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我对内核做了精简,不必要的选项全部关闭了,大大缩短了编译时间。其中,
Block devices ---> RAM disk support
这个选项也被我关闭了,那内核启动的时候自然就不需要Initial RAM disk (initrd)了,所以待会儿更改grub.conf的时候不用配置下面这一行了。
initrd /boot/initrd-2.4.0.img
在RedHat上编译完内核后,arch/i386/boot/bzImage
这个文件就是内核核心了。如果执行 make install
的话,这个文件会被复制到 /boot/vmlinuz-2.4.0
。我们不需要安装这个内核,而是直接将bzImage复制到CentOS上做后续处理。
紧接着上篇博文,我们将上次的hd.img继续挂载
losetup -o 32256 /dev/loop0 hd.img mount -t ext3 /dev/loop0 /mnt
这两步其实可以只用mount就能一步做到
mount -t ext3 -o loop=/dev/loop0,offset=32256 hd.img /mnt
不过我更喜欢两步到位,清晰明确。
将bzImage复制到 /mnt/boot/
,也就是复制到我们的硬盘镜像第一分区的boot目录内。这里顺便重命名为vmlinuz-2.4.0,看着正规一些。
cp bzImage /mnt/boot/vmlinuz-2.4.0
我们上一篇博文安装grub时,所有的相关文件都是用的宿主系统CentOS 6.4的,所以grub.conf必须要修改一下才能适合我们这个新内核。
gvim /mnt/boot/grub/grub.conf
只更改启动项部分就行了,改成这样
title kernel-2.4.0 root (hd0,0) kernel /boot/vmlinuz-2.4.0 ro root=/dev/sda1
按照grub的约定,root (hd0,0)表示grub的根分区在第一块硬盘的第一分区(自0编号),注意这指的是grub被安装的分区,不是操作系统文件系统的root分区。
kernel /boot/vmlinuz-2.4.0
指明内核文件是 /boot/vmlinuz-2.4.0
。当然,这个路径是站在hd.img硬盘镜像的角度看的,也就是说硬盘镜像内第一分区是/
分区,该分区下有个boot目录,里面含有内核文件vmlinuz-2.4.0
。后面的ro
表示以只读的方式挂载操作系统的root分区,而root=/dev/sda1
则指明文件系统的root分区在第一硬盘的第一分区。
umount /mnt/ losetup -d /dev/loop0
这里开始使用刚才制作出来的hd.img可启动内核镜像,这里面包含2.4.0内核。
运行bochs
命令会出现命令行菜单,选择3. Edit options
开始编辑配置,进入12. Disk & Boot options
,把4. First HD/CD on channel 0
设为hd.img,这个过程需要输入hd.img的一些参数例如柱面数、磁头数、每磁道扇区数,其他的参数保持默认即可。
然后进入15. Boot Options
,把1. Boot drive #1: floppy
改为disk。
内存可以不设置,也可以随便设置下,进入7. Memory options
->1. Standard Options
->1. RAM size options
后,将memory size
设为32,将host memory size
设为64。
返回到最开始的菜单,选择4. Save options to...
保存下配置,命名为kdebug.bxrc
再选6. Begin simulation
开始模拟。内核启动开始。
启动内核之后,你会看到bochs开始启动内核,最后在挂载VFS时出现panic
BIOS Vendor: The Bochs Project BIOS Version: Bochs BIOS Release: 01/01/2007 Starting kswapd v1.8 SCSI subsystem driver Revision: 1.00 request_module[scsi_hostadapter]: Root fs not mounted request_module[block-major-8]: Root fs not mounted VFS: Cannot open root device "sda1" or 08:01 Please append a correct "root=" boot option Kernel panic: VFS: Unable to mount root fs on 08:01
这很正常,因为我们的硬盘镜像第一分区内除了/boot目录下有点东西外其他都是空的,内核启动时啥都找不到,自然要挂掉。
过段时间等我研究内核有了进展我会再写一篇博文,讲讲如何从RedHat Linux 7.3中抽取必要的文件写入镜像,让内核能够正常进入系统,不过这一步非常麻烦,能不能实现还不好说。
本文做到这个程度已经足以调试内核了,应该能调试到文件系统初始化部分。
下一步就是Fire up DDD开始调试内核,DDD这个宇宙最强调试器深得我心,一开始看到它简陋的界面曾让我失望过,不过当我见识了它宇宙最强的调试功能――数据结构可视化之后,它就成了我永不离手的一件神兵利器。DDD就是这样,低调不露锋芒,但是当你祭出它时,天下间将没有难调的程序。
DDD――让天下没有难调的程序,就是这样。
参考资料:https://www.gnu.org/software/grub/manual/legacy/grub.html#fn-4