打印到屏幕”,input()的作用是接收用户输入(注:Python3用input()取代Python2的raw_input())
在Python或IDLE中,输入dir(_builtins_)可以看到Python提高的内置方法列表(注意:builtins前后是两个下划线)其中小写的就是BIF。如果想具体查看某个NIF的功能,比如input(),可以在shell中输入help(input),就会得到这个BIF的功能描述。答案就是68个。
不一样,因为Python是一个”敏感的小女孩“,所以不要试图欺骗她,对Python来说,fishc和Fishc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名字,所以编程的时候一定要当心。不过Python会帮助解决可能因此出现的问题,例如只有当标识符已经赋值后(还记得吗,小甲鱼在课程上说过Python的变量是不用声明的)才能在代码中使用,未赋值的标识符直接使用会导致运行时错误,所以你很快就可以根据经验发现此问题。
缩进!在小甲鱼看来,缩进是Python的灵魂,缩进的严格要求使得Python的代码显得非常精简并且有层次(小甲鱼阅读过很多大牛的代码,那个乱。。。。。c语言不是有国际乱码大赛嘛。。。。。)。
所以在Python里对待缩进代码十分小心,如果没有正确地缩进,代码所做的事情可能和你的期望相去甚远(就像c语言里边的括号打错了位置)。
如果在正确的位置输入冒号”:“,IDLE会自动将下一行缩进。
C语言的话,如果if(c==1)写成if(c=1),程序完全不会按程序员原本的目的去执行,但是Python这里,不好意思,行不通,语法错误!Python不允许if条件中赋值,所以if c=1 :会报错!
小甲鱼觉得这种做法非常有效的防止程序员因为打炮、熬夜等问题导致粗心的BUG,并且这类BUG杀伤力度巨大!
在一些编程语言,我们可以将两个字符串”相加“在一起,如:‘I’+‘Love’+'FishC'会得到‘I love FishC’,在Python里,这种做法叫做拼接字符串。
name=input("请输入您的姓名:")
print(‘你好,’+name+'!')
temp=input("请输入1到100之间的数字:")
num=int(temp)
if 1<=num<=100:
print('你妹好漂亮')
else:
print('你大爷好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